分享

Mirizzi 综合征,如何诊断&治疗?看这 3 张总结表!

 cqk360 2023-10-13 发布于广东

Mirizzi 综合征 (MS) 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由位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的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其中女性的患病率要更高,发达国家的患病率要低于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与患者的健康意识差异有关。

目前我国还没有 MS 治疗的指南或共识发布,所以在这里对这一疾病做一简单概括。

概况


1905 年 Kehr 首次提到这种疾病,后来在 1908 年 Ruge 将其描述为与黄疸相关的胆管外部阻塞引起的疾病。

最终在 1948 年,阿根廷外科医生 Pablo Mirizzi 将其定义为胆结石对胆管的压迫,与压力性溃疡产生局部炎症有关。

他最初假设肝总管阻塞是功能性的,胆囊的机械性阻塞和漏斗部的炎症过程易导致位于肝总管的「肌肉括约肌」收缩。如今,众所周知,肝管内没有括约肌。

黄疸,这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胆结石对胆管的压迫引起的。这也就意味着 MS 可以被描述为胆石症的一种不常见的表现形式。


发病机制和分型


Mirizzi 综合征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是胆囊管冗长、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位置异常是其易感因素。几种较常见的解剖变异见图 1。

Image

图源:作者自制

Mirizzi 综合征的分型最初是由 McSherry 在 1982 年提出的,经历后人的不断发展,最新的分型方法是由 Payá-Llorente  等人在 2017 年提出的,现将各个时期的分型方法归结于表 1 [1]

Mirizzi 综合征的分类(表 1)

Image

(点击查看大图)

诊断


Mirizzi 综合征缺乏特异性表现,主要症状是右上腹部疼痛黄疸,通常与其原发病慢性胆囊炎的症状重叠,患者往往在急性发病期才会就诊。

但是,因胆管外压迫持续存在,由此产生的慢性炎症和溃疡可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胆囊胆瘘。此外,也有发生胆囊肠管瘘甚至是癌变的可能。

所以 Mirizzi 综合征的及时诊断十分有必要。早期和准确的诊断对治疗、发病率、死亡率和预防未来并发症具有重大影响。

但是不幸的是,术前诊断 Mirizzi 综合征往往比较困难,而术中诊断对于外科医生来说也面临挑战,胆囊三角的炎症和粘连可能与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相混淆。

此外,异常的解剖结构可以发生这种情况,这些都使得外科医生难以确定诊断。在这个时候,影像学与内镜检查的作用得以凸显。具体内容见表 2 [2]

Image

值得一提的是,ERCP 和 MRCP 被认为是诊断 Mirizzi 综合征的最有效手段 [3],其中 MRCP 作为非有创性检查被作为首选,在进行诊断的同时也可鉴别其他胆道疾病 [4],但是其在定位胆囊胆总管瘘或其他瘘管时效率不高。

ERCP 虽然是有创检查,但被认为是 Mirizzi 综合征的诊断金标准,有报道指出其敏感性甚至可达 100% [5]

ERCP 不仅可以准确地确定瘘管和胆道梗阻的存在和位置,也可以在造影过程中通过乳头切开术和支架或鼻胆汁引流(NBD)进行治疗性减压。

所以 ERCP 不仅仅是诊断手段,也为后期的治疗创造了机会。但是 ERCP 的相关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MS 作为一种胆道疾病导致 ALT、AST、ALP、GGT 和胆红素水平大部分升高。由于炎症过程,WBC 通常也很高。但是这些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往往只作为内镜检查的补充。

治疗


手术是治疗 Mirizzi 综合征的主要手段,但是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首先是术前诊断困难,很多患者术前缺乏必要的检查,再加上疾病的罕见性,使得很多医生在术前并未充分评估这种疾病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术中的处理很仓促。

其次是由于长期的慢性炎性改变甚至是瘘的形成,使组织黏连严重甚至解剖结构发生变化,正常的结构辨别不清,也使得手术难度增大,胆管损伤等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开放式手术往往作为首选,因为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大大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且开放式手术有更加清晰的术野,更有利于对已经破坏的解剖结构进行游离。

这也是许多同仁们把腹腔镜等微创技术视为 MS 治疗禁忌的原因。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对于有些类型的 MS,腹腔镜仍然是可行的手段。现将各型 MS 的治疗归纳如下,见表 3 [2]

Image

(点击查看大图)

因为 MS 十分罕见,所以虽有少量报道对其手术方式进行探讨,但是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手术的差异性。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报道指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有经验的手术医师能使微创手术治疗 MS 的安全性大大提高[6],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屡见不鲜。

腹腔镜等微创技术虽不是 MS 的常规治疗手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断提高其治疗 MS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特别声明 | 以上内容仅供专业医疗卫生人士学习参考

文中图表 | 自制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Klekowski J, Piekarska A, Góral M, Kozula M, Chabowski M. The Current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Mirizzi Syndrome. Diagnostics (Basel). 2021;11(9):1660. Published 2021 Sep 10. doi:10.3390/diagnostics11091660
[2]  Valderrama-Treviño AI, Granados-Romero JJ, Espejel-Deloiza M, et al. Updates in Mirizzi syndrome. Hepatobiliary Surg Nutr. 2017;6(3):170-178. doi:10.21037/hbsn.2016.11.01
[3]  Yuan H, Yuan T, Sun X, Zheng M. A Minimally Invasive Strategy for Mirizzi Syndrome Type II: Combined Endoscopic With Laparoscopic Approach. 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 2016 Jun;26(3):248-52. doi: 10.1097/SLE.0000000000000260. PMID: 27077221.
[4]  Kim PN, Outwater EK, Mitchell DG. Mirizzi syndrome: evaluation by MRI imaging. Am J Gastroenterol. 1999 Sep;94(9):2546-50. doi: 10.1111/j.1572-0241.1999.01313.x. PMID: 10484023.
[5]  Xu XQ, Hong T, Li BL, Liu W, He XD, Zheng CJ. Mirizzi syndrome: our experience with 27 cases in PUMC Hospital. Chin Med Sci J. 2013 Sep;28(3):172-7. doi: 10.1016/s1001-9294(13)60044-9. PMID: 24074620.
[6]  Nassar AHM, Nassar MK, Gil IC, Ng HJ, Yehia AM. One-session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Mirizzi syndrome: feasible and safe in specialist units. Surg Endosc. 2021;35(7):3286-3295. doi:10.1007/s00464-020-07765-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