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蒙边境线上的神秘生物,浩浩荡荡偷渡来到中国,专家:不必担心......

 塞外喵喵 2023-10-16 发布于陕西

蒙古国曾因疫情原因称要向中国捐赠3万只小绵羊,后来努力交付完了第一批。许多人对这些小绵羊应该如何跨过边境抱有好奇。

其实,早先就有一群“先行者”——蒙古的黄羊。

黄羊从外形上看非常像藏羚羊,但有些细微差别。比如,它们的毛发呈黄褐色,耳朵尖尖的,不太像羊,反而更像鹿。

可以说,和中国的羊差别很大,看起来十分可爱。中国人不太熟悉黄羊,主要因为它们大多分布在蒙古,即使中国境内有,也多是从蒙古迁徙过来的。

前两年,就有一大批黄羊从蒙古迁移至中国。作为群居动物,黄羊会跟随领头羊的举动行动。当有一只羊向中国跑来,剩下的羊群也会一起跟过去。

因此,曾有6000余只黄羊大群从蒙古来到中国。

尽管蒙古畜牧业发达,但近年来,他们开发国内石油等资源,不可避免地造成空气污染,对生态构成威胁。

加上畜牧业已经达到饱和,大量牲畜吃光草原,导致荒漠化严重。为寻找更多食物,野生黄羊只能不断迁徙,于是大批黄羊跨过边境,进入中国。

突然出现这么多黄羊,令不少中国人感到恐慌。如此大量外来羊群对当地生态肯定会产生影响。

这些饥饿的羊来到中国后,势必疯狂吃草,或许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很大威胁。

但是,也不必过度担心。中国内蒙古草原广阔,6000多只黄羊还在可控范围内。

当黄羊迁入中国后,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科学管理。一方面派人监督黄羊的活动范围和吃草量,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另一方面利用无人机等设备统计黄羊数量,确保不会超出科学的控制。

同时,有关部门会定期进行草原监测。如果发现黄羊对草原植被造成负面影响,会采取驱赶或围捕的方式,逐步减少黄羊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尽可能满足黄羊的基本生存需求。在黄羊主要活动区设置食盐矿石等补充营养的食物,还会开辟人工水源。

另外,野生动物保护站会对黄羊群进行定期观察,关注其迁移情况。一旦发现黄羊向民居地区移动,会采取措施引导,避免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冲突。

对于患病或受伤的黄羊会进行救治后放归野外。同时开展兽医知识培训,做好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保障黄羊群健康。

此外,有关部门还会对可能的迁入通道进行监控,避免黄羊过度聚集。并与蒙古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推动黄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共享。

通过科学监管与保护,黄羊的迁入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中蒙两国也将共享黄羊这一跨境生态资源,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小编每日编辑不易,若您喜欢小编文章,可点个“赞”支持小编,或点右下角“在看”,感激不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