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献子:给别人留口饭吃,别人有了活路,自己才能有活路!

 我的城和我的客 2023-10-17 发布于湖南
“给别人留口饭吃,别人有活路,自己才能有活路”!其实这句话“孟献子”早就说过,他是春秋时期鲁国外交家、政治家,孟文伯之子,亚圣孟子先祖,先祖公子庆父,只是有很多人选择性的不想起!
一、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畜马乘:就是刚刚升任为大夫的士人,他们可以有四匹马拉的车。
不察于鸡豚:就是他们不会做养鸡养猪这个活,豚就是猪,也就是说不会跟一般民众去争这个利益,把养鸡养猪这个活让给民众为生。
伐冰之家:就是说做为卿大夫以上的地位的人,在祭祀的时候、办丧事的时候,他们会用冰,这是伐冰之家。
不畜牛羊:就是他们家里不会去养牛羊这个活,不会跟民众去争这种养牛养羊的利益。
百乘之家:朱子说“有采地者也”,采地在古代是给这些卿大夫的封地,也叫采邑。有了就是百辆兵车的这些大家族,他们有封地,就不会畜养“聚敛之臣”。
聚敛之臣:就是爱财的,以财富为目的,帮助百乘之家来聚财、忽视道德的这种人。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朱子解释:“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真正的君子宁愿把自己的财富散掉,自己有损失,也不忍心去伤民之利,就是夺取一般老百姓的利益。
家里有一个聚敛之臣,可能会对民众横征暴敛,是给家里聚集了不少财富,但是伤害了民众的利益。有这样的臣,必定给家带来灾难。所以宁愿自家有一个盗臣,盗臣是去偷我家东西的,不会给我家带来灾难。
这是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利做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做为真正的利益。有了仁义,国家就能够安定和谐,这是最大的利益。
二、凡事不可做尽,得给别人留口饭吃。
作家刘东华讲过一个故事:他家乡有一位姓邱的木匠,手艺精湛、口碑好,深受大家欢迎。但邱木匠性子执拗,做好家具不上漆,要留给专做油漆的匠人;给人家做好大门,他也不装门钉,剩下的活儿留给专门安装门钉的小工。
这让许多客户不解:这一点小事又花不了多少时间,还要让我去请别的工匠,这不是给我们增加麻烦吗?你多做了几天活,我就给你几天工钱,又何必不做呢?你到别家去做也是为了赚钱,在我这里做还不用搬来搬去,不好吗?
这样的情况出现多了,自然就有人会去刨根问底,有一次,邱木匠帮一个人做完了一个柜子,就是不把门把手装上,对方是大为疑惑地问:“为何不帮我将门把手装上,这对你不是举手之劳吗?”
邱木匠笑着回答说:“不好意思,这的确是举手之劳!不过,这是我们木匠这个行业的一个规矩,我师傅的师傅的师傅的师傅……说'凡事不可做尽,得给别人留口饭吃’,我不能坏了我们木匠的规矩!”
曾国藩说:“利可共而不可独。”就是说利益应该大家共同享有,而不可独自一个人得到。自私者往往自绝于人,懂得让利于人,才能获得回馈,反过来成就自己。在利益面前,愿意给别人分一杯羹,这就是做人的规矩!
三、网友之言
我去羊汤店喝羊汤,他家不卖饼,这是给别人留路,就是给自己留路。我们去看管仲的三条计,灭了吴国,可他全家都死了!所以,那些为了赚钱不留余地的人没有好下场,因为他做过了、做绝了,迟早是要还的!
过去做工匠的、做手艺的都有规矩,他们讲究规矩,我们越品就会越觉得有人情味。古话说“仁者,不吃全鱼”!过去的人懂得留缺,有缺才有全。现在的人不留缺,看上去是啥都不缺了,实际上是缺了“德”了!
各行各业都有规矩,都会给下家留口饭吃。比如:古代山西商家,都有留于文化:“不能拿尽吃尽”。而浙商有“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十分能耐都使尽,后辈儿孙不如人,不赚最后一枚铜板”的文化。
而我们农村也有这些习俗,比如:做棺材的不平棺材口,通常是逝者入殓前,主家再去请本村的木匠用刨子平几下,主家会给木匠几十块钱,这就是下家留一口饭吃,虽然钱少,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有也总比没有好!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留有空间,万事万物才能相互依存。如果做事都满了,那就违背了道,不会长久。可有些人不知道,一个人一生吃多少食物,该有多少钱财,都是有数的。早早的就达到数值,就该离开这个世界了。
写于湘南千年水乡古镇大浦

2023.10.17.17∶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