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发微》太阳篇040~041

 随遇而安如当下 2023-10-16 发布于上海

【0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甘草各三两   半夏半斤(洗)   五味子半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ráo】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0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此条订正)

      痰饮之源,始于水气。水气之病,则起于伤寒。使寒冱皮毛,早服麻黄汤,一汗之后,表气当从汗孔散出,惟其失时不治,寒水凝冱不出,因与脾藏之湿,合并而成饮。水气在胃之上口,胃不能受,则为干呕,为咳,为喘。水气下陷于十二指肠,则为利,为少腹满。水气阻隔,液不上承,则为渴。水合痰涎阻于上膈,则食入而噎。水和痰涎下走输尿管中,黏滞而不得畅行,故小便不利。间或水气上行,冲激肺藏而为微喘与咳,或营气为水邪所郁而生表热。水气上承喉舌,因而不渴。失时不治,即为痰饮。故小青龙汤为《痰饮篇》咳逆倚息之主方。但令太阳水气得温药之助,作汗从毛孔外泄,则心下水邪既尽,津液不能独存,故服汤已而渴者为欲解。但此条为不渴者言之耳。若阳气为水邪隔塞,不得上至咽喉而渴,得小青龙汤温化,必反不渴。以水气作汗外泄,胃中津液,以无所阻隔而上承也。(说见《金匮》苓甘五味姜辛汤条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