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之趣

 昵称ZmY8ItTt 2023-10-18 发布于江苏

读书之趣

    读书的乐趣之一是能唤起很多记忆。

    近日快读完哈佛博士江勇振的《舍我其谁:胡适》,从字数篇幅讲,这是少有的一部个人传记,有四部,字数在250万字以上。我是没见过比这部体量更大的个人传记,读完他是需要些时间。读完耗时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四部出版间隔时间也很长,第一部是2011年出版,第二部是两年多以后的2013年。第二部等了两年不说,还换了一家出版社。而后两部等了十来年不见,想起来就了解一下,只有台版,已是2018年了。

    仅这一部书延续十年的买书、读书经历,就能带出这十年间的很多记忆。

    传记第三部说到胡适改革北大文学院期间,制定了一个翻译西方名著的计划。其中《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计划由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叶公超、陈源五人分工,按胡适的想法:主张由闻一多、徐志摩试译韵文体,梁实秋和陈源试译散文体。看来是想发挥诗人和散文家各自的优势。胡适当时已列出具体计划,安排几人先分别认译一种,徐志摩分配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闻一多是《哈姆雷特》……。

    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计划其实没有实施。最终只有梁实秋一人坚持,也是到1967年才独立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

    我在1999年第一次买《莎士比亚全集》就是梁实秋翻译的版本,是在西安端履门一家小书店。当时在西安,是回老家也是出差,一个多月常住酒店晚上没事就看看。这个版本很实惠,字体很小,上下两册就囊括了莎翁全集,戏剧和十四行诗全有,价钱也不贵。后来带回家,孩子童时启蒙,就常常给她读这部莎士比亚。胡适当年的计划,梁实秋试译散文体,他译的这部的确是散文体,不过还是有点诗的韵律,也有那个年代作家习惯的古文字的简洁凝练。大概就是人们评价的“中和节制”吧,没有后来我们熟知的“莎士比亚式的长句”的感觉。我给孩子读的时候,会随机改为更口语化一些,要不怕她听不懂。给孩子在睡前读经典,从幼儿园后期开始,差不多到小学结束。梁实秋翻译的这部《莎士比亚全集》占了不少的岁月,不经意已是很多年过去,那版书一直在书架上,纸张已慢慢变黄了。

    后来从很多处听说朱生豪翻译的版本最权威,一直想着是不是再看一遍他的译著。有一次,到嘉兴南湖,听说湖边不远是朱生豪的故居,就特地去看看。其实嘉兴南湖景色很美,环湖周围去处很多,我最想去的是湖心的烟雨楼,大概是青春期的武侠梦还没十分醒,惦记着郭靖和杨康十八年之约的那场比武。知道湖边还有朱生豪的故居,让我加深了对南湖的印象。英国那个小镇上的莎士比亚故居,引来全世界的拜访者,朱生豪让中国人进入了莎翁的世界,嘉兴南湖边的故居也会有众多的瞻仰者。

    与梁实秋不同,朱生豪并没有留学的经历,有人说他也没有远游,甚至说足迹只在钱塘江与长江之间。他阅过的世界并不大,却能把“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从英国请到中国,让人惊叹。有人说,朱生豪的中文《莎士比亚全集》成为经典,除了他本身的才学,更重要的是他年轻的、诗一样的生命热列。朱生豪虽在三十二岁上早逝,实在是与莎翁共同长久留名于中文世界。

    经过了南湖朱生豪故居之后,就买了一套译林八卷版的《莎士比亚全集》。

    回放了这些跨越二十多年的记忆,是读书之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