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菩萨戒

 色达人秋阳多吉 2023-10-17 发布于四川

菩萨戒,梵文bodhisattva sila,又称菩萨尸罗戒、大乘戒、佛性戒,是大乘佛教菩萨道中菩萨修行者遵守的戒律,属于尸罗的一种。

图片

据《梵网经》卷下记载:菩萨戒是诸佛之本原。菩萨的实践修行称为菩萨行,主要宗旨是在于捨身为一切众生、拔苦与乐;菩萨行通用于出家、在家二众。

因为戒的精神、戒相都是为了令众生无漏清净,所以称为净戒。

图片

菩萨戒的内容是三聚净戒,梵文bodhisattva samvara,又称菩萨净戒菩萨戒的三种概况分别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摄众生戒),声闻戒律重视重重律仪事相的防护,菩萨戒着重菩提心的守护。

图片

汉传佛教的菩萨戒来自两大传统:

一、来自瑜伽行唯识学派《菩萨地持经》《菩萨戒本》,都源自《瑜伽师地论》,由昙无谶传入,后来还有其他译本传出,包括求那跋摩《菩萨善戒经》、失译《优婆塞五戒威仪经》、玄奘《瑜伽菩萨戒本》,不同的译本有不同的轻戒数目,其中以玄奘四重四十三轻戒最通用(因为开合不同,玄奘本的轻戒也有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的差别),之后有慧远、窥基、道伦等注疏;

二、来自《梵网经》的十重四十八轻戒,注重佛性,相传由鸠摩罗什译出,之后有智顗、法藏、明旷等注疏。

南梁天监18年(公元519年)5月,梁武帝敕写《出家人受菩萨戒法卷第一》,其序中详记菩萨戒法所依据的经典及编撰旨趣:

戒本宗流,大抵有二:一出菩萨地持经,二出梵网经。……后有求那跋摩于祇洹寺,译出菩萨善戒经。地持、善戒,大意相似,曲细推检,多有不同。......世间所传菩萨戒法,似欲依二经(地持经、梵网经),多附小乘行事。撰菩萨戒法,乃有多家。鸠摩罗什所出菩萨戒法。高昌昙景口所传受菩萨戒法。罗什是用梵网经。高昌云弥勒所集。亦梵网经,长沙寺玄畅所撰菩萨戒法。京师有依优婆塞戒经撰菩萨戒法。复有依璎珞本业经撰菩萨戒法。复有依观普贤行经撰菩萨戒法。粗是所见,略出六家。......今所撰次,不定一经。随经所出,采以为证。于其中间,或有未具,参以所闻,不无因缘。不敢执己怀抱,妄有所作。唯有撰次,是自身力集,为在家、出家受菩萨戒法。

包含了佛教所说的自度度人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门: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度一切善法不修,无一众生不度。
三聚净戒总持了四弘誓愿的精神:
图片
佛教认为,三聚净戒,行无不具,果无不圆,称为无尽戒藏。
图片

汉传佛教菩萨戒的起源:据《高僧传》记载,《梵网经》是由道融请鸠摩罗什译出,不过在《出三藏记集》只在总经序中收录为《菩萨波罗提木叉》后记。

图片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梵网经》是依据梵文,不是鸠摩罗什译出,大概是在公元5世纪中叶至末期流传。
昙无谶,师从沙门达摩耶舍(法明),后来遇到白头禅师,得到涅槃经本,他携带涅槃经、菩萨地持经东来传法,约在北凉玄始元年(公元412年)来到姑臧,在张掖沙门道进向他请求受菩萨戒,3年后道进得到了传授。

南朝宋元嘉8年(公元431年)时,祇洹慧义请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28品,后弟子译出2品,共30品,还没来得及缮写,就丢失了序品、戒品,至今只存2本,又称为《菩萨戒地》。
图片
道信禅师作《菩萨戒法》,禅宗北宗《大乘无生方便门》记载了神秀传菩萨戒仪,认为菩萨戒是持心戒,以佛性为戒性,最后的跏趺坐念佛看心净,它与署名慧思(或慧威)的《受菩萨戒仪》有很多相似,显得更为简要。敦煌本《坛经》记载了禅宗南宗惠能能授无相戒的内容。菩萨戒仪依次是:见自三身佛、发四弘誓愿、无相忏、受无相三归依戒、最后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无相戒是禅宗南宗的独门所创的弘戒法门,其中结合了《金刚经》中的中道思想和《维摩诘经》的戒律观。神秀佛性戒和惠能无相戒,都是提倡戒禅合一,以自性清净为戒的心地法门,不重戒相。
图片
《念佛经》由中国台湾画家李梅树绘制。
唐贞观24年(公元649年),玄奘在大慈恩寺译出《菩萨戒本》1卷、《菩萨戒羯磨文》1卷,《瑜伽师地论》中第40卷末至第41卷就是《菩萨戒本》。窥基著有《受菩萨戒法》是敦煌法藏p.2147号抄本。慧沼《劝发菩提心集》收录有大唐三藏法师所传西域正法藏受菩萨戒法,并阐述菩萨戒的内涵。道世律师在解释四分律《毗尼讨要》中就有受菩萨戒章,窥基和慧沼的受菩萨戒法在结构、内容上有很多类似。
图片
日本,金凤山正法寺。
荆溪湛然编撰《授菩萨戒行事》的仪式,分为12门,之后诸多的菩萨戒仪,都以此为定准。慧沼的《受菩萨戒法》对湛然的《授菩萨戒仪》有很大的影响。
图片
    藏传佛教的菩萨戒,藏文byang chub sems dpa'i sdom pa,主要有两个传承,第一个依据《虚空藏菩萨经》,出自寂天《入菩萨行论》、《大乘集菩萨学论》,十八重八十轻戒,龙树深见传承,仪轨由胜敌(Jetari)等人依据寂天著作编成;
    第二个依据《菩萨地·戒品》,瑜伽师地论的藏译本,注释有月官《菩萨律仪二十颂》等,分为菩萨提心戒:四不可毁犯共戒及八不可轻弃戒,及行菩提心戒:四重四十六轻戒,为无著广行传承,仪轨由阿底峡等人据月官著作编成。

    图片

    最早把菩萨戒传入西藏的是寂护,但是在藏传佛教的内容、形式都没有见到记载。在《拔协》中记录了当时有二十根本教诫的传译,可能当中就有依据寂天《大乘集菩萨学论》作为菩萨律仪的行持与仪轨,在书中把《虚空藏菩萨经》十八重戒摄为十四,《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二重戒摄为一,《菩萨地·戒品》的三戒,总数为十八,二十根本教诫可能是把虚空藏的十八重戒加上善巧方便的二重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