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起国学 2023-10-17 发布于重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语 译

(孔子的学生)有若说:“一般孝顺父母兄长的人,不会去冒犯上级。不冒犯上级又去背叛上级作乱的人,从来没有过。(所以),君子应该抓住事的根本,这样才会有大道产生。(而)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啊。

解 析

这一章主要是讲,孝弟是“仁”这一大道的根本。孝弟是古代家庭伦理中的核心概念。“孝”是子事父,“弟”是子事兄。“孝”这个字,与“老”、“考”有关。孝弟是做人的基本规矩,即:当儿子的要孝顺爸爸,还要尊重、侍奉哥哥。

这段话的大背景还是说给古代君王、贵族之言——从商周起,分封世袭的制度也决定了家庭尊卑。如果父亲世袭了王位或爵位,那父亲便是家庭或者整个领地的绝对权威,除了父亲,嫡长子(哥哥)作为唯一合法继承人,也有次级的权威性,都得敬着、爱着,不能有僭越行为、非分之想。(如果所有的贵族都这样想、这样做,那就不会有犯上作乱的叛乱,天下也就太平了)

类似于说,按红绿灯行驶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如果所有人都按红绿灯行驶,就不会车,更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虽然是段话引用孔子学生有若说的话,但表达的也是孔子的主张:孝弟是立身之本,乃至立国之本。孝弟是家庭基础、君臣基础,也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引 申

1.【仁】:“仁”是孔子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概念,其基本含义就是“爱人”。用最简单话讲,就是:把人当作人。首先是把自己当人,其次是把别人当人。这点其实挺难,因为人有工具性、资产性。完全不把人当人,在历史和现实中也是常有的事。

2. 【有子】:孔子的亲授学生,鲁国人,比孔子小43岁。据说因相貌身材酷似孔子,在孔子死后曾假扮孔子受众孔门弟子参拜,后参与了子贡树立孔子为“圣人”的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