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盆X线解剖

 老食芭蕉 2023-10-16 发布于广东

1.成人正常表现

     骨盆由左、右两侧的髋骨和后面的骶骨、尾骨构成。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的体部结合而成。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心线应通过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因关节面倾斜,关节间隙下部较上部清晰,呈模糊的双线影:关节间隙的前部构成外侧线,后部构成内侧线。骨盆后部两侧为髂骨翼,两侧髂骨嵴连线正好通过L4~5椎间隙,与骶骨上缘切线平行。两侧髂耻线、骶骨岬前缘和耻骨联合上缘围成的类圆形环为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上部为大骨盆,下部为小骨盆(真骨盆)。髂耻线中部向内突出的三角形影是坐骨棘。两侧耻骨、坐骨下缘经过耻骨联合下缘的连线叫耻骨弓,耻骨弓的夹角叫耻骨角(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闭孔由坐骨和耻骨围成,其外下侧为坐骨结节。

图片

                成人男性骨盆正位
1. 髂骨翼;2. 髂嵴;3. 髂后上棘;4. 髂后下棘;5. 髂前上棘;6. 髂前下棘;7. 髂骨体;8.“泪滴”线;9. 骶髂关节;10. 耻骨梳;11. 坐骨棘;12. 耻骨上支;13. 耻骨下支;14. 耻骨联合间隙;15. 坐骨支;16. 坐骨结节;17. 耻骨下角;18. 闭孔;19. S1关节突;20. 骶骨;21. 骶孔;22. 尾骨;23. 股骨头;24.股骨颈;25. 大转子;26. 小转子;27. 股骨干。

图片

                 成人女性骨盆正位

1. 髂骨翼;2. 髂嵴;3. 髂后上棘;4. 髂后下棘;5. 髂前上棘;6. 髂前下棘;7. 髂骨体;8.“泪滴”线;9. 骶髂关节;10. 耻骨梳;11. 坐骨棘;12. 耻骨上支;13. 耻骨下支;14. 耻骨联合间隙;15. 坐骨支;16. 坐骨结节;17. 耻骨下角;18. 闭孔;19. S1关节突;20. 骶骨;21. 骶孔;22. 尾骨;23. 股骨头;24.股骨颈;25. 大转子;26. 小转子;27. 股骨干;28. 节育环。

2.正常变异及易混淆结构

图片

                       髂骨滋养血管

     髂骨内可见条形走向的低密度影(白箭),是滋养血管的投影,其边缘的硬化可与骨折线鉴别。

图片

                     髂骨体低密度区

    两侧髂骨体于髋臼顶区新月形低密度(白箭),是由于相对少量的松质骨和较多的骨髓脂肪所形成,为一种正常表现而非骨质破坏,其骨小梁完整。

图片

                     骶髂关节旁沟

骶髂关节旁沟(黑箭)是由骶髂前韧带嵌入处的应力作用引起的骨质吸收所致,是一种正常变异,勿误认为是骨质破坏,尤其两侧不对称时。白箭所指为下垂皮肤皱褶影。

图片

                       腰骶假关节

L5一侧横突可较对称明显增大(白箭头),并于骶骨翼上方构成假关节(黑箭),是发育异常,无病理意义,注意与骶骨翼陈旧性骨折相鉴别。

图片

                   耻骨上支不等高

耻骨联合两侧耻骨缘轻微不等高(箭头),多见于经产妇,与骨盆韧带松弛有关,注意与外伤后的骨盆不稳鉴别,后者多伴有骨盆环的骨折。

图片

                        耻骨骨突

耻骨上支下缘的骨性突起(箭)及下支的骨薄肌附着处骨性突起(箭头),并非病理性外生骨疣,而是一种正常变异。

图片

          耻骨-坐骨联合处膨大

耻骨坐骨软骨联合处可呈梭形膨胀状(箭),两侧不对称,勿误认为肿瘤等病变,骨小梁及皮质未见破坏、紊乱等改变可助鉴别。阴茎影重叠导致左侧(黑箭)坐骨的密度较右侧(白箭)高。

图片

                  皮肤皱褶伪影

腹股沟皮肤皱褶中的空气重叠于坐骨支(箭),极似骨折线,应注意区分。前者边缘不锐利,且与骨外线样低密度影相延续,而骨折线较锐利,骨外无延续影,可资鉴别。

       髂骨翼的变异相对较少见,成人髂嵴和髂棘的不规则形态源于肌腱附着处的骨质增生,通常并无病理学意义。髂骨棘在创伤学上有一定的意义,无论与髂骨融合与否,下肢肌肉的剧烈收缩均可使其从髂骨上撕脱,因此要注意正常骨骺与撕脱骨片之间的鉴别。骶髂关节旁沟被认为是一种变异,只见于女性,是骶髂关节下缘旁髂骨上的一个切迹;当其位于骶骨侧时则称为关节前切迹。该结构非先天就有,而是骶髂前韧带嵌入处的应力作用引起的骨质吸收所致。因其深度、宽度变异较大,可被误认为是骨质破坏,尤其两侧不对称时。

       耻骨结节外侧、耻骨上支内侧常见有斜线状或带状透亮影,有时伴有硬化缘,可能为细沟槽或滋养血管而非骨折线。两侧耻骨上支轻微不等高(小于2mm),尤其见于多产妇时,不应认为是病理性改变。耻骨联合间隙很少表现为边缘整齐垂直的均匀间隙,通常显示为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弯曲或倾斜,但宽度很少超过6mm,有时在耻骨间盘内会出现真空裂隙征。耻骨联合周围的骨化中心可出现逗点状骨化,尤其多见于25~27岁的青年人,无病理学意义。坐骨耻骨软骨联合处梭形膨胀,甚至单侧出现,亦是正常变异,不应误认为是肿瘤、感染或陈旧性骨折。耻骨是假骨折的好发部位,常见于上支及坐骨耻骨连结处。腹股沟皮肤皱褶中的空气有时重叠于坐骨耻骨连结处附件,极似骨折线,应注意区分。

3.重要数据测量及意义
(1)髂嵴与骶骨上缘切线:
    正常时两线平行,不平行时,除外了体位不正后提示有骨盆松弛、不稳定等可能。
(2)骶骨中心线:
       正常时通过耻骨联合,若发生偏斜,除外体位因素后提示有骨盆不稳、发育异常等可能。

(3)耻骨联合间隙宽度:
     4~6mm,间隙变小说明耻骨联合有增生、融合等改变,增宽则表明有破坏、分离骨折可能。
(4)骶髂关节间隙宽度:
     3~4mm,间隙变小说明骶髂关节有增生、融合等改变,增宽则表明有破坏、分离骨折可能。
(5)一侧耻骨联合抬高:
    最大不超过2mm;超过2mm说明骨盆环不稳。

(6)耻骨下角:

     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角度变化说明存在发育异常或有骨折。

(7)女性骨盆前后位片主要径线

图片

                骨盆正位测量图

a.髂嵴切线;b. 骶骨上缘切线;c. 骶骨正中线;d. 骶髂关节间隙;e. 耻骨联合间隙;A. 耻骨下角。

图片

             女性骨盆正位测量图

a.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b、c.入口斜径;d. 入口横径;e. 中部横径;f. 骨盆外侧壁与闭孔外侧壁连线;g. 出口横径。

1)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正常均值约11cm,小于10cm提示狭窄。

2)入口横径:

    骨盆入口的最大横径,平均值约12.3cm,小于12cm提示狭窄。

3)入口斜径:

   骨盆入口的最大斜径,平均值约12cm,小于11.5cm提示狭窄。

4)中部横径:

      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约10.5cm,小于10cm提示狭窄。

5)出口横径:

       沿骨盆外侧壁及闭孔外侧壁作连线,此线延伸线与坐骨结节下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平均值约9cm,小于7.5cm提示狭窄。

4.病变展示

图片

                           髂骨囊肿

骶髂关节旁髂骨内见巨大囊状低密度影(箭),边缘清晰,灶内见骨性分隔,主要与肠腔积气相鉴别,后者内缘多模糊,常伴肠腔其他内容物影,与髂骨交界处多不锐利。

图片

                     髂骨转移性腺癌

右髂骨体生理性低密度区范围增大(右箭),不呈新月形,有骨质破坏,且外缘清晰,而左侧髂骨新月形生理性低密度区(左箭)外缘模糊,无明确分界;两侧对比提示右侧病变的存在。

图片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首发部位为骶髂关节,该例病变显示两侧骶髂关节上部间隙模糊,显示不清,中下部基本呈融合状(箭)。注意:因多种关节炎的后期在骶髂关节的表现多相仿,故确切的诊断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指标。

图片

             髂骨角伴致密性髂骨炎

    两侧髂骨翼对称分布三角形骨突影(白箭),为髂骨角,是“指甲-髂骨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骶髂关节髂骨侧密度明显增高(黑箭),而骶骨侧略增高,关节间隙正常,提示致密性髂骨炎。骶髂关节前切迹(弯箭)与骶髂关节旁沟同属正常变异。

图片

                 石骨症伴骶骨骨折

骨质普遍增生硬化,髂骨翼呈典型的“年轮样”改变。因骨质硬化而易并发骨折,S3-4间可见横线骨折线(箭头)。

图片

             外伤性骶髂关节分离

正常骶髂关节两侧对称,关节间隙宽约3~4mm。图示外伤后左侧骶髂关节间隙明显增宽(箭),左侧髂骨轻度上移,提示骶髂关节分离。

图片

               外伤性耻骨联合分离

正常耻骨联合间隙宽度不超过6mm,而该例外伤后间隙明显增宽(箭头),达21mm,提示耻骨联合分离的存在。

图片

              髂前下棘撕脱性骨折

左侧髂前下棘下外方见一游离骨片(左箭),对应髂前下棘处可见一局部骨质缺损(箭头),而对侧髂前下棘则形态完整(右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