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

 志祥正骨推拿 2023-10-15 发布于山东

        女性的生殖系统是非常脆弱的,保养维护不利的话,可能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妇科疾病,比如房事,流产,堕胎,节育,分娩等,无一不伤害着生殖系统,也是造成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女性的生殖系统都包括什么呢?比如说卵巢,子宫,宫颈,阴道,外阴等。那它们整个调控的咱们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经络学它是任脉,冲脉通过的地方,任脉、督脉、冲脉都起于胞中。这个胞中就是女性的子宫,生命的源泉也就是发源地,是女性生命与健康的一个守护神。

我们由外而内的介绍有关于妇科的病症,首先分享最常见的阴道炎,女性的阴道炎分为20多种。但是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混合型阴道炎。

         首先第一种阴道炎,也就是说细菌性阴道炎,它寄生在阴道内的一种或多种细菌。所以说叫细菌性阴道炎。因为体内菌群生态的不平衡菌群它就会失调,所导致引起了这个阴道炎,那阴道内乳杆菌减少。而其他的细菌啊就会大量的繁殖,比如说厌氧菌的繁殖。同时就会产生其他的生安类的一个物质。造成这个阴道的分泌物啊就会增多,甚至于伴有这臭味儿。那阴道分泌物增多之后呢,闻得到的就是那种鱼腥臭味儿啊(也就是说很严重的时候是闻得到的)。尤其是在性交之后,这种气味会比较加重。那么它的一个外因可伴有轻度的一种痒感或者是灼热感。分泌物的特点主要呈灰白色的,均匀性它比较一致。有的是稀薄型的,它长时间的黏附于阴道壁上。很容易将这个分泌物从阴道壁上抹去,比如说你拿个棉棒去给他擦拭一下,就很容易就擦掉了。

   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血感染引起。滴虫属厌氧的寄生原虫,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力很强,不仅易寄生于阴道内,并可侵人尿道及尿道旁腺甚至上至膀胱、输尿管及肾盂。滴虫性阴道炎属性传播疾病之一 ,由于毛滴虫经过这个性交叉可以直接传播或者间接接触传播,比如公共的浴池,包括这个浴盆,浴巾包括游泳池,坐便器,衣物等,其症状非常明显,检查时宫颈肉眼可见上面长满了小红点儿,滴虫性阴道炎它阴道内壁它会出现一个分泌物增多。那种细胞浓性的,黄绿色的,泡沫状的啊,都伴有那种轻微的臭味儿。那么咱们女性的阴道毛滴虫,也就是说小红点儿它是靠什么样的一个环境去生长呢?也就是说他靠吞噬咱们女性的这个粘膜和男性的这个精子来存活。那么阴道粘膜它就会出现充血啊,散在这个咱肉眼可看到的宫颈上面。就是斑点像草莓样子,那宫颈的后球笼里面啊会有很大量的一个白带出现。可能颜色会成为这个黄色的,发灰、发黄。黄色细胞型的啊都不一定。因人而异也有个别这个不一样,它会有绿色脓性的分泌物啊,也有个别会呈现出那种泡沫状态的,那么都属于滴虫性阴道炎的一个分泌物。

霉菌性阴道炎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少数病人可分离出其他念珠菌及球拟酵母属菌。本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及接受雌激素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其他如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消耗性疾病及复合维生素B缺乏等,均为念珠菌生长的有利环境通过性生活可以传播,临床上表现呢就是说女性的外阴会瘙痒,灼痛,性交痛,尿频。尿痛,尿痛的特点就是说排尿的时候,这个尿液刺激到这个外阴水肿的地方。以及他这个到他前庭的时候导致的疼痛感。那么它的分泌物的一个特征呢就是说白色的。稠厚呈凝乳状的东西就像豆腐渣一样,外阴会有这种就是说地图一样的红斑(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外阴的水肿疤痕,包括阴道炎的这种,水肿扎痕,一旦到晚上的时候,他这种灼热感会更强烈,特别是冬天的热被窝里。

下面再说一下老年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是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性激素缺乏,阴道内pH值上升,局部抵抗力减弱,易受细菌感染而引起炎症它常见于老年妇女,类似改变发生于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切除或盆腔放射治疗后的中青年妇女。故有人认为该病应称之为“菱缩性阴道炎”。当女性绝经之后啊,阴道里面Ph值就会上升菌群会紊乱。这个时候细菌就会乘虚而入此刻阴道的分泌物就开始增多。成那种男性化的那种,水印的泡沫样的都有。所以说啊,气味比较重,那么老年味儿就来了,很多人都说这个老年人身上有味儿,那他们的外阴就是比较瘙痒,灼热啊,性交痛,伴有那种腐臭的味道。

常见的阴道炎呢就是以上四种,当然还有一种叫混合型的阴道炎,也就是说以上的四中,包含了两种以上都叫混合型阴道炎,只要是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阴道炎。就叫混合型的。不管是女性感染了哪一种阴道炎,都是非常难受的不舒服。痒,痛,灼热啊,影响生活甚至工作,甚至于夫妻生活这一块儿。

下面说一下女性生殖健康的这个宫颈这部分,宫颈上都会有一些什么样的疾病?那么正好联合着咱们上面所说的炎症,那炎症呢会让女性出现各种不舒服气味儿,影响生活,但是这些炎症长时间的刺激和浸泡会对宫颈带来什么样的一个就是说伤害及危害呢?如上图那么它有正常的宫颈,还有糜烂的,有息肉的,有囊肿的,包括有这个癌变的这些都有。正常的宫颈它就像一块钱的硬币大小,它是饱满,粉嫩,弹性啊,像婴儿的嘴唇一样粉嫩粉嫩的。宫颈是个哑巴器官,不疼不痒,他是一个没有痛感神经的一个器官,所以很多女性会是妇科文盲,就是因为他没有感觉。整个就是说这个生殖这一块儿上2/3是没有痛感神经的下1/3呢是有痛感神经的,也就是说外阴部是有痛感神经的,它会觉得痒啊,疼啊,这些问题出现。那么当女性外阴出现不舒服的时候,那么一定是内在出现了问题,所以说很多女性她就盲目的用一些洗衣液,或者塞的一些东西塞到阴道里去,觉得不痒了、不难受了,就认为是治愈了。远远不是的,所有的问题,根本问题都在宫腔宫颈上。而不是只解决在外阴上面,解决外阴上面那都叫治标不治本,那么还会反反复复的发作。那么常见的宫颈疾病都有哪些呢?比如说女性的宫颈炎啊,就是宫颈管炎,如上图所看到的这个排列整齐的那几张图片,右上角那一张一样。它属于轻度的糜烂,那么比它再小一些叫宫颈管炎,然后呢就是咱们的宫颈糜烂啊,1度,2度,3度,然后ab啊,然后就是咱宫颈肥大只要超过1块钱硬币大小都叫宫颈肥大。啊,一旦宫颈肥大之后呢,它又会长囊肿啊,宫颈囊肿,囊肿分为多发型的和单发型的。多发型的呢又容易癌变,然后就是宫颈口增生啊,可以看一下这个宫颈口增生,和这个息肉啊都很像很像的,就是宫颈口上多出一块儿。肉像舌头一样。不管是增生还是息肉啊,也是非常容易癌变的,然后还有一种就是咱看不到的子宫肌瘤也比较容易癌变,长到大到一定程度啊就容易癌变,所以说长在肚子里面都没有感觉。

盆胶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盆腔炎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体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盆胶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盆腔炎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体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腹膜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盆腔炎”。根据其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作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等。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势进展迅速,延迟治疗,可发展为脓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宫腔当然都看不到,甚至于咱做妇科检查的时候啊,咱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这个B超啊,彩超去检测宫腔里面啊,宫腔内膜,息肉啊,内膜炎,这些都是宫腔的问题。很多女性她这个宫腔也叫盆腔盆腔炎,盆腔积液。都在这个宫腔里面出现了问题。咱的盆腔的问题出现了,这个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出现在就是说宫腔里面,那宫腔里面如果说有炎症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却不去解决它,那么它就会刺激到宫颈,所以说宫颈一系列的,刚才我说的那么多的妇科疾病都是因为宫腔里面有问题了,有炎症了,引起宫颈上的疾病。那么女性的妇科疾病就是由长时间的这个各类阴道炎刺激和浸泡而形成的,所以说我们的阴道炎真的是可大可小。那么生完孩子的女性比如说生完孩子的女性就包括小姑娘,只要您来月经或者是有性生活就已经感染了妇科炎症就是很正常的。但是呢我们要做的就是阻止这些妇科炎症,不要长时间甚至于说严重到气宫颈,让宫颈上面有疾病,那宫颈又是个哑巴器官,一旦发现及时治疗,不要拖到最后无法治疗的时候,在想着我怎么去解决它。嗯,也不要因为他是个哑巴器官而不去解决。

妇科病发病之前不易察觉,为什么说不易察觉?咱刚才有提到,因为是个哑巴器官他们没有感觉,就好像发生在别人身上一样,但是严重时有感觉的,万一有感觉的时候,说明里面很糟糕了啊,能给大家提的建议就是每年都需要常规检测。不光要两癌筛查,还要做到常规检测,因为它也很难保养。还有就是长期服用药物,比如说这个避孕药。或者是治疗这个妇科疾病的药,就是说通过口服的这个药,它能够达到药效啊,是患处给药的1/50。因为它通过口服需要肾脏的分解,然后到宫腔宫颈,所以说它的药效发挥的是很慢很慢的,治疗妇科最好的一种方式方法就是病灶上给药啊。直接就是在病灶上去给他修复。女性的宫颈啊就是说极易损伤感染受寒女性一生。劳累,生殖系统更劳累,脆弱,难保养,它经过孕育,生产,流产,堕胎方式避孕啊,女人要呵护好劳苦功高的根。下面呢咱们生殖这一块儿就说完了。


月经先期

【概述】月经周期每月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为月经先期”。月经先期,现代医学称之为月经频发,多指月经周期短于21天。月经频发与卵泡期过短、卵泡发育迅速而致排卵提前有关,还与黄体功能不全及黄体过早菱缩有关,本病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平素嗜食辛辣油腻食物或郁怒伤肝,引动肝火,以致血分蕴热。因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两脉与月经密切相关。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提前而至。月经先期量多者,为水火俱旺;先期量少者,为火旺而阴水枯竭。其后期量少者,固属血寒不足;后期量多者,则属血寒有余。月经先期的治疗重在调整周期,使之恢复常度。按其症候属性或补或泻,或养或清。若虚中有实或实中有虚者,亦当注意养营安血,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治疗】

气虚证

脾气虚弱症

【症状】月经提前,可伴量多或量少,色淡或红而不鲜,质清稀,兼见纳少便溏,脘闷腹胀,气短懒言,或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无力。

【方一】补中益气汤

【来源】《牌胃论)

【组成】党参15克,生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杭白芍9克,当归炭9克,陈皮4.5克,升麻9克,柴胡4.5克,炙甘草9克。

【功效】补脾益气,固冲摄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为使。

【按语】全方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归经之效,使月经自调。若经量过多,可的加炒地榆、龙骨、牡蛎固涩止血。若气虚日久,导致阳虚,而见经色淡白、质清稀,小腹冷痛,脉沉迟者,可酌加盐炒小茴香、桂枝、淫羊藿、巴戴肉等温官散寒、固冲止血之品。若气虚挟瘀可在益气化瘀前提下,酌加益母草、茜草、三七等。

(2)肾气虚证

【症状】月经提前,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暗淡而质薄,可伴有腰脊酸痛,或夜尿频多,舌质淡嫩,苔白润,脉细弱。

【方一】固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菟丝子12克,熟地12克,山茱萸15克,人参9克,山药30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2克,远志9克。

【功效】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气,熟地、山萸肉,滋肾益精;人参、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补后天养先天以固命门;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使心气下通,以加强肾气固摄之力。

【按语】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固冲调经之效。腰脊酸痛或强痛者,酌加羌活、鹿角霜、金毛狗脊通达督脉。精血亏虚者,酌加枸杞、熟地、山萸肉等。

2.血热证

(1)阳盛血热症

【症状】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或伴心胸烦躁,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方一】清经散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熟地15克,地骨皮15克,粉丹皮12克,杭白芍9克,黄柏9克,茯苓9克,生甘草4.5克。

【功效】清热凉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丹皮、青蒿、黄柏清热泻火凉血:地骨皮、熟地清虚热而滋肾水:白芍养血敛阴:茯苓行水泻热。全方清热泻火,凉血敛阴,使热去则阴不伤,血安而经自调。

【按语】若大便燥结,心胸烦躁,面赤舌红,可去黄柏,酌加炒大黄,以清解阳明燥实。若血色紫红而稠粘,可酌加益母草、法半夏,化瘀祛湿。若经量过多,可去茯苓之渗利,以免伤阴,的加炒地榆、茜草,凉血止血。

(2)肝郁血热症

【症状】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乳房张痛,或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方一】丹栀逍遥散

【来源】《内科摘要》

【组成】丹皮12克,栀子9克,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薄荷3克,炙甘草4.5克

【功效】舒肝清热,凉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丹皮、栀子、柴胡舒肝解郁,清热凉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补中;薄荷助柴胡舒达肝气。诸药合用,使肝气畅达,肝热得清,热清血宁,则经水如期

【按语】经行不畅血块多者,加泽兰、丹参、益母草活血行滞。如少腹痛甚,可加炒金铃子、酒元胡,疏郁理气止痛。经量多者,去当归,因其香窜活血,性温,走而不守,故血热经多者用之不妥。

(3)阴虚血热症

【症状】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颜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方一】两地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生地15克,地骨皮15克,玄参10克,麦冬9克,阿胶9克(烊化)白芍9克。

【功效】养阴、清热、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滋液,壮水以制火;地骨皮清虚热,泻肾火;阿胶滋阴补血;白芍养血敛阴;旱莲草、女贞子清热凉血滋阴。全方重在滋阴壮水,水足则火自平,阴复则阳自秘,则经行如期。

【按语】虚阳上亢,出现头晕、耳鸣、冲热等症,可在两地汤中加蒺藜、钩藤、夏枯草、龙骨、牡蛎,以平肝潜阳。若阴虚内热,热迫血行,以致经量过多者,则可在两地汤基础上加炒地榆、茜草凉血止血。

月经后期

【概述】

月经周期延迟7天以上,甚至每隔四、五十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且经期和经量在正常范围,称“月经后期”,又称“经期延后”“经迟”。如仅延期三、五天,且无其他不适者,不作月经后期论。若偶见次,下次月经来潮仍然如期者,或青春期月经初潮后一年内,或围绝经期绝经前,周期时有延后,无其他症候者,亦不作病论。

月经后期现代医学称之为月经稀发。月经稀发是指月经周期超过40天的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稀发即可发生在有排卵性月经周期中,也可发生在无排卵性月经周期中。发生于前者,多因为卵泡发育成熟时间延长,这与甲状腺功能不足,新陈代谢过低,使得卵巢不能按时排卵有关;发生于后者,则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功能失调,排卵功能受到抑制,卵泡发育不良而致月经周期延长。

【治疗】

1.肾虚证

【症状】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方一】当归地黄饮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15克,熟地120克,山萸肉15克,山药10克,杜仲10克,怀牛膝10克,甘草6克。

【功效】补肾养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当归、熟地、山萸肉养血益精:山药、杜仲补肾气以固命门;牛膝强腰膝,通经血,使补中有行;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重在补益肾气,益精养血。

【按语】若肾气不足,日久伤阳,症见腰膝酸冷者,可的加菟丝子、巴载天、仙灵脾、杜仲等以温肾阳,强腰膝。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金樱子温肾固涩止带

2.血虚症

【症状】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面色苍白或菱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或手足发麻;唇舌谈白,脉细弱。

【方一】小营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15克,熟地30克,芍药15克,山药15克,枸杞12克,炙甘草6克。

【功效】益血补冲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当归补肝血;芍药和营养肝,敛阴益血;熟地、枸杞滋阴养血填精;山药健脾滋肾;炙甘草益气健脾。全方滋肝肾,益精血,滋血之源,故主血少阴虚之证。血虚月经延后,乃营血亏少,冲任不足,肾为生精化血之所,肝为血之库府,脾为生化之源,故调之重在滋水,重在补脾,本方填精滋血,益气健脾,故亦宜之。

【按语】如因脾虚运化无力,兼见脘闷食少,便漕者去当归之润肠加党参、白术、砂仁益气健脾止泻。心悸不眠者加五味子,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如兼潮热、盗汗、心烦者,为血虚阴亏,虚热内生,酌加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以滋肝肾,清虚热。如兼见四肢清冷,小腹冷,腰膝筋骨疼痛者为血虚兼寒,原方去芍药之阴柔加杜仲、牛膝、肉桂以强筋骨,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3.血寒症

(1)虚寒症

【症状】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方一】温经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12克,吴茱萸12克,桂枝9克,白芍20克,川芎12克,生姜6克,丹皮12克,法半夏9克,麦冬10克,人参9克,阿胶11克,甘草6克。

【功效】扶阳祛寒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暖宫,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白芍、阿胶养血活血调经;丹皮祛瘀;麦冬、半夏、生姜润燥降逆和胃;人参、甘草补气和中。

【按语】全方寒热虚实并用,而以温经散寒,养血祛瘀调经为主。古人誉本方为调经之祖方;若阳虚甚,症见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者,的加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等以温肾助阳。

(2)实寒症

【症状】经期延后,量少或正常,经色黯红,质正常,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减;面色青白,或肢冷畏寒,唇色黯红,舌紫而黯,或有瘀点,脉沉紧或沉涩。

【方一】姜黄散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姜黄9克,白芍12克,玄胡索12克,牡丹皮9克,当归20克,莪术9克,红花15克,桂心6克,川芎15克。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行滞。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桂心辛甘大热,温通血脉,散寒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姜黄、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玄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丹皮、红花活血祛瘀,白芍药养血柔肝止痛。

【按语】全方除丹皮、白芍外,均为辛温之品,合用能温经散寒,破血祛瘀,行气止痛,故治血脏久冷,月水不调,脐腹刺痛等寒凝血瘀之症。月经后期,经色黯红,量少有块,小腹冷痛拒按,亦属寒凝血瘀,采用本方施治,颇为相宜。

3.气滞症

【症状】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或正常。色质正常或色红质稠,行而不畅,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按之不减。精神郁闷,胸胁胀满不舒,时欲叹息,或胸闷胁胀或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偏红,苔正常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方一】加味乌沉汤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乌药6克,砂仁6克,木香6克,玄胡索15克,香附(炒,去毛)12克,甘草6克

【功效】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乌药、香附理气行滞,木香行气止痛,砂仁和中气行气,养胃醒脾,甘草和中,兼能调和诸药。

【按语】全方重在理气行滞以调经止痛。妇人经前脐腹疼痛,痛在经前为实,痛而拘急为气滞,治宜理气行滞止痛,故用本方主之。此处以治气滞所致的月经后期,亦取其理气行滞之功,用时加当归、川芎增强活血调经之力,使气血流畅,则病自愈。如兼见经量过多,经色深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为气邪化热,上方加丹皮、栀子清泻郁热,两胁痛者加青皮、白芍理气柔肝止痛

月经衍期

【概述】

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超过7天,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亦称“经行先后无定期”。本病以月经周期素乱为临床特征,可连续两三个周期提前又出现一次后退,亦可能两三个周期推后又见一次提前,没有一定规律,故又称为“经乱”。

月经先后不定期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直接有关。当体内促卵泡生成激素与促黄体生成激素的比例失调,或下丘脑分泌的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受到抑制,月经中期的黄体生成激素高峰消失,则表现为月经后期。若卵泡发育不良,雌激素分泌不足,则表现为月经提前。

中医认为,气血失调,冲任功能亲乱,血海蓄溢失常是造成本病的主要病机,其病因多由肝气瘀滞或肾气虚衰所致,而以肝郁为主。肝为肾之子,肝气郁滞,疏泄失调,子病及母,使肾气的闭藏失司,故常发展为肝肾同病。

本病治法贵在调理气血、冲任,从而达到调整月经周期。治疗应按病性的虚实寒热或补、或疏、或温、或清。肾气亏虚者补之固之,肝郁气滞者硫之调之,脾气虚弱者益之健之。气血和,冲任调,则经自如期。

【治疗】

1.肾气亏虚症

【症状】月经周期时先时后,量少,色淡,质清,带下清稀量多;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酸软,小便频数清长,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一】归肾丸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熟地15克,山萸肉12克,山药20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枸杞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12克。

【功效】补益肾气,调固冲任。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归肾丸平补肾气,不寒不热,故宜于肾气亏虚,月经先后无定期者,但方中茯苓行水,非肾气虚小便频数清长者所宜,故去而不用。加益智仁补肾气,缩小便

【按语】适用于肾气亏虚,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质清,兼见头晕耳鸣,腰酸软,小便频数或清长,舌淡脉细弱者。

2.肝气失调症

【症状】月经周期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正常或紫红,经行不畅,或有血块。经前乳房或小腹胀痛,经来痛减:精神郁闷,或心烦易怒,或胸闷不舒,时欲太息,两胁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方一】逍遥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15克,当归9克,白芍9克,白术12克,茯苓9克,甘草6克,煨姜3片,薄荷3克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调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白术、甘草培补脾土。加薄荷少许以强疏散条达之功,煨姜配归、芍以调气血。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补脾养血之功,故主肝郁血虚,脾土不和之症。用以治肝气失调之月经先后无定期,亦取其疏肝解郁养血之意。

【按语】如兼见脘闷纳呆者,加厚朴、陈皮理气和胃。气滞血滞,经来有块,小腹胀痛,加延胡索、丹参、炒蒲黄、五灵脂,行滞活血止痛。肝郁化热,经量增多,色红,质稠者去当归、煨姜之辛温行血,加丹皮、栀子、茜草炭、贯众炭清热止血。肝阳偏亢,并见头目眩晕,舌红口干者,原方去煨姜、薄荷等辛散之品,酌加钩藤,菊花、石决明等平肝潜阳

痛经

【概述】

女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小腹剧烈疼痛,或伴腰低部疼痛及其他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呕吐、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并随月经周期发作,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者,称为“痛经”或“经行腹痛”。痛经分为原发、继发两类,原发性痛经多源于功能性原因,继发性痛经多系器质性病变所为。原发性痛经的病因有内分泌因素,有子宫因素,也有精神神经性因素

关于痛经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痛经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在上述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气血运行不畅,冲任胞脉受阻,月经排出困难,不通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症。其随月经周期发作,与经期冲任气血变化有关。

痛经的治疗,当以调理冲脉任脉气血为主(冲脉,任脉起于胞中)根据不同证型,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经期调血止痛治标,平时辨证求因治本,并结合素体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气血流通,经血畅行。

【治疗】

气滞血瘀症

【症状】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中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疼痛可减,经净后疼痛自消;常伴见胸胁、乳房作胀,舌质黯或见瘀点,脉弦或弦滑

【方一】隔下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勺1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积壳9克,延胡索12克,五灵脂9克,丹皮12克,乌药9克,香附12克,甘草6克。

【功效】理气化擦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积壳、乌药、香附、理气调肝止痛:当归,川芍养血柔肝、调血止痛;赤芍、桃仁、丹皮活血祛瘀:延胡索、五灵脂止痛化擦;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共奏理气化瘀止痛之效。

【按语】肝气夹冲气犯胃,痛而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法半夏、陈皮和胃降逆。小腹胀坠或二阴胀坠不适,加柴胡、升麻行气升阳。郁而化热,心须口苦,舌红苔黄,脉数者,加栀子、黄柏、夏枯草。

2.寒凝血瘀症

(1)阳虚内寒型

【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

【方一】温经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吴茱萸20克,当归12克,芍药12克,川芎9克,人参9克,生姜3片,麦门冬12克,半夏9克,牡丹皮12克,阿胶11克,桂枝6克,甘草6克。

【功效】温经暖宫,调血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用此以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兼通血脉以止痛;当归、川芎养血调血止痛;阿胶、麦冬养血益阴,丹皮化瘀行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人参益气,元气不虚者可去之。生姜、半夏温中和胃安冲气,疼痛而见恶心呕吐者宜用。

【按语】临症可加附子、艾叶、小茴香以增强温肾暖宫,散寒止痛之效。

(2)寒湿凝滞症

【症状】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有畏冷身痛,苔白腻,脉沉紧。

【方一】少腹逐瘀汤

【组成】小茴香12克,干姜9克,延胡索12克,没药6克,当归9克,川芎12克,肉桂3克,赤芍9克,蒲黄3克,五灵脂9克。

【功效】温经散寒除湿,活血理气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肉桂、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寒散血行,冲任、子宫气血调和流畅,自无疼痛。

【按语】寒凝气闭,痛甚而厥,四肢冰凉,冷汗淋漓,加附子、细辛、巴戟回阳散寒。冷痛较甚,加艾叶、吴茱萸。痛而胀者,酌加乌药、香附。若伴肢体酸重不适,苔白腻,或有冒雨、涉水、久居阴湿之地史,乃寒湿为患,宜加苍术、茯苓、苡仁、羌活以散寒除湿。

3.湿热瘀阻症

【症状】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有腰骶部胀痛;或平时小腹部时痛,经来疼痛加剧,经色黯红,质稠或有块;素常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方一】清热调血汤

【来源】《古今金鉴》

【组成】丹皮12克,黄连15克,生地15克,当归9克,白芍12克,川芎9克,红花9克,桃仁9克,莪术9克,香附12克,元胡12克,红藤9克,败酱草12克,苡仁9克。

【功效】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以养血活血,丹皮凉血化瘀,生地清热凉血,黄连清热解毒燥湿,香附、元胡、莪术调气止痛,加红臻、败酱草、苡仁增强清热除湿,消瘀止痛之功。

【按语】若痛连腰低,加续断、狗脊、秦艽清热除湿止痛。伴见月经量多或经期长,酌加地榆、槐花、马齿苋、黄苓凉血止血。带下异常者,加黄柏、土茯苓除湿止带。

4.气血虚弱证

【症状】经净后或经前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方一】圣愈汤

【来源】《兰室秘藏)

【组成】人参9克,黄芪12克,熟地15克,当归9克,川芎12克,生地12克。

【功效】益气补血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加减后用于本症痛经,以人参、黄芪补气,四物养血调血,香附、元胡行气止痛,气血充盈,血脉流畅,则痛自除

【按语】可酌加鸡血藤、桂枝、艾叶、炙甘草养血缓痛。伴腰酸不适加菟丝子、杜仲补肾壮腰。

5.肝肾亏虚证

【症状】经期或经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经色黯淡,经量少而质薄;或有耳鸣、头晕、眼花;或腰酸,小腹空坠不温;或潮热、脉细弱或沉细,苔薄白或薄黄。

【方一】调肝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当归15克,白芍12克,山茱萸15克,巴戟天12克,阿胶11克,山药12克,甘草6克。

【功效】益肾养肝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萸肉益精气、养肝肾,巴戟温肾益任,阿胶滋阴益血山药健脾补中,全方补肾益精养血健脾以调达肝气之功。

【按语】腰骶酸痛,加菟丝子、桑寄生。经血量少、色黯,加鹿角胶、山茱萸、淫羊藿。头晕耳鸣、健忘失眠酌加枸杞子、制首乌、酸枣仁、柏子仁。夜尿清长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补骨脂。

闭经

【概述】

女子年逾十八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有的少女初潮后一段时间内有停经现象,及更年期的停经及绝经;妊娠期或哺乳期暂时性的停经现象等,属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由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偶见一两次月经不潮,又无其他不适者,亦不作病论。

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病变可发生在下生殖道或子宫、卵巢、垂体、下丘脑及中枢神经等部位,也有因肾上腺病变而引起的。多数先天性异常所致的闭经被列入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则由获得性疾病引起。

凡引起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以致肾、天癸、冲任、胞宫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功能失调或器质性病损都可导致闭经。先天肾气未充,天癸未至或迟至,乃至冲脉不盛,任脉未通,故月经不潮;或因后天肾气受损,或因气血虚弱,冲任虚损;或因情志伤肝,气滞血瘀,冲任阻隔;或因痰湿,脂膜壅阻冲任,经隧受阻。闭经的发病机理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经隧阻隔,经水不行。

【治疗】

1.肾阴不足症

【症状】年逾十八尚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发展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方一】归肾丸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枸杞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9克,鸡血藤12克,何首乌9克。

【功效】补肾养肝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补肾气、益精血、调肝脾为主,加鸡血藤、何首乌以增强补血之效。肾气得充,肝血和调,化源充足,冲任得养,血海渐盈,则月经可望复常。

【按语】若见畏寒肢冷,腰痛如折,面色晦暗,大便溏薄,宜加巴戟天、仙茅、补骨脂以温肾壮阳调冲;夜寐多梦,加夜交藤、五味子。

2.气血虚弱症

【症状】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或头昏眼花,或心悸气短神疲肢软,或食欲不振,毛发不泽易脱落,赢瘦萎黄,

脉沉缓或虚数,舌淡苔少或白薄。

【方一】人参养荣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克,黄芪15克,煨白术12克,茯苓12克,远志9克,陈皮12克,五味子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桂心6克,炙甘草6克。


【功效】补气养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配以黄芪、白术、茯苓、陈皮、甘草补益中气:当归、白芍、熟地养血调经;五味子益气养心;远志宁心安神:桂心温阳和营

【按语】全方补气生血养营,以益生发之气,阳生阴长,精充血旺,则经行如常。

3.阴虚血燥症

【症状】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色红质稠,渐至月经停闭不行: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盗汗,或骨蒸劳热,或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一】补肾地黄丸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

【组成】熟地12克,枣皮12克,山药9克,茯苓12克,丹皮9克,桑螈蛸9克,泽泻12克,知母12克,黄柏9克,玄参12克,龟板9克,麦冬12克,竹叶9克,远志9克,枣仁30克。

【功效】滋阴清肺,清热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此方以知柏地黄丸滋养肾水除虚劳,配玄参、龟板、桑螵销溢阴敛汗:麦冬,竹叶润肺清虚热;远志、枣仁养心安神:全方能益水源而降浮热,

【按语】若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整甲。兼咳嗽、唾血者酌加五味子、百合、川贝母、阿胶。

4.气滞血瘀症

【症状】月经停闭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方一】血府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6克,生地15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牛膝6克,桔梗12克,柴胡12克,枳壳6克,甘草6克。

【功效】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选用本方以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牛膝引血通经,柴胡、积壳疏肝理气;桔梗开胸宣气;甘草和中

【按语】诸药合用既有活血化瘀养血之功,又有理气解郁之效,使气血

流畅,冲任瘀血消散,经闭得通,则诸证可除

5.痰湿阻滞症

【症状】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粘腻,渐至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多痰,神疲倦急,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

【方一】丹溪凌湿方

【来源】《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12克,白术12克,半夏6克,茯苓12克,滑石12克,香附12克,川芎9克,当归9克。

【功效】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苍术、白术、半夏、茯苓健脾燥湿化痰;滑石利水渗湿,湿去则痰不生;香附理气行滞: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按语】若痰湿化热,带下色黄,苔黄腻者,加黄连、黄芩。若呕恶,满闷者,加厚朴、竹茹。

崩漏

【概述】崩漏是指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相当于西医的“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最常见的月经疾病之一。本病系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由于诊查无器质性病变,认为是功能性失调而得名

崩与漏在症状及程度上有所不同。崩出血量多,来势急,病情重:漏则出血量少,淋漓不断,来势较缓,病情较轻,但二者在发病过程中可相互转化。因此,崩与漏是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故临床统称为之崩漏

关于本病病机,《素问·阴阳别论》谓:“阴虚阳博谓之崩”,《诸病源候论》概括其病机为损伤冲任,《血证论》则云“崩漏者,非经期而下血之谓也。少者名日漏下,多则名日血崩,…古为崩中,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统血,是以崩溃,故日崩中。示人治崩必治中州也。”提出崩漏论治当需重脾的见解。《丹溪心法附余》将治法归纳总结为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大法,

【治疗】

1.血热症

(1)虚热症

【症状】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或量急,血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小便黄少,或大便结燥。苔薄黄,脉细数。

【方一】保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生地15克,熟地12克,芍药12克,山药12克,续断12克,黄芩15克,黄柏12克。

【功效】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最理为左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生地养阴凉血止血,熟地滋肾水益真阴,白芍配地黄养血敛阴,山药益肾固精,续断补肝肾固冲止血,黄柏制相火,退虚热,黄芩清热泻火止血,生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本方可加生脉散益气滋阴敛血,阿胶养血止血;若血久不止,气血亏损,症见面色苍白,气短倦卧,心悸头昏,血色淡而质清者,为气血俱虚之象,方中加黄芪、枸杞、首乌。,

(2)实热症

【症状】经血非时忽然大下,或淋漓忽又增多。血色深红或鲜红。质或调,或有血块;口渴烦热,有发烧,或有小腹少腹疼痛,小便黄或大便干结,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方一】清热固经汤

【来源】《简明中医妇科学》

【组成】生黄苓12克,焦栀子9克,大生地12克,地骨皮12克,地榆12克,阿胶(烊化)11克,生藕节15克,陈棕炭12克,炙龟板9克,牡蛎9克,粉生甘草6克。

【功效】泻热凉血,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生黄芩、栀子泻火清热止血;地榆、藕节清热止血;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阿胶养血止血;龟板、牡蛎育阴敛血;陈棕炭收涩止血;加沙参益气滋阴。全方泻热于滋阴之中,体现了实热崩漏的功效特点。

【按语】全方诸药各司其职,集清热、泻火、凉血、育阴、祛瘀、胶固、炭涩、镇潜、补任、固冲多种止血法于一方之中,能收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功

2.肾虚证

(1)肾阳虚症

【症状】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滴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方一】右归丸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制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枸杞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12克,当归6克,杜仲12克。
【功效】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证选此方以制附子温补命门之火以强壮肾气,杜仲、菟丝子温补肾阳,鹿角胶温肾气、养精血、固冲任,熟地、山萸肉、枸杞补养精血,山药补脾固气。
【按语】临床可加黄芪补气摄血、覆盆子、赤石脂固肾涩血。肉桂宣通血脉,当归辛温行血,出血期宜去之。

(2)肾阴虚症

【症状】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方一】左归九合二至丸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12克,山药12克,枸杞12克,山茱萸12克,川牛膝6克,黄丝子12克,鹿角胶6克,龟胶6克。
【功效】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熟地滋阴养血,龟胶益阴潜阳敛血,杞子、山萸、菟丝山药补肝肾益冲任,鹿角胶温养精血。川牛膝引血下行,故不用。合二至丸滋养肝肾,全方有滋水益阴,止血调经之功。
【按语】若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或阴虚火旺,烦躁失眠,心悸,可加生脉散,加强益气养阴,宁心止血之功。

3.脾虚症

【症状】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滴,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姚白,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沉弱。
【方一】圆本止崩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人参9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熟地12克,当归6克,黑姜6克
【功效】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用法】水煎限,每目一剂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黄花补气培元,固冲摄血:熟地滋阴养血黑姜围中止血:当归药性温行,放暂不用。加升麻以升提气机,山药、大枣补中益气,乌贼骨涩血固中。

【按语】全方气血两补,使气壮固本以摄血,血生配气以函阳。气充而血沛,阳生而阴长,冲脉得固,血崩自止。气虚运血无力易于停留成瘀,常加田七、益母草或失笑散化瘀止血。

4.血瘀症

【症状】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尽,或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下血,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

【方一】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苦草炭、乌赋骨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熟地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芍药9克,蒲黄9克,(冲服)五灵脂9克,三七粉5克,(冲)、茜草炭12克,乌贼骨20克
【功效】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四物养血和血调经,失笑散活血化瘀止血,三七粉、茜草炭化瘀止血,乌贼骨涩血而不滞瘀。共奏活血化瘀、止血调经之效
【按语】若兼气滞者,症见胁腹胀甚,上方加炒川楝子、香附:久漏不净加桃仁、红花、益母草;崩下不止,去当归、川芎,加党参、仙鹤草、益母草;瘀而化热,症见口干苦,血色红而量多,苔薄者,加仙鹤草、地愉、茜草、夏枯草

带下病

【概述】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在某些生理性情况下也可出现带下量增多或减少,如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带下量增多而无其他不适者,为生理性带下: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者均不作病论。

“带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带下又有生理与病理之分。本章所讨论的是狭义的病理性带下。带下病以带下的量增多或色、质、气味的异常为其主症。病因不同,表现的量、色、质、气味亦有所异。临床常见带下色白或白如米泔,或白如痰浊;色黄或黄绿如脓;色赤白相兼,或杂色混浊。带质或清稀,或调粘,或无臭,或腥臭,或秽臭,或腐败恶臭,常伴见不同的全身或局部症状,如小腹痛、腰骶痛、发热,局部发痒或坠痛、肿胀等

【治疗】

1.脾虚征

【症状】带下量多,色白,质稠粘,无臭气;面色能白或姜黄,四肢欠温,颜面及足跗浮肿,精神倦息,纳少或便溏,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濡弱

【方一】完带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术30克,山药12克,人参15克,自芍12克,车前子12克,苍术12克,甘草6克,陈皮12克,黑芥德9克,柴胡12克

【功效】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佐以调肝。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症选用此方,常以泡参易人参,补气而不碍湿。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苍术、陈皮运脾燥湿;车前子清利湿邪:柴胡、芥穗既有升阳之效,又与白芍为伍,调肝柔肝防其侮脾。

【按语】全方选药精当有治有防,为治脾虚带下首选方之一。原方云:“此方脾、肾、肝三经同治之法,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开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补益脾土之元,则脾气不湿,何难分消水气。主于补脾而兼以补胃者,由里以及表也。脾非胃气之强,则牌之弱不能旺,是补胃正所以补脾。”

2.肾虚症

(1)肾阳虚症

【症状】带下量多,色白如鸡蛋清,或清冷如水,绵绵而下无休止,甚则滑脱不禁;腰脊酸楚,形寒是冷,小腹冷坠,或脑转耳鸣,小便清长夜尿增多,大便漕薄。舌质淡嫩,苔白,脉沉弱

【方一】鹿角菟丝子丸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组成】鹿角雷12克,菟丝子12克,杜仲15克,白术24克,莲须6

克,芡实12克,白果12克,牡蛎15克

【功效」补得固精止带

【用法】水痕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鹿角霜温养肾气,菟丝子温用益肾,社仲补肾强圆固带脉,白术补中固气,莲须、芡实健脾止带,白果、牡蛎收涩止带,为治肾虚带下证的经验方。

【按语】若便溏,加补骨脂、肉豆蔻: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者,加益智仁、覆盆子:若带下如崩,加莲子、白芷、金樱子加强补肾固涩止带之功。

(2)肾阴虚症

【症状】一般带下量虽不多,但色呈淡红或赤白相兼,质或粘稠,或感阴道干涩灼热;心烦少寐,手足心潮热,咽干口燥,腰酸耳鸣,或头昏眼花,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方一】知柏地黄丸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12克,山萸肉12克,山药30克,丹皮12克,茯苓30克,泽泻12克,知母24克,黄柏24克

【功效】滋阴泻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熟地滋阴补肾,益精生血,山萸肉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溢肾,涩精止泻:泽泻清泻肾火,丹皮清肝泻火茯苓健脾利湿:知母、黄拍清热泻火滋阴

【按语】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酸枣白咽干口燥甚者加沙参、麦冬

五心烦热基者,加地骨皮、银柴胡:头晕日眩者加女贞子、早莲草、白菊花、钩藤:舌苔厚腻者,加薏苡仁、扁豆、车前草。

3.湿热症

【症状】带下量多,色黄或赤,或赤白相兼,质稠,有臭味,或少腹疼痛拒按,或阴中灼痛,或有月经增多或经期延长;小便黄热或淋涩,大便或溏,或有低烧,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方一】止带方

【来源】《世补斋·不谢方》

【组成】茵陈15克,栀子12克,黄柏12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牛膝6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茵陈、栀子、黄柏清热除湿,丹皮、赤芍清热凉血,牛藤活血,引诸药下行,猪苓、泽泻、车前子利湿,茯苓健脾渗湿。全方具有清热利湿作用,常为临床所选用。

【按语】腹痛加川棟子、延胡

子宫脱垂

【概述】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的疾病。本病常合并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中医认为,子宫脱垂与分娩损伤有关,患者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损伤,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或经行产后负重操劳,耗气伤中;或久居湿秽之地,寒湿袭于胞络,损伤冲任带脉而下脱;或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伤精损肾: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固,带脉弛纵,无力系胞,而致子宫脱出。亦见于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年老体衰之体,冲任不固,带脉提摄无力而子宫脱出

【治疗】

1.气虚症

【症状】阴户中有物突出,坠胀后重,平卧则回纳还纳,过劳则突然加重,带下量多,质稀色白;小腹下坠,四肢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额数,舌淡苔薄,脉虚细

【方一】补中益气汤

【来源】《脾胃论》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2克,甘草9克,升麻9克,柴胡12克,自术12克,当归9克,川续断12克,金樱子12克。

【功效】补气升提。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甘草益气升提;升麻、柴胡升提阳气,以助益气之力;白术健脾:当归补血;炒川断补肾,金樱子收敛固脱

【按语】子宫脱垂较重者,补中益气汤中须重用芪、参,尤其是黄芪可用30-90克,以增强益气举陷之力,另外加人炙乌梅等收敛之品,也有单以积壳来治疗者,药理研究积壳具有增强子宫甲滑肌收缩之作用,但积壳剂量大干30克,才能达到升提的作用,

2.肾虚症

【症状】阴中有物脱出阴道口外,久脱不复: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小腹下坠,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

【方一】当归养荣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

【组成】当归12克,黄芪30克,牡蛎24克,赤芍12克,防风12克,龙骨30克,陈皮12克,蛇床子9克,白芷12克,川芎9克,生地12克,升麻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十日外加人参、熟地、白芍,地榆,去白芷、赤芍、生地,再用枳壳、诃子、白矾、酸笃子草(即雀儿酸)煎汤熏洗。

【功效】益气补血,补肾固脱

【方解】明代陈文州补按:“阴脱,当火补药中兼升提,玉门不闭,当大补药中加敛涩,蛇床子兼暖子宫、补命门,四物补阴血,参芪陈草补卫气,脱者升之,弛者敛之,虚者补之,虚寒者温而补之,至于阴脱之症或肿摘,或淋沥,则方中有防风、地榆、白芷、白芍药为作佐使也。”

【按语】若子宫脱出阴道口外,常因磨撩损伤,继发湿热症候,可出现红、肿、遗烂,黄水淋漓、带下盈多,色黄如脓,污秽臭气,肛门肿痛,发热口渴,小便黄赤、灼热而痛等症状。轻者可于前方加黄柏、苍术、士茯苓、车前草等以清利湿热,重者应首先清热利湿,待湿热清除后再行扶正,可先用龙胆泻肝汤。

阴道炎【概述】

阴道炎是指当阴道环境酸碱度改变或局部黏膜变薄、破损、抗病力减低时,易被滴虫、霉菌或细菌人侵引起炎症。常见的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

(一)滴虫性阴道炎

【概述】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血感染引起。滴虫属厌氧的寄生原虫,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力很强,不仅易寄生于阴道内,并可侵人尿道及尿道旁腺甚至上至膀胱、输尿管及肾盂。滴虫性阴道炎属性传播疾病之一,其传播途径除由性交直接传播外,尚可通过诸如被污染的浴池、浴巾、游泳池、衣被、器械、坐式马桶边等而间接传播。

中医将滴虫性阴道炎归属于“阴痒”“带下病”及“淋证”等范畴。多由脾虚湿盛,湿热下注,或感染病虫所致。临床常见症候有湿热下注症,肝经湿热症、湿毒蕴结症等

【西药治疗】

          阴道予以局部用药,如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或者甲硝唑凝胶、奥硝唑栓,减轻局部症状。初次治疗可以选择甲硝唑口服,一旦发生副作用应停药。甲硝唑用药期间及停药24小时内禁止饮酒,以免发生双硫仑样的反应。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治愈前应避免无保护性性交。

1.湿热下注症

【症状】带下量多、泡沫状、色黄质稀、气腥臭,镜检可见滴虫,阴部灼热瘙痒,尿黄,大便溏而不爽,口腻而臭。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一】加味四妙散

【来源】《成方便读》

【组成】苍术15克,黄柏15克,薏苡仁30克,牛膝9克,白鲜皮9克,百部9克,苦参9克

【功效】清热、利湿、杀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苍术、苡仁健脾化湿,黄柏清下焦湿热,白鲜皮、百部杀虫

【按语】若脘闷身重,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苔白黄腻者,加茯苓、自术各15克,陈皮5克,以健脾燥湿

2.肝经湿热症

【症状】带下量多如泡沫状,有滴虫,色黄或黄绿,质稀,气味腥臭阴部瘙痒灼痛,头晕目胀,心烦口苦,胸胁、少腹胀痛,尿黄便结,苔黄,脉弦数。

【方一】龙胆泻肝汤如减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9克,生地黄12克,当归9克,柴胡9克,生甘草45克,泽泻9克,车前子(包煎)9克,木通15克,黄芩9克,炒栀子9克,苦参9克,苡米仁30克

【功效】泻肝清热,除湿杀虫

【用法】水腹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为龙胆泻肝汤加苦参苡米组成,具有清肝利湿为主兼以解郁的功效,具有较强的除湿杀虫的作用,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

【按语】如湿蕴甚者,需加人瞿麦、扁蓄等清利之品。

3.混毒症

【症状】带下量多,有滴虫,色黄如脓,混杂血丝,或浑浊如泔,杂下脓血,臭秽,阴痒,阴中灼热,阴道潮红有草莓状突起,尿频涩痛,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方一】萆薢渗湿汤加减

【来源】《疡科心得集》

【组成】萆薢15克,生苡仁30克,黄柏15克,赤茯苓9克,丹皮12克,泽泻9克,通草45克,滑石30克,(包)、百部15克,贯众10克,野菊花10克,炒荆芥穗9克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祛邪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百部、草薢、贯中利湿杀虫,黄柏、丹皮、野菊花清热解毒,苡仁健脾利湿,滑石、泽泻、通草清热利湿

【按语】全方各药相合共奏清热渗湿,杀虫止痒之功。

(二)霉菌性阴道炎

【概述】

霉菌性明道炎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少数病人可分离出其他念珠菌及球拟酵母属菌。本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及接受雌激素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其他如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消耗性疾病及复合维生素B缺乏等,均为念珠菌生长的有利环境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阴痒”“阴痛”“带下病”等范一般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阴窍失养;或脾虚肝郁,湿浊下注:或感染邪毒致虫蚀阴中,湿热蕴结而致。临证常见症候有湿热蕴结证、阴虚夹湿证等

【西药治疗】

         消除诱因,如有糖尿病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毛巾等均应开水烫洗、消毒杀菌。局部用药可选择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等。全身用药适用于反复发作或者不能阴道给药者,可以运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必要时性伴侣进行念珠菌的检查及治疗。

1.湿热蕴结延

【症状】阴痒,坐卧不安,带下量多或少,豆渣样,色白或淡黄,院腹胀满,纳呆,便溏,苔腻,脉滑。

【方一】清热化湿分清饮

【来源】《妇科经方录》

【组成】川萆薢24克,石菖蒲9克,黄柏15克,茯苓15克,土炒白术9克,车前子15克,(包),鹤虱9克,白鲜皮9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白通草12克。

【功效】清热除湿,化浊止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清热川萆薢、石菖蒲、黄柏清热利湿,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白通草、车前子利尿同淋,鹤虱、白鲜皮、苦参杀虫止痒

【按语】若神疲乏力,舌淡胖,去黄柏、莲子心,加党参、薏仁、白果、芡实,以健啤化湿:若阴道红肿,尿频急涩痛,便结,烦渴加紫花地丁、大青叶、椿根皮,生大黄以清热解毒。

2.阴虚夹湿症

【症状】阴痒灼痛,反复发作,带下量可多可少,豆渣样或水样,或灾有血丝,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口干不欲饮,尿频涩,舌红少苔或中根部有黄腻苔,舌上少津,脉细数。

【方一】生地骨皮饮

【来源】《从春雨中医妇科经验》

【组成】生地15克,山栀子9克,木通3克,甘草5克,鹤虱9克,白鲜皮9克,地骨皮15克,赤芍9克,白茅根15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炒荆芥穗9克,黄柏15克。

【功效】滋阴清热,佐以化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生地养阴清热,山栀子、黄柏清泄三焦火热,木通利水通淋,鹤虱、白鲜皮杀虫止痒,地骨皮清虚热,白茅根利湿,女贞子、旱莲草滋阴清热

【按语】若带下色赤,可加丹皮,以凉血止血

(三)老年性阴道炎

【概述】

老年性阴道炎是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性激素缺乏,阴道内pH值上升,局部抵抗力减弱,易受细菌感染而引起炎症它常见于老年妇女,类似改变发生于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切除或盆腔放射治疗后的中青年妇女。故有人认为该病应称之为“菱缩性阴道炎”。

中医常将本病归属于“带下病”“阴痒”等范围,认为是由于阴血不足,阴窍失养,或脾虚湿阻,湿热下注,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多属虚证或本虚标实证。临床常见症候肝肾阴虚证、湿热下注等。

【西药治疗】

. 萎缩性阴道炎补充雌激素,增强阴道的免疫力,抑制细菌生长。

1.肝肾阴虚症

【症状】外阴干涩、灼热、疼痛、瘙痒,白带清稀,色黄或赤,量常不多,头晕耳鸣,心烦易怒,腰膝酸软,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一】菟丝羊藿巴戟地黄丸

【来源】《从春雨中医妇科经验》

【组成】大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黄柏15克,知母9克,淫羊藿15克,巴戟肉15克,菟丝子30克,炒荆芥穗9克。

【功效】滋补肝肾,清热止带。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熟地、山药、山茱萸滋补肝肾之阴,茯苓、泽泻健脾利湿,丹皮、黄柏、知母清泻火热之邪,淫羊藿、巴截肉、菟丝子滋补肾阳,以阳中求阴。

【按语】若烘热汗出,形寒,加仙茅、五味子,以温补肾阳,阴阳并治;若带下量多,加煅牡蛎(先煎)、芡实、莲须,以固涩止带

2.湿热下注症

【症状】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稠如脓,秽臭,阴痒灼痛,阴部糜烂,口干口苦,小便短赤涩痛,苔黄腻,脉滑数。

【方一】止带地黄汤

【来源】《从春雨中医妇科经验》

【组成】茵陈12克,生地15克,土茯苓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9克,泽泻9克,丹皮12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苡米仁30克。

【功效】清热、利湿、止带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茵陈化湿,生地、山药滋肾阴,清热,士茯苓利湿杀虫,山萸肉、泽泻、丹皮滋肾阴,黄柏、苍术清热除湿

【按语】因患者多年老肾虚,放湿热解后,每改用知柏地黄丸之类以善后。若湿毒壅盛,阴道或宫腔积脓,或身热者,宜加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各15~30克,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非特异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

【概述】

与其他类型阴道炎不同,非特异性阴道炎不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如滴虫、霉菌、淋球菌等所致的,而是由一般病原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的阴道炎,统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或细菌性阴道炎。常见于身体衰弱及个人卫生条件差的妇女。多种因素导致阴道正常防御功能遭到破坏,为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而发病。

中医将本病归于“阴痛”“带下病”“淋证”等范畴。其主要病机是肝脾肾功能失调,邪气内侵,经络阻滞,带脉失约,任脉不固。临床常见症候有肝肾阴虚症、肝郁脾虚证、湿热下注症等。

【西药治疗】

治疗时选用抗厌氧菌药为主,如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等。口服和局部使用甲硝唑时都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用期间注意禁酒。性伴侣不需要常规治疗。

1肝管阴虚症

【症状】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间,阴道灼痛或涩痛,心烦少寐,腰酸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一】卷术知拍二地汤

【来源】《从春雨中医妇科经验》

【组成】盐知母15克,盐黄柏15克,大熟地15克,炒山药10克,山萸15克,茯苓10克,丹皮5克,泽泻5克,苍术15克,生地15克

【功效】滋阴清热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盐知母、黄柏清热化湿,熟地、山药、山萸滋肾阴,茯苓、丹皮、泽泻健脾利湿,苍术清热化湿,生地滋阴清热

【按语】若阴痛明显,加白芍、生甘草、以养血柔筋,缓急止痛;心烦耳鸣明显者,加警甲(先煎)、龟板(先煎),以滋阴潜阳;若带下赤白相间,丹皮宜用至、并加齿草以止血

2.肝郁脾虚症

【症状】阴部坠胀、灼热,基至痛连少腹,乳房,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甚或有臭气,须弹易怒,胸院痞闷,纳差便溏,苔薄腻,脉弦细。

【方一】青震丹栀道遥散

【来源】《从春雨中医妇科经验》

【组成】丹皮15克,山栀子9克,当归9克,白芍15克,柴胡4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茵陈15克,车前子(包)10克,生甘草5克,黄柏15克,醋香附9克,台乌药9克。

【功效】疏肝清热,健脾除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丹皮清热凉血,栀子清利三焦湿热,当归、白芍、柴胡、白术疏肝健脾,除湿,茯苓、茵陈、车前子健脾利湿,黄柏清泄下焦湿热,香附、乌药行气止痛

【按语】痛甚者倍芍药、甘草,加五灵脂、生蒲黄以和营止痛;神疲气短纳差者,去丹皮、栀子,加党参、山药、砂仁健脾。

3.湿热下注症

【症状】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臭味,阴痛肿胀,或潮红有遗疡小便短赤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一】龙胆泻肝汤加减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24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车前子12克,木通12克,泽泻15克,生地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8克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龙胆草清理肝胆湿热,栀子、黄芩清泄三焦火热,车前子、木通、泽泻利湿,生地滋阴清热,当归活血止痛,柴胡疏肝理气止痛,土茯苓祛湿止痒,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按语】若小便涩痛,可加滑石,清热利湿通淋;阴户肿痛遗疡者,加丹皮、赤芍,三七粉(冲服)以活血止痛生肌

盆腔炎

【概述】

盆胶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盆腔炎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体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腹膜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盆腔炎”。根据其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作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等。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势进展迅速,延迟治疗,可发展为脓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中医认为,急性盆腔炎多在产后、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处置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之际。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与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而发热疼痛,邪毒炽盛则腐肉酿脓而发病。

【治疗】

热毒炽盛症

【症状】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粘稠,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沥不净;舌红苔黄厚,脉精数

【方一】五味消毒饮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24克,野菊花24克,蒲公英12克,地丁12克,天葵12克,大黄6克,桃仁12克,丹皮12克,冬瓜仁12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大黄合五味消毒饮,重在清热解毒,桃仁、丹皮凉血祛瘀,芒硝通泻肠胃,使热毒从大便而解,冬瓜仁排脓祛湿。全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缓急止痛之功

【按语】若带下臭秽加椿根皮、黄柏、茵陈,腹胀满加厚朴、枳实,里急后重加槟榔、积壳,月经量多不止加地榆、马齿苋,盆腔形成脓肿者加红藤、皂刺、白芷,腹痛加延胡索、川棟子,身热不退加柴胡、生甘草

2.湿热瘀结征

【症状】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沥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弦滑。

慢性盆腔炎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称为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顾固,反复不愈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临床以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证多见,除辨证内服有关方药外,还常常以中药保留灌肠、理疗、热敷离子透人等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治疗】

1,慢热瘀结证

【症状】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周;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方一】银甲丸

【来源】《王谓川妇科经验选)

(组成】金银花24克,连翘12克,升麻9克,红藤12克,蒲公英12克,生鳖甲18克,紫花地丁2克,生蒲黄6克,椿根皮12克,大青叶9克,茵陈12克,琥珀9克,桔梗12克

【功效】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金银花、连翘、葡公英、紫花地丁、红藤、大青叶、升麻等药重在清热解毒,以茵陈、椿根皮等清热除湿为辅,伍生鳌甲、蒲黄,琥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桔梗辛散排脓

【按语】全方合用,共奏清热除湿,化察行滞之效。湿邪甚加茯苓、厚朴、大腹皮,便德加白术、藿香

2.气滞血瘀症

【症状】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腐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张痛:香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方一】隔下透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积壳12克延胡索12克,五灵脂9克,丹皮12克,乌药12克,香附2克,甘章9克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当归、川芎行气活血,赤芍养血活血,桃仁活血化瘀,积壳延胡索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丹皮凉血活血,乌药、香附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若因外感湿热滞留,冲任胞官气机失畅而起,症见低热起伏加败酱草、葡公英、黄柏、土茯苓、柴胡;疲乏无力食少加人参:白术焦山植、鸡内金;有炎症结块者,加皂刺、三棱、莪术:胸肋乳房胀痛加郁金、川模子;带下量多加意苡仁、白正。

3.寒湿凝滞症

【症状】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面:神度乏力,腰量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李: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方一】少腹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小茵香12克,千姜9克,延胡索12克,没药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肉桂6克,赤芍12克,蒲黄6克,五灵脂9克。

【功效】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小茴香、干姜温中暖腹,延胡索行气止痛,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养血行血,肉桂温肾元,赤芍活血,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止血。

【按语】腹中结块加鸡内金、桃仁、莪术,四未不温加制附子;小便短数加益智仁、乌药;带下量多加茯苓、苍术;腰骶痛加桑寄生、续断、牛膝。

4.气虚血瘀症

【症状】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

【方一】理冲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天花粉12克,知母12克,三棱、莪术各9克,生鸡内金9克。

【功效】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扶正培元;三棱莪术破瘀散结;天花粉、知母清热生津,解毒排脓;鸡内金健胃消瘀结。全方有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消痕散结、行气止痛之功效。张锡纯以三棱,莪术消冲脉之瘀血,又以参、芪护气血,使瘀血去而不至伤损气血且参芪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则补而不滞,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消痕之力,临证相得益彰.

【按语】若腹痛不减加白芍、延胡索、蜈蚣;腹泻去知母,重用白术:虚热未清加生地、天门冬,无腹部结块者少用三棱、兼术。若久病及肾则肾气虚血瘀,症见少腹疼痛,绵绵不休,腰脊酸痛,膝软乏力,白带量多质稀:神疲,头晕目眩,性淡漠:舌黯苔白,脉细弱。治宜补肾活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