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懂《伤寒论》之“三阴三阳病”,是掌握临床治疗的关键 阴阳的“开

 供需相应 2023-10-18 发布于四川
弄懂《伤寒论》之“三阴三阳病”,是掌握临床治疗的关键。
阴阳的“开枢阖”,包涵了“三阴三阳”的功能及其转化。不可不清晰。

于此简述如下

“三阴三阳”最早见于马王堆出土之文简。上古之阴阳,在医学中更细分六态。

阳:太阳,少阳,阳明
阴:太阴,少阴,厥阴

《素问》: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阳化气”,化为人体生命动力之气。

三阳:

1)太阳
太阳在三阳为“开”。
太阳,升发阳气,
为人生阳气旺盛之处。
人体有无精神,气力是否足够,
依赖于此经通畅与否。


2)少阳
少阳,在人体三阳为“枢”。
表达人体阳气升降出入。
五脏六腑之正常运转,
依赖少阳之枢转阳气。

3)阳明
阳明,在人体三阳为“阖”
体内阳气集中于此,
消化食物传导食物。
生成分清泌浊,转化为阴精物质。

三阳“开阖枢”完成。

《素问》:阴者,藏精而起亟者也。
“阴成形”,成就人体生命物质之形。

三阴:

4)太阴。
太阴,是三阴经之“开”。
后天之本。
将阳明所合成之营养,转化输布至全身。
滋养脏腑,并维持四肢肌肉的正常形态。

5)少阴
少阴,在人体为三阴之“枢”。
转输太阴中的精微物质,为骨为髓,参与形成生殖之精。

6)厥阴
厥阴,在人体三阴为“阖”。
将人体阴液关闭保存,濡养四肢百骸,
为生命运动,保存物质能量,
并可转化为阳动之源。

以上三阴三阳转换之道。

故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

张仲景《伤寒论》之“三阴三阳病”,正是遵循此阴阳之道。

阳病,必阴胜。法当扶阳遏阴。
阴病,必阳胜。法当滋阴潜阳。

加之外邪,风寒暑湿燥火。

当一一辨清。


含生
23.10.17
大明路

#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