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药施慧达被踢出医保目录?关于这个药物,2个问题,您要知道

 新用户88267667 2023-10-16 发布于云南

老林(化名)今年六十五岁,他患高血压已经有快十年的时间了,不过,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合理服药,生活习惯上也严格控制,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和危险因素,所以血压一直都还控制的挺好的。

降压药施慧达被踢出医保目录?关于这个药物,2个问题,您要知道

医生最开始给他开的降压药是氨氯地平片,吃了一段时间后有一些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后来就给他换成了一种名字很相近的药物,在前面加了个“左”字,苯磺酸左氨氯地平,还有个好记的商品名,叫施慧达。

老林改了药以后不良反应就不是那么明显了,他靠这个药维持着稳定的血压,虽然比先前的药物要贵一些,但是也在医保目录报销范围之内,也没有什么用药上的经济压力。

这天早上,老林和邻居李先生在公园晨练正好聊起高血压吃药这个问题,说到施慧达,李先生也是高血压患者,他说他最近关注网上新闻,施慧达这个降压药已经被踢出医保目录了,不再使用医保支付。

老林听了吃了一惊,自己都吃了这么多年了,而且效果一直都很好,为什么要把它踢出医保呢?是不是药品质量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对自己的身体会不会产生影响?老林很焦急,一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那么施慧达这个踢出医保的情况是否属实呢?施慧达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降压药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降压药施慧达被踢出医保目录?关于这个药物,2个问题,您要知道

首先,施慧达是一个商品名,说白了,就是一个牌子,前面也说过了,它的有效成分是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更确切的说,它应该叫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苯磺酸只是为了让它更好进入胃酸循环,所以左旋氯氮地平,就是它的活性形式。

左旋氯氮地平是现在五大类型的一线降压药中的一种类型,它们称之为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英文缩写是CCB,名字全部以地平两个字结尾。提及左旋氨氯地平,它是一个特别有特色的药物,因为它是我国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压药物,重点就在这个左旋上面。

很多药物的分子是具有旋光性的,它们分为左旋和右旋,虽然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它们在空间上的构型是对称的,这个药物称为手性药物,这就好比我们人类的左手和右手,看起来长得一样,但是两只手的结构,是呈镜像对称的。

氨氯地平就是如此,氨氯地平实际上是一半的“左旋氨氯地平”加上一半的“右旋氨氯地平”而组成的。而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压能力是右旋氨氯地平的1000倍,也就是说,起了主要作用的就是左旋,那右旋氨氯地平在干嘛呢?它其实有一堆坏处和一个好处。

坏处,绝大部分的副作用都是它引起的,氨氯地平右旋体的降压作用与左旋体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人类在研究时发现,服用氨氯地平时导致的下肢水肿、面部潮红等副作用,与右旋体的关系更大。

有相关的试验表明,服用氨氯地平的患者出现副作用的概率是20%,而在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的患者中,出现副作用的概率不足7%,足足差了3倍。但是它的好处是它可以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这种物质可以扩张血管从而间接的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考虑到其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我们国家的研发人员摒弃了右旋氨氯地平的优点,发明了手性药物分离技术,仅仅保留左旋氨氯地平,因此施慧达这一类药物就应运而生了。

由于左旋这一个优势,它给施慧达带来了很大的市场,它也是少见的非常优秀的国产明星降压药,它的优点在于:

一是降压主要任务达标,除了降压好,施慧达还具有其他心血管保护作用,如预防心肌梗死、缓解心绞痛、改善动脉硬化等,施慧达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的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死。还可缓解心绞痛。

二是作用效果时间长,施慧达是长效降压药,它的半衰期高达五十个小时,这就是说患者可以用最少的量达到最大的效果,这样一来利于加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患者的病程管理。

三是药力平稳,不像其他药物可能会使血压降的过快而导致低血压的风险,同时它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其他类型的降压药联合使用。

四是保护靶器官,对心、脑、肾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一边吃药一边把器官吃出毛病。

在使用上,施慧达的强适应症:

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没有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心衰、心源性休克、主动脉瓣狭窄。

而经过我们的认真核实,施慧达这个药物并没有被踢出医保,该消息极有可能是网上因为利益关系而产生的造谣黑帖,大家依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使用这个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