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出反常没有妖

 祈雨馆 2023-10-14 发布于北京

#古籍里的历史#

事出反常没有妖

(王亶望)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桩贪污案,叫做甘肃冒赈案,这个案件,在当时很有名气。

当时的甘肃,有一个叫做王亶望的大臣,官职是布政使。

清朝的布政使,是从二品,主要负责地方的行政和财政工作,当然,甘肃有总督,行政工作是人家一把抓,所以王亶望这个布政使,主要负责财政工作。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王亶望禀告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说甘肃地区在财政这一块发展的不是很好,百姓日子更加艰难,所以他希望可以想个办法,一来为甘肃创收,二来改善一下百姓们的生活。

王亶望提出的计划是,让乾隆给他几个监生的指标,然后他拿着这些指标去卖给甘肃当地的富人,反正富人如果愿意买,他用钱买用粮食买都可以,到时候得了钱粮,就可以用来赈济那些受穷受困的百姓。

有清一代,想要做官无非一条路,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成为进士。

那如果我不想参加科举或者一直考不上怎么办呢?那你就可以选择到京师国子监去读书,你在国子监里读书,你就会被叫做监生,而你成了监生,那就等于你有了免于科举而做官的机会。

所以,这个计划被乾隆批准之后,王亶望在甘肃大量兜售监生资格,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问题是,王亶望在实际执行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和他的书面想法,是略有不同的,因为他虽然卖“监生”,但却只收银子不收粮食,原因何在?因为这哥们压根就没想过用这个计划来赈济百姓,而是干脆靠卖官所得大肆吸取白银,中饱私囊。

王亶望收上来的钱,他自己拿很大一部分,然后甘肃各级官员瓜分瓜分,也就没有了,反正是一分钱也没落到老百姓的手里。

王亶望伙同甘肃各级官员一边贪污的同时,还不断的给乾隆上折子,说什么自己收上来的钱都惠及民生百姓,百姓们深感皇恩浩荡。

那个时期的乾隆皇帝,业务水平直线下滑,年轻的时候他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帝王之一,任何大臣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但现在,他毫无意外老去了。

他也很会调理大臣,就算是那种纵横康雍两朝的权臣张廷玉,也差点被乾隆收拾的晚节不保。

事出反常没有妖

(乾隆晚年画像)

但是,人不可能精明一辈子,随着年轻渐老,乾隆的精力会面临不可避免的衰退,加上他晚年又宠信和珅,所以基本上老皇帝一直处在一个“四海太平,天下无事”的信息茧房里。

所以,他还真就被王亶望的花言巧语给骗过去了,认为王亶望是个好人,能力也不错,所以很快升了他的官儿,给他调到了更为富裕的浙江担任巡抚。

王亶望一走,来接他班的,是一个叫做王廷赞的人。

这个王廷赞到任之后,一看老前任都把这搂钱的路子给他留好了,所以他也没检举揭发,而是照旧接着贪污,不过很可惜,最终还是东窗事发了。

有趣的是,这个东窗事发,不是乾隆主动发现的,而是王廷赞自己把自己给举报了。

王廷赞到任一段时间后,甘肃地区发生了起义,乾隆派出了他的得力干将阿桂带兵到甘肃平乱,王廷赞一看这朝廷有难,得表示表示啊,于是他自告奋勇,给乾隆打了报告,说自己愿意支援朝廷的军事行动,捐出白银四万两。

平时乾隆很糊涂,但是王廷赞说自己要捐四万两,乾隆当时就是一激灵。

布政使的俸禄不过一年一百多两,算上养廉银,往大了说,撑死不过五百两,王廷赞到任还不到三年,他从哪里来的四万两白银?

乾隆认为,能动辄掏出如此巨款,说明王廷赞平时肯定是没少贪污,于是皇帝立刻派出一票官员到甘肃细查,结果一查,拔出萝卜带出泥,直接把甘肃这些地方官员们常年贪污腐败的事情全给查了出来。

这个案件被乾隆知道之后,乾隆可以说是怒不可遏,气了个够呛。

事出反常没有妖

(王廷赞)

皇帝屠刀大动,凡甘肃一省涉案官员一百多号人,被乾隆杀了个干干净净,当然,也包括虽然已经离开甘肃官场调任浙江的王亶望。

乾隆要求,直接就把王亶望在当地给砍了,砍完之后,还要把王亶望的家财尽数抄没,然后送到京师里来。

按理说,贪官落马,这个故事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

但是问题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并不是王亶望,王廷赞或者乾隆皇帝,而是一个叫做陈辉祖的人。

陈辉祖,湖南祁阳人,清朝大臣,他父亲是两广总督陈大受。

由于有父亲的这一层关系,陈辉祖不需要科举考试,更不需要花钱买监生资格,而是靠着家族门荫就做了官。

甘肃冒赈案事发的时候,陈辉祖时任闽浙总督,属于是王亶望的顶头上司,所以当时处决王亶望以及查抄王亶望家财的工作,就都是这个人来负责的。

王亶望的家财被抄没之后,很快从浙江运到了京师紫禁城。

按理说,乾隆是皇帝,而皇帝富有天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天下的宝贝东西都属于他,王亶望就算是巨贪,和皇帝相比,又能有多少钱?又能值多少钱?所以乾隆根本就没有必要为这点家财如此认真。

但是,乾隆还真就挺认真,他要求陈辉祖在处死王亶望之后,立刻查抄,然后装箱上车,火速送到京师里来。

原因何在呢?原因在于,这个王亶望,他在多年以前,曾经专门拜见过乾隆皇帝一面,拜见皇帝的时候,还特意向皇帝进献了一些古玩字画。

我们知道,乾隆同志是一个极好古玩的人,说通俗一点就是他喜欢搞收藏,皇帝平时没事就喜欢搜罗奇珍异宝,古玩字画,更喜欢在文物古迹上留个字迹,盖个章什么的。

而且,乾隆不仅好收藏,他还懂收藏,玉器怎么烧制,字画怎么装裱,甚至古玩怎么做旧,乾隆都可以说是专家级别的。

事出反常没有妖

(十全老人之宝)

巧的是,王亶望进献给乾隆的,还真是一批尖货,品相好,气质佳,而且还很有收藏价值。

作为收藏家乾隆,他很想要这些东西,恨不得立刻就把它们收入囊中,然后送入内务府妥善保存,但作为皇帝乾隆,他却必须装出矜持的样子来,断然拒绝收授王亶望的馈赠。

所谓吃人手短,拿人嘴软,乾隆很明显不想欠王亶望的人情。

人送走了,礼物也送走了,但是这么多年来,乾隆可一直惦记着这些东西。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现在王亶望死了,乾隆当然要立刻把当年的那些东西据为己有。

所以,当一箱一箱的财物从浙江运到京师的时候,乾隆更是亲自验看,翻箱倒柜一顿找,想要把当年自己失之交臂的奇珍给找回来。

然而乾隆老兄是找啊找,找啊找,却始终没有找到当年王亶望要送给自己的那些东西。

那些自己心心念念的宝物找不到也就算了,在这个过程中,乾隆更是发现,这大清巨贪王亶望的家财,实在是有点寒酸,奇珍异宝一概没有,古玩字画残缺不全,别说黄金了,就连银锭也一块凑不出来,只有一些散碎银两。

你别说查抄王亶望这么一个巨贪,你就是随便找个官员抄个家,也不至于这么穷啊。

面对这样的情况,乾隆大惑不解,于是他立刻又派人到浙江走访,把当时抄家时的第一手资料给取了回来。

传回来的资料,是一份抄家财产登记手册,乾隆看罢手册,可以说是大吃一惊。

事出反常没有妖

(乾隆皇帝 写字图)

册子上登记的样样都是稀世珍宝,包括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些古玩玉器也赫然在列,但送到京师里来的,却全都是册子上没有的破烂。

很显然,是有人把王亶望的财宝给调包了。

封建历史长河几千多年,也许什么事情都发生过,但在皇帝眼前偷东西这种事儿,却是头一回。

我们可以想象,满怀期待的乾隆同志在得知了这样的消息之后,他的内心得是有多么的恼羞成怒。

皇帝想,能干出这种事儿的,多半是一些不知天威的小民,有可能是被一些经手的小吏偷走了,也有可能是被赶马的车夫给拿走了,所以在皇帝看来,王亶望的家财不翼而飞,也有可能是一场如甘肃冒赈案那样的由很多人犯下的集体贪污案。

但是,乾隆再一派人调查,却发现自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把这些财宝掉包的不是别人,正是经手此事的主官,闽浙总督陈辉祖。

事出反常没有妖

(陈辉祖)

原来,这个陈辉祖在抄王亶望家的时候,见财起意,看到这些如此丰厚的奇珍异宝实在是没忍住,干脆铤而走险,把这些东西全都据为己有,而随便找了些破烂玩意以次充好,打算糊弄皇帝。

陈辉祖以为,乾隆皇帝日理万机,富有天下四海,所以即便是这些抄家所得进了京师,皇帝也没有精力和兴趣去一一查看,自己正好趁着皇帝松懈不注意,发上他一笔横财。

谁成想,乾隆不仅会看,还会看个仔仔细细,滴水不漏。

此事事发,皇帝震怒,立刻褫夺陈辉祖功名,下狱论罪。

也许陈辉祖会觉得自己死的很倒霉,因为甘肃冒赈案这么多来年,一帮官员们欺上瞒下,皇帝也没觉察出来,最后还是王廷赞自己露出了马脚,足见乾隆其人晚年昏聩,可谁成想自己不过是想黑他皇帝老子几箱财宝,乾隆反倒是慧眼如炬,把自己给抓了个正着。

这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你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他是沧桑。

其实,陈辉祖不是不幸,而是该着,他自然是难逃一死,只是以他为主角的这一场贪污奇案,却成为了封建历史上一个魔幻的片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