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郎士元的一首禅诗《酬王季友秋夜露宿台寺见寄》,充满禅趣,值得细读

 qiangk4kzk8us4 2023-10-14 发布于云南

人都有七情六欲,遇到困境感到担忧和恐惧,碰到喜事觉得开心和舒畅,这些皆为自然之理。平凡人家效法自然,采集天地间灵气,即使不懂那些深奥的禅理,依然可以通过艰辛的劳动,获得丰厚的回报,同时也因为淳朴善良,而得到上天的佑护。

文人墨客则喜欢在大自然中获得感悟,山川风月的秀丽、草木鱼鸟之变幻,都会让才子们认真思考。正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壮丽河山、人文景观,可以激发雅客们心中的激情;庄严寺庙、袅袅梵音,也能促使骚人们涵泳情志、感悟事理。下面分享郎士元的一首禅诗,充满禅趣,值得细读。

酬王季友秋夜宿露台寺见寄

唐·郎士元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

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郎士元是与钱起齐名的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凝练浑厚,朴实自然,其代表作有《柏林寺南望》,抒写了作者从溪口穿越山林的一番幽行,寄寓了作者对禅境的向往。

王季友是他的好友,22岁时状元及第,后来因为厌倦了官场中的相互争斗和倾轧,于是便归隐林泉,潜心于著书立说,创作了很多传颂久远的鸿篇巨制。

这首诗是郎士元与王季友的酬答之作,也是倍受后世称赞的禅诗,描写了作者夜宿山寺的见闻和感受,值得大家认真感受。

古人云,禅非别境,即心即佛。无论身处何地,不管古代今朝,其实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佛性,有些人为了开悟,不辞万里,苦苦寻觅,最后才发现身边之物却被自己严重忽略,也终于懂得芒鞋踏破去寻芳,归来枝头梅花香。不过凡事都要区别对待,郎士元就是因为偶然来到远方的寺院而顿生感悟。

开篇介绍时间和地点,“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露台寺位于一条清溪的东面,诗人有一次外出办差,途经此处,由于天黑路远,周围又无人家可以借宿,于是便叩响了禅院的大门。石林精舍,指寺院;远公,本指晋代禅师慧远,这里代指寺院里的得道高僧。

颔联极富禅意,“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诗人在僧侣的带领下来到客房,虽然寺院里条件简陋,但是只要可以安眠一宿,他也并不在意。稍作休息,诗人就踱步来到户外,与大师进行交流。此时夜色撩人,玉盘皎洁,令人心驰神往。

月在上方,宛如内心澄澈;诸品皆静,暗指六根清净。大师只要半偈在手,便可参破生灭,更能感悟到万缘俱空。半偈,化用释迦牟尼修行时的典故,正如佛经中所记载,生灭灭己,可以永断于生死;寂灭为乐,方可得到无量之乐。

佛语云,风月无今古,情怀有浅深。诗人虽然没有皈依佛门,不过当他面对这一轮明月,心中顿时感到肃然起敬,也觉得内心无比宁静,尘世中的很多烦恼都已忘怀。

颈联从视听两方面展现山寺周围的景象,“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诗人忽然间感觉到自己屏息万缘,心如枯木。深秋的山林里不断地传来猿啼声,中间还夹杂着枯叶凋零、以及泉水叮咚之声,不绝于耳,又仿佛是在给人某种提示。

旷野之中,没有楼殿参差,也不见灯红酒绿,而是不断地听到各种秋声,看见无数枯叶,既感受到秋意寒凉,又能体会到远离喧嚣的宁静和恬淡气氛,更让诗人忘记了自己还身处凡尘世界。

结尾表达了作者乐此不彼的悠然心境,“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诗人不辞疲倦地攀登到顶峰,此处凉风习习、松涛阵阵,更能清晰地听到钟磬之声,也让他不自觉思念起远方的朋友,更从心底祝愿对方内心超脱,不为尘俗羁绊。双峰,并非实际场景,乃是禅家胜地之代称。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参禅仿佛饮水和过河,冷暖自知、深浅自明。当一个人心静如水、宠辱偕忘,就能达到看淡得失、寂静虚明的境界。禅既是一种行动,也是一份感悟,播下种子,辛苦耕耘,不必在意收获。一切皆有定数,凡事不可强求,风风雨雨人生,坦坦荡荡襟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