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哲学的应该都知道王德峰老师被誉为哲学王子,其实王子也会老,人家都已经退休了,但为啥大家还是愿意称他为哲学王子,因为他的思想是年轻的,他的想法是比较前卫的,而且他研究的东西是不会过时的。 他说过,不要读他写的书,因为那是他的饭碗所需要的,要评职称要拿工资,所以大家还是要去读经典著作。 后人写的书读起来,就像台阶,就像拐杖一样,目的是把人带到轴心时代的那种思想境界中去。 我们为什么不可能打开思想和智慧的境界,因为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当代文明,已经高度精致化复杂化,充满各种知识和技巧,在这样的文明中生活的人离开社会最为遥远。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的人,那些伟大的先哲们,他们为什么能打开思想和智慧的境界,因为他们身处其中的文明,非常朴素,刚刚起步。 就中国来说,无非只经过了夏商周三代,要有文明的起步,这是没问题的,但这个文明还没有发展成熟,他还没有那么多知识和技巧,没有那么精致。 化在这种非常朴素的文明中的人才可能俯仰天地,领会天人之际,这叫开天眼我们是开不了天眼了,所以你要有智慧,其实不是说你自己生长出智慧来,而是传承,要进入智慧的境界,要重返古代的经典。 中医正是发源于东方文明,而且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呈现出来不同的状态,现如今为什么强调学习中医经典,其哲学意义也在于此。 中医本身就有一定的哲学属性,更是一种文化,所以喜欢中医的朋友们一定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伤寒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