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族专家吐槽"狼图腾" 真实草原上狼没那么神圣

 梦泽赤子 2016-05-15

2015年03月03日 10:44 


资料图片

电影《狼图腾》中表现的人狼情感,在现实中很可能并不存在。

根据姜戎小说《狼图腾》改编的同名电影,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票房累计破5亿元。该片取得不俗的票房佳绩,还成了人们有口皆碑的现象级电影,本该是件好事;可是最近有几位作家、学者站出来,批评这部影片及其原著小说。这些批评者一致指出,作品中所说的“狼图腾”,其实纯属子虚乌有。

蒙古族史上没有明确图腾

小说《狼图腾》于2004年问世后,曾掀起一阵“狼文化”的热潮。电影取材自部分小说内容,片名沿用了《狼图腾》。北京作协的作家郭雪波是蒙古人,他近日发表微博称,“狼从来不是蒙古人的图腾,蒙古所有文史中从未记载过狼为图腾。”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也是蒙古族人,一直从事蒙古历史文化研究,他也表示,把狼当作蒙古人的图腾,缺少历史依据。

郭雪波长期从事生态文学创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写过狼的题材,后来还写过长篇小说《大漠狼孩》,并曾把该作品转赠给姜戎。之后,姜戎才抛出了这本《狼图腾》。“《狼图腾》里有关狼的形象、核心人物和情节,都来自我的小说。我没跟他计较这些,我计较的是他把狼当作蒙古人的图腾。”

姜戎引用的依据主要是“苍狼白鹿”的传说,即《蒙古秘史》开篇一段描述:“孛日帖·赤那与妻豁埃亦·玛阑勒,渡滕吉思而来”。孛日帖·赤那的意思为紫色狼,豁埃亦·玛阑勒的意思为花色牝鹿即母鹿。郭雪波认为,这其实是一对夫妻人名,正如赵子龙不是龙,潘金莲不是花一样。可姜戎把这直接当做真的“苍狼”与“母鹿”,称蒙古人祖先就是狼和鹿。

色音则指出,“图腾”是西方舶来的概念,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但《狼图腾》显然缺少这类证据,蒙古人对狼没有那么深的感情,更谈不上视狼为图腾。色音表示,整个蒙古族历史上没有明确的图腾,早期信仰萨满教,15世纪之后普及藏传佛教,两者都没有崇拜狼的仪式。

“以狼为师”完全是臆想

小说《狼图腾》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也遭到了作家和学者的质疑。

郭雪波指出,成吉思汗的战旗是九足神鹰,从无狼旗之说。蒙古族作者喇西道尔吉也撰文写道,电影《狼图腾》开始约十分钟,一句台词生涩地冲进他的耳朵。片中阿爸毕力格引领陈阵窥视狼群时的那句讲解大概是这样说的:“成吉思汗能够成功西征,就是学会了狼的战术。”对此他担保,他的长辈们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在郭雪波看来,姜戎只是一个汉族知青,当年在草原待过三年而已,并不那么了解蒙古历史文化。“草原上的猎人靠消灭狼来提高战术,怎么会以狼为师?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是向万物生灵学习,不可能靠学狼来征服世界。”他认为姜戎完全是在臆想。色音也表示,“以狼为师”没有具体历史证据,最多可能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受到狼群的启发,围攻作战时会有所模仿,但绝不是以狼为师。

郭雪波从小就见过狼,他说草原牧民对狼恨之入骨,到现在还是如此。“牧民见狼就杀,狼吃羊甚至还吃孩子,谁还敢把狼当作亲人。”他觉得小说和电影都在极力美化狼。同为当年插队知青的作家老鬼也称,牧民对狼没好感,因为狼不但吃羊,还进行屠戮。狼进羊群可不是咬死一只,它总要在羊群里玩儿扑杀羊过瘾,非一口气咬死咬伤数十只羊不停止。狼的这一点习性跟狮子不同,狮子吃饱了就不会再去扑杀猎物。

片面夸大狼的生态作用

与小说原著相比,电影《狼图腾》更加突出环保主题。影片中提到,由于狼被大量消灭,导致黄鼠、兔子疯狂繁衍,草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但郭雪波却不同意这一点,他认为狼吃老鼠,还吃动物死尸,有一定的生态平衡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不能把狼抬到神圣的位置。如狐狸、鹰也吃老鼠、动物死尸,也起到类似作用。

他提出草原大面积沙化的原因有多种,历史原因是北洋军阀时期大量开垦草原,新中国成立后也大面积在草原上农耕开垦,造成草原生态恶化。最近几十年来,大量开矿抽油致使地下水下降,地表干旱不长草,以及地球升温,北方草原日趋干旱无雨等都是造成沙化的原因。而小说和电影无限扩大了狼的生态平衡作用。

电影里还表现了一群马被狼围困在冰湖中间,最后活活冻死的情节。在郭雪波看来,这完全不符合生活常识,因为草原上的狼群害怕马群,最怕马的蹄子踢踩。片中有关蒙古人去世后野葬的习俗,其实过去也只有部分游牧地区才有,现在更是见不到这种习俗。

除了环保主题,影片还表达了狼追求自由的精神。“作为一种动物,狼本性残忍、血腥、冷酷、自私,狼群之间相互攻击,狼王绝对统治,没有任何自由思想而言。”郭雪波说,狼群之间死掐血斗,根本不是《狼图腾》所宣扬的那般有团队精神。他觉得小说鼓吹的“狼性文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电影所说的追求自由也只是臆想。


狼群归来

2013-1-19 9:23:43     编辑:梁恒     来源:半月谈网

   编者按 近年来,内蒙古草原局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一度销声匿迹的狼群又回到了草原。狼,是草原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对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狼的回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草原生态建设的进步。

   然而,随着狼群数量的扩大,狼与牧民的冲突也不断增多。最近,内蒙古的大雪造成白灾,进而又引发了狼害。人与狼的矛盾,折射出生态文明建设中依旧存在着短板。在恢复草原生态的进程中,如何破解新的矛盾和问题,考问着我们的决心和智慧。

夜半狼来袭

  零下40摄氏度的深夜,呼伦贝尔草原上寒风呼啸,新巴尔虎右旗牧民苏尼尔在甜甜的熟睡中。此时,七八只狼正分成两队,逼近他家的羊圈,一场杀戮开始了:其中一队狼钻进羊圈,把羊咬死后,甩到一人多高的墙外,另外一队狼开始吞食。两队狼分工合作,吃不掉的羊先后被拖走……在极短的时间内,28只绵羊命丧狼口,还被咬伤一大片。

  第二天清晨,苏尼尔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死羊大多气管被咬断,雪地上散布着一滩滩凝固的血迹和一堆堆羊的尸块……
  “狼是真饿急眼啦。”苏尼尔蹲在雪地上面无表情地喃喃道。在克尔伦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狼袭羊群的事件,但一般都是在野外,正常情况下,狼不会进入人生活的区域。

  与额尔古纳市三河乡牧户刘福龙相比,苏尼尔的损失还不算惨重。就在此前一周,刘福龙家58只羊被狼群咬死,另有12只气息奄奄。在当地公安边防官兵的帮助下,23只侥幸逃散的羊在5公里外被发现。这一次,就让刘福龙损失7万多元。前后两次狼害,刘福龙家一年之内共有90只羊被狼咬死,用他的话说:“全年的心血都喂了狼。”

  2012年冬,仅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吉日嘎朗图苏木一个月内就接连出现八起牲畜遭狼袭击的事件。原本怕人的狼这是怎么啦?

  牧民们说,内蒙古多年不遇的“白灾”(大雪带来的灾害)是狼害的直接原因。这个冬天,低温严寒天气比往年提前了半个多月,仅在呼伦贝尔市,遭受“白灾”的草场面积就达9600万亩,牧草被大雪深埋。

  “常在附近活动的那几个家伙最近瘦得皮包骨,走路直打晃,看着挺可怜。”虽然没少遭遇狼害,但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海拉图嘎查牧民陈会民并不嫉恨狼。一向喜欢和动物打交道的他,对狼有着怜悯之心。

  “第一场雪就有50公分厚,雪兔都饿得跟着羊群进圏吃草了,狼还能有吃的吗?”老陈说,他和狼打了多年交道,不到万不得已,狼是不会侵犯有人看管的羊群的。

  “有一天,一只狼当着我的面往沟里拖羊。看我离它只有5米了,才极不情愿地松了口,但始终不愿离开,一直在旁边转悠。”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幕,陈会民的爱人张玉荣至今还感到后怕,“虽然草原上的狼一般不咬人,可谁知道它们饿急了会干出什么事来?”

  除了在野外偷羊,一些狼还打起了其他主意。刚入冬时,陈会民家里杀了两头牛,家人将吃剩的牛肉做成肉干放在闲置的蒙古包中。最近,老陈发现牛肉干越来越少。起初,大家还以为是家里的狗偷吃了。直至前几天,老陈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那天我刚一开门,一个黑影'嗖’地从窗户窜了出去。再一看,是狼!看来,它对这里已经轻车熟路了。”

  发现蒙古包中闹狼后,老陈并没有对剩下的肉干采取保护措施,一来二去,四五百斤的牛肉干全都喂狼了。

  “它们也是为了生存,吃就吃点吧!别害人就好。”老陈无奈地说。

草原上不能没有狼

  草原上狼的回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内蒙古草原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狼群的数量威胁到了牧民生产生活安全,内蒙古草原上曾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灭狼运动。

  “那会儿我就参加过旗里组织的打狼活动。先用套马杆把狼套住,然后,两个牧民前后夹击,用铁马蹬将狼打死。回想起来,挺残忍的。”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牧民额尔敦乌拉告诉记者,当年呼伦贝尔草原上多数牧区都开展过灭狼运动。一时间,草原上的狼几乎绝迹。

  随着过度放牧,再加上野兔等食草动物没了狼这个天敌而泛滥成灾,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沙漠化问题日渐严重。修复草原生态环境,除了退牧还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对狼等野生动物的保护。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先后进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我们和地方政府一直在向牧民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还跟他们讲过许多盗猎者因捕杀野生动物而获刑的案例,所以老乡们已不再打狼了。”长期与牧民打交道的锡林郭勒盟公安边防支队民警格日勒朝克图说。

  在一系列保护措施下,近几年,内蒙古局部草原的生态环境日渐好转,狼、黄羊、袍子、狐狸、獾、旱獭等野生动物逐渐回归。

不伤害狼的“防狼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防狼,牧民想出了加高羊圈、设放假人、饲养大型犬、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驱狼香、悬挂驱狼灯等多种方法,这些古法新招的确起了不小作用。

  在阿巴嘎旗吉日嘎郎图牧民钱树军家的羊圈周围,记者看到了一圈高达两米的铁丝网。钱树军说,这圈防护网对于防狼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饿急的狼有时会把头钻进去,还能对羊群构成一定威胁。

  “凶残和狡黠是狼的天性,对付它们光靠设施防御还不够,狗是防狼的好帮手。”牧民燕红自豪地说,他家养了两只草原大笨狗和一只班克尔犬(蒙古獒)。两年来,这些狗曾多次击退或生擒前来袭扰的狼。

  为最大限度避免人和狼的利益冲突,当地公安边防部门近年来四处搜集“防狼术”并在牧民中推广。在牧民赵荣华家里,正在推广“防狼术”的吉日嘎郎图边防派出所副所长金玉明告诉记者,狼对于声音和气味非常敏感,公安边防官兵们据此购买、制作了爆竹和“驱狼香”免费发放给牧民。

  “所谓的'驱狼香’其实就是狗毛、火药和羊粪粉末的混合物。狼很怕这种味道,在风小的情况下,牧民在羊圈周围点燃一次可以保证两至三天不遭狼袭。”金玉明说。

  一些新科技也被转化为驱狼手段。在牧民岐国柱家,原本用于公路上警示的太阳能爆闪灯被改造成了驱狼灯,效果非常明显。“去年家里的羊被狼咬死了20多只,自从安了这个灯之后再也没闹过狼。这个新玩意儿真不错!”岐国柱说。

狼患背后的生态短板

  尽管采取了多重防范措施,但狼的频繁出现还是让牧民们蒙受了很大损失。陈会民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食用被狼咬死的羊,因为狼属野生动物,无法确认其体内是否带有病毒。这样一来,牧民承受的可是实打实的损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内蒙古各地还没有出台完善的狼害补偿方案,这意味着,一旦遭遇狼害,损失要由牧户自己埋单。

  “狼咬死羊了就自认倒霉呗!”张玉荣说,她从未听说哪个遭狼害的人家去向政府讨说法。“狼天生就是吃羊的玩意儿,这咋整?”

  其实,国家早就出台过相关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29条和第14条分别规定:“有关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

  “如果牧户的损失很严重,政府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不过是否补偿、补偿多少要看具体情况。”一位地方干部表示,当地政府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项补偿资金,只能从其他渠道帮牧民“补”回一些损失。“我们也希望上级政府明确资金来源和补偿标准,让我们有据可依。”他说。

  由于狼频繁活动的区域大多在边境地区,因此公安边防部队承担了控制、预防狼害的主要工作。格日勒朝克图表示,这两年冬天,边防官兵经常会与地方农牧部门以及驻守在边境线上的解放军在雪地上投放饲草,以保证在边境活动的黄羊等食草动物不至于因大雪而饿死。食草动物多了,狼自然就有了食物,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它们袭击羊群的频率。

  在陈巴尔虎旗委书记高昇看来,加速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优质棚圈才是减少狼患的关键。“生态链条完整了,狼侵扰牧户的次数就会减少。棚圈坚固,狼就进不去了。两方面相结合,才能标本兼治。”他说。

  “上世纪60年代,冬天的雪也挺大,狼却很少袭击牧户。为什么?”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长期研究草原生态问题的陈蓉伯说,生物链受损才是闹狼害的根本原因。而这并不是自治区或盟(市)、旗(县)政府凭一己之力所能解决的。

  陈蓉伯介绍,在野生动物生态链中,真正与狼相对应的“羊”其实是野生的黄羊。若想减少牧户损失,增加野生黄羊的种群数量才是关键。“正常情况下,狼的行动轨迹始终与黄羊的迁徙轨迹保持一致。由于现在草原上的黄羊太少,狼就只能袭击家羊。”

  陈蓉伯说,中蒙边境上设置的铁丝围栏严重干扰了黄羊的迁徙路线,尽管设置围栏时也给黄羊留下了往来迁徙的出入口,但黄羊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和迁徙习惯,并不会按照人的旨意活动。因此,频发的狼害背后也有人的影子。(《半月谈》2013年第1期,记者 邹俭朴)


(责任编辑:孙爱东)


草原牧区狼群袭击牧民牲畜频发 草原狼因何被逼急


 
■本报记者 张林
 
5月中旬,新疆和静县牧民在阿次布苏牧场遭遇狼袭,6头牦牛被咬死咬伤。5月30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一牧民前后遭遇4次野狼袭击,狼群咬死咬伤牲畜67只。
 
有数据显示,自去年入冬至今,我国草原牧区狼群袭击牧民牲畜的现象频频发生。我国第二大草原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因狼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内蒙古中东部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因狼群攻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870万元。
 
草原狼为何从草原生态平衡的调节者变为纯粹的“草原一害”?狼群出没是草原生态恢复的一种迹象,还是草原生态不断恶化的信号?对于上述问题,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所谓人狼冲突,更像是狼被“逼急”了。
 
“狼患”背后
 
以天鹅湖著称的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自2010年以来,狼袭击牲畜的事件时有发生,狼群逐渐成为草原一患。
 
尽管当地政府从2004年起对草原牧区实施了生态综合治理,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但目前形势依然堪忧。
 
狼多了,一度被认为是草原生态恢复的标志,但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看来,情况恰恰相反。
 
今年4月,马鸣从巴音布鲁克草原回到了乌鲁木齐。此前,他们在当地做高山兀鹫等食腐动物的调查。作为草原食物链的顶端,狼为兀鹫等食腐动物提供着主要食物。据他们调查,草原食腐动物的情况并不乐观,由此可见“狼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没有任何调查表明,狼的数量增加了。”马鸣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人狼冲突之所以在牧区频繁出现,是因为北山羊、盘羊、野兔、野鸡等狼的食物来源已被切断,生物链出现危机,狼群不得不去攻击家畜。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压力下,草原环境会好吗?”2012年,天鹅湖保护区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迁出部分牧民。然而,马鸣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情况依然悲观:当地草场退化仍在加剧。
 
“说草原生态好转,就像关于狼的一些说法一样,已经成为一个真实的谎言了。”马鸣说。
 
“围栏”之争
 
狼群为患草原的原因,长期以来被归咎于牧民过度放牧导致的生态失衡,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以围栏为主的草原保护措施过于单一。
 
此前,已有专家指出,围栏这种过于单一的保护措施,对草原生态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不合理的围栏甚至是造成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为此,有关学者曾多次向政府部门建议取消围栏,但收效甚微。
 
马鸣介绍说,现在很多围栏都是廉价的铁丝网,不仅切断了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鹅喉羚、野驴等野生动物还经常被挂死在围栏上。“动物要迁徙繁殖、寻找水源,现在草原上全都用一块块网格隔开,长久下去,野生动物必死无疑。”
 
对于草原围栏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堃则认为,不应以偏概全、一概否定。他承认草原围栏改变了狼的活动和取食范围,但他同时强调,草原围栏是中国国情下的产物,在一定时间内对于草场休养生息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围栏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围多长时间、多大面积、怎么围,都缺乏研究。”王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要做好科学围栏,制定出围栏的详细措施。
 
牧区“农区化”
 
“没有石头的地方不能盖房子,没有狼的地方不能放羊。”在蒙古人的谚语中,狼一直是草原的主人,也是游牧民族的伙伴。
 
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过去狼偶尔吃羊,牧民还是欢迎的,因为狼起到了平衡草原生态的作用,也有利于牲畜的健康。但现在,人狼冲突现象频发肯定是不正常的。
 
他认为,牧民设围栏、建舍养畜,实际上是在让牧区向农区靠拢,让草原生态系统人工化、农村化了,狼也由过去的生态平衡的调节者变为现在纯粹的草原一害。
 
“狼的角色不仅尴尬,也很可怜。它们的好处现在看不到了,很可能无法摆脱最终消失的命运。”刘书润感慨地说。
 
目前,我国草原牧区的农村化以及牧民的农民化趋势非常明显。快速工业化对草原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采矿、修路、造林、人工草地、建舍养畜等人类活动,也给草原生态带来了巨大破坏。
 
上世纪30年代,国外有学者就曾指出,任何单独的草场都是没有价值的。国内的一些学者也一直在呼吁,牧区学农村包产到户,把草场用围栏分割成一块块网格的做法并不科学。
 
“把草原分割开,不仅降低了草场的价值,最终还将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游牧文化的消失。”刘书润认为,草场最终还应采取集体放牧的方式,但这需要主流科学家发出声音。
 
《中国科学报》 (2013-06-04 第1版 要闻)


果洛草原上出现罕见的狼群


  图片由贡布东智提供。

  青海新闻网讯 12月26日,贡布东智和朋友驾车行走在果洛州达日县满掌山上时,突然出现了惊险一幕:在1只头狼的带领下,由9只狼组成的狼群奔跑在草原上。虽然雪豹、藏野驴、棕熊、狼等珍贵野生动物在我省各地不断出没,但出现由这么多只狼组成的狼群近年来还是首次。

  惊险:草原上奔跑的动物

  12月26日,贡布东智和朋友驾车行走在满掌山,这条路他们已经走了很多次,有时候他们会发现狼、藏野驴、狐狸等,但从来没有遇见过大群的野生动物出现。而这一天,贡布东智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和朋友会看到电视中一样的场景。就在他们的车还在山路上行驶时,突然眼前一群像狗一样的动物跑过,贡布东智立马拿出手机开始记录:1只、2只、3只、4只……他的手机里记录下了9只。

  珍贵:草原狼群被记录下

  “这是狼,我以前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狼同时出现。”贡布东智和朋友确定眼前经过的是狼群。

  等他们停下车,狼群已经朝着山的另一边跑去了。贡布东智打开手机相册发现,这群狼共有9只,其中头狼非常凶猛。“达日县经常有狼出没,但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狼群。”贡布东智说,他经常听当地牧民讲关于野生动物的故事,但近年来牧民们也没有见过狼群。

  “我们看着狼群朝着放牧人那里去了,那里养了很多牦牛。”贡布东智虽然听说经常有狼出没,但他没有听说过狼伤害牧民群众和牛羊的事情。

  提醒:注意防范狼群危害

  针对达日县出现狼群的事情,记者于12月27日致电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对此,齐新章表示,这首先是从小的方面,证明我们省的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狼在我省各地普遍存在,但近年来很少听说有这么多只数量组成的狼群出现的事情。

  他提醒当地牧民和政府,一方面要注意狼群对当地牧民和牧民的牲畜造成伤害。同时,他还呼吁,狼是国家保护动物,当地政府和牧民要尽到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硕果:良好展示我省生态

  近年来,西宁晚报独家报道我省多地频繁出现雪豹、棕熊、野狼等野生动物的新闻,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我省玉树州、果洛州、海西州等地野生动物的出现次数不断增多。

  针对此,国内外环保人士指出:“这是青海生态立省取得的最好成绩的展示和证明。玉树频繁出现各类野生动物,说明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不断加强,效果明显。”有动物学家就指出:青海的珍贵野生动物不断出现,而且种类较多,说明青海的动物链、植物链都趋向于一个正常的方向,完整的动植物链说明动植物的增加是良性的,这真实地反映出生态环境的良好。



现在蒙古草原还有草原狼群吗?
千万年来草原民族一直认为狼是草原的保护神,狼是草原四大兽害——草原鼠、野兔、旱獭和黄羊的最大天敌。“四害”中尤以鼠和兔危害最烈。鼠兔的繁殖力惊人,一年下几窝,一窝十几只,一窝鼠兔一年吃掉的草,要比一只羊吃的还要多。鼠兔最可恶之处是掏洞刨沙毁坏草场。草原上地广人稀,人力无法控制鼠灾兔灾。兔灾曾毁坏了澳大利亚大半草原。但是几千年来内蒙古大草原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兔灾,其主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亚没有狼,而内蒙古草原有大量狼群。鼠兔是狼的主食之一,在冬季,鼠和旱獭封洞之后,野兔和黄羊就成为狼群的过冬食粮。 狼又是草原的清洁工,每当草原大灾(白灾、旱灾、病灾等)过后,牲畜大批死亡,腐尸遍野,臭气熏天,如果不及时埋掉死畜,草原上就会爆发瘟疫。而且千百年来,草原上战争频繁,也会留下大量人马尸体,这也是瘟疫的爆发源。但是据草原老人们说,草原上很少发生瘟疫,因为狼群食量大,它们会迅速处理掉尸体。此外,草原狼常常攻杀牲畜,客观上起到了调节草原牲畜量的作用。 事实证明,狼是草原生态的天然调节器,内蒙古草原过去几千年一直保持了原貌,草原狼功莫大焉。但是建国后一直到文革期间,政府却鼓励打狼,狼逐渐减少甚至灭绝,导致草原迅速沙化。 其次,是狼的精神文化价值。其中包括军事学、民族学、民族关系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等价值。几千年来狼一直是草原民族的图腾,从古匈奴、鲜卑、突厥,一直到蒙古,都崇拜狼图腾。既然狼被草原民族提升到民族图腾的崇高位置上,狼的精神价值不言而喻。 草原民族崇拜狼图腾,不仅是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狼是草原的保护神,而且还由于认识到狼的性格、智慧等方面的价值。草原狼具有强悍进取、团队协作、顽强战斗和勇敢牺牲的习性,深深地影响了草原民族的精神性格;蒙古人卓绝的生存技能和军事才华,更是在同草原狼军团长期不间断的生存战争中锻炼出来的;而且,狼又是草原战马的培训师,恰恰是狼对马群的攻击,才把蒙古马逼成了世界上最具耐力和最善战的战马。因此,勇猛的性格、卓绝的军事智慧、世界第一的蒙古战马,就成为东方草原民族的三大军事优势。而这一切都与狼有关。深刻认识狼的价值,就可以破解许多世界历史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