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义好高自由度的问题,才能做好自己的选择

 Joyce景红 2023-10-16 发布于上海
- 正文约4800字,预计阅读12分钟
L这段时间一直想换份工作。
L博士毕业两年,在一家一线城市央企工作,这家央企是垄断行业高科技企业,资源有特殊优势,博士在这种企业也就是螺丝钉,每位曾经学业优秀的博士在这儿只能做非常普通的工作。
L觉得对自身能力提升并没有太大帮助,特别不喜欢工作。L是对自己要求高的人,担心在这样的地方久了,没有进步,以后即使跳槽也没有太大竞争力。但是要命的是,L进这家国企时签了五年合同,企业解决户口问题。如果提前离开,需要付高额违约金。
L问我熬到五年合同期满会不会影响自己的竞争力?尤其是自己是女性,目前婚恋还没着落,如果跳槽了,对生活又不能兼顾怎么办?
另一位候选人N也在面临违约金的问题而被限制在现在的工作上。
N面临违约金的困扰,N博士毕业后在一家中部省会城市的研究所工作七年,按N的话来说,工作不温不火,薪水中等偏下。N想去一线城市,今年沿海一家企业给了N不错的offer,薪水翻翻,这个城市还可以有引进人才的多项便利。N很想去,但这家研究所曾经送N去国外参加过一个合作项目,去年疫情期间刚和研究所签了服务五年的培训合同,如果N离开,会有不小的一部分罚金,对现在收入不高的N来说,压力也很大。

图片来源:Pexels
我每个月都会遇到一些候选人,单位是机关、事业单位、研究所、国企、央企、军工企业…...这样特殊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咨询面临职业的困惑。
这些候选人的单位是非典型职场,并不完全适用于市场化职场的规则。
我本人也曾经是体制内的一员,所以很理解这些人才面临的困扰。
这些单位本身资源特殊,甚至掌握绝对垄断资源,选拔标准相对较严格(考公考编的难度是不小的),尤其是入门的学历要求高,所以进去的很多人对自己期望值和要求都比较高。
真正工作起来,很多人就会发现,工作未必能多么困难,能将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做的事似乎很简单,高学历似乎完全派不上用场。
所以,很多人会有大材小用的感觉,尤其是因为工作业绩和绩效不等同,很多人的薪资不能和绩效挂钩,现在的媒体发达,和社会上宣传的成功人士一比,很容易有“卖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不公感慨,光环和待遇有落差。
像N,L这样工作时间不算长,还没有积累太强资历的人尤其容易不适应。
人生选择都有利弊,成年人要承担选择后相应的后果。
职场上有很多人,读书时和L,N一样,一直很努力,也很有成绩,但到职场上有极大的反差。
如果觉得和单位的协议显失公平严重问题,可以寻找专业法律意见。公务员受到不公对待的可以有《公务员法》向上级机构和监察机关申诉,国央企如果是劳动合同不公平的也可以寻求劳动仲裁。
但L、N这样有得到体制内或国央企的好处,又不想承担约束的义务,要付赔偿的协议是非常正常的。光说人要有契约精神很难让人服气,但命运的馈赠往往都会有价格。既然选择了一定特殊性工作,就要理解垄断组织的资源与普通个体关系不大,自己依附性更强,不能完全指望既有体制内外的好处都占有。

图片来源Pexels

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应该怎么对待工作和个人特质、职业特质、市场特质都相关。
选择进哪类组织,选择哪类工作,对工作不满意是不是跳槽?愿意不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其实也都会因人而异,要经常从各个层面想想自己的职业。
  •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
  • 你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了金钱,为了兴趣,为了让人羡慕?)
  • 你处于人生什么阶段,你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下一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 你目前的选择会让下一个阶段的选择变多还是变少?
  • 你愿意为你想要的东西放弃什么?
  • 你这份工作的升迁路径?
  • 职业的天花板?
  • 你的行业是否在时代风口上?

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答案不同,就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比如L是女性,希望尽快解决婚姻家庭生育问题的,现在的市场并不好,才工作两年,自身经验也不丰富,对行业外了解很少,完全不必强行离职,而利用这段相对轻闲的时间积极解决自身对生活的诉求,同时,扩大人脉,扩展知识面,选择好方向,做好储备再视情况考虑换赛道。
N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已经有了很好的Offer,违约金对当下的收入来说确实不少,但当成换赛道的成本并不是不能接受。
每个人在选择未来的方向时,都应该考虑到:
01. 接受模糊性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这两年,很多人想进国企央企,这些企业对学历要求普遍很高,但也有些相当优秀的人想离开这种环境,体制内或类体制内如同围城,总有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
体制外的人觉得体制内/国央企稳定安逸,进去很难,其实这几年国央企对人才的需求缺口也很大,国央企也开始用猎头,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人才问题。同样,体制内的人觉得自己价值被低估,向往市场的价值发现,其实这两年市场大盘并不算好,动荡下行大于震荡上行。
加之每个人特质不同,这个时代的职业发展不会有明确的答案。
职场中看似不公的现象有很多,和上学时考试不同,求学之路虽然艰苦,目标却很明确,成长一个阶梯接一个阶梯,付出就有回报。从小学一路考上大学,考研,考博......
但人生的考试是没有明确目标的。
模糊性是大多数工作的常态。商业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确定清晰的情形反而罕见。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未来不一定和现在相关联,所以很容易被困在当下。
工作后很多人会觉得焦虑困惑,是因为对自己的期待有落差。
衡量一个人成长内外部评估的标准,通常一个是时间轴,一个是成就轴,从时间轴上看,人生的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标准,从成就轴上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成就评定标准。在全日制学习完成前,这两个轴通常会同步,到了工作后就不同步,在上学时,什么年龄上什么学,成绩标准就是成功标准,相对单一,极少会有18岁不如10岁的,大学生不如小学生的。
但40岁不一定比30岁有成就其实是走上社会后的普遍现实。这种标准的不确定和行为、结果之间的模糊让人迷茫。
更何况有些工作的性质就决定了收入分配方式。
比如科研工作吧,不光是我们国家,在很多西方国家,做科研也是清而不贵的事,今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卡塔琳·考里科,在很多年里,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工作甚至一直岌岌可危,年收入从未超过6万美元,如果不是遇到新冠疫情,MRNA什么时候能商业化谁也说不准….
很多看似高端的工作,薪水实在太过于微薄,很多读书甚至学术能力很好的人收入都不理想。少数科研的商业转化成功毕竟是极少数,像卡塔琳·考里科这样的科学家千千万万,能大放异彩几乎是凤毛麟角。
网上前段时间爆出,有中科院的博士被高薪骗去缅北,实际这份高薪也就是1万多而已。
这些不确定让我们更要明确自己要把当下的事做好,才能将来选择走宽。
当下没有能力离开现在的工作,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市场特质不确定,但个人是可以把当下能做的事做得尽可能好,不断扩大人脉,不断了解新行业信息。
从时间轴上看,未来不确定,但自己什么年龄要做什么是有个大概的计划的。当下觉得付违约金很多,但如果对未来信心较强,这种违约金只是选择的成本。
02. 人生价值多元化
大多数人还是需要靠工作得来的薪水养活自己,不能只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直接辞职,但人生里不一定全是工作给我们的成就。
绝大多数认真工作的人,在工作上的成绩也只不过是良好而已。
任何领域永远只有一个第一名,若干个前1%,何况生活不是学校,录取标准不是唯一。如果追求优秀只是为了人生更有价值,那就要想想你的人生的价值真的就只在工作上吗,工作只是人生的一个维度。
大部分人的目标都不是或者没想过要成为最优秀的1%,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工作只是养家糊口,丰富生活,当然,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做得更好是为了更好的养家糊口,生活更加丰富,只有极少数人在养家糊口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极大的乐趣,也影响了更多人。
无论什么样,我们都在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真正能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人,都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知道生命该用什么方式去活着的人。
拼事业当然很好,但如果不能呢,比如X这样,在一个不太容易出绩效的岗位和在一个不太显现出奋斗的时代,把精力转移一部分到生活上并不是就失去价值了。
绝大部分的人生目标也不是成长为最优秀的职业人,名垂青史这种事也要看诸多条件的配合。
不再把全部价值感都建立在本职工作上,放松心情,将本职工作视为自我实现的诸多途径之一。
因为对幸福的评价不是一条线。正如,你二十岁的想法和六十岁肯定不同,但不能因为你60岁会成功,20岁就不享受。
生活的领域很大,如果既对工作没有过高的成就渴望,又不愿意承担过大的风险,甚至连短期的损失都难以接受,也不必过于失落,任何一份工作都不会完美。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考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工作上做到最优秀是非常困难,但可以认认真真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丰富自我,一个人大可以在生活中尽情挥洒自己的热情。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工作生活双丰收,但如果能把人生价值多元化,工作和生活至少有一个有成长就能获得成就感。
做好能确定的事,比如工作无法改变时,在生活上有所成长,主业无法出彩时,在副业上有锻炼。
如果一定要事业的成绩,就不在乎短期的付出和代价,换工作的损失,为以前的选择要承担的代价都是不可避免要接受的。前提是你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获得的是你认为更高的人生价值。
03. 定义好高自由度的问题
人的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经过几次角色转变,从优秀的学生到优秀的职场人,从工作的领域到生活的场景,人能成熟在于顺利进行这些角色转换,而这些角色转换能否顺利在于我们怎么对待高自由度问题,如去哪里?怎么去?得到什么,交换什么?这些高自由度的问题定义出来,然后去找资源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并自己承担责任,人生。
学历高的人往往有更高的自律性和责任感,用学术点的话来说,就是战胜“双曲贴现”的能力效强,高自尊。“双曲贴现”本质上是指我们更重视眼前所得,而不是等待未来更有价值的收获。而高学历的人在长年的学习中能够克服自己短期的欲望,更自律。但一旦看不到自己想要的收获的可能,没有成就感,就有更大的压力,觉得自己不应该浪费时间。
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每个人对自己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高的人更能够悦纳自己,认可自身价值。高学历的很多人在过往多年的社会比较中一直是佼佼者,交往的社会圈层地位相对也较高,相对也较窄。一旦在自己有限的朋友圈的比较中落后,就会更焦虑。
尤其是高学历女性,时间更紧迫,读到博士,奔三了,研究生起码要25+了,婚恋,狭窄的社交,初入职场的压力......人生的比较维度更多,更容易紧绷。
现在社会,女生受教育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对婚育不可说一点影响也没有,高知女性更容易在选择时乱方寸。
但我们也要理解,世俗的幸福往往是平庸的,想要有高成就往往就要做和直觉和大多数人的选择相悖的事。
只有明确了自己要什么,只有明确了自己能要什么,自己主导人生,承担起自己选择的责任,才能做好选择。所以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圈一定要尽早做准备,放大自己的朋友圈,扩大自己的眼界,把主导权交给自己。
最后的话:
我们人生的一开始都不知道自己的天命在哪,甚至说不清我们想去哪。
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家长,老师做主的,听话的人往往学习更顺利。很多人在工作之后,习惯上还是希望配偶、领导、单位帮我们做决定,一旦想做出改变会很困难,因为做出改变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所以很多人都会说:“真希望有人告诉我要做什么。”
可是工作之后,需要自己选择的事情会变得更多。工作不仅是要养活自己,更是慢慢掌握起人生的主导权,去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后果。但因为被动地生活了太久,轮到自己做决定并付诸实施时,才会感到很困难。
事实上,这些高自由度的问题只能你自己定义。只有定义了你想要的人生,定义了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才能摆脱迷茫,安于自己的选择。
这个过程不仅是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根据自己积累的资源、能力、兴趣找到工作,以目前的工作作为垫脚石,再积累、寻找、思考跳到另一个稍微远一点的工作,也许还需要再跳,在寻找和调整工作的过程中,定义好这些高自由度的人生问题,把模糊的事情逐步做清晰,慢慢一边自我发现一边自我实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