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原体肺炎,顾名思义,就是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支原体是一类微生物,因其结构的不同,它们既不属于病毒,也不属于细菌,是一类简单的原核生物,其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支原体的种类很多,其中对人体致病的有4种,包括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 在近期造成大量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的罪魁祸首,就是肺炎支原体,它所引起的支原体肺炎,也被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以下我们均简称为“支原体肺炎”。 ![]() ①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 ② 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③ 具有潜伏期,潜伏期1~3周。 ![]() 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 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 ![]() 对于我们药店人或者家长来说,我们无法通过孩子的症状表现判定孩子是否患上了支原体肺炎,而是应前往医院进行相关影像与实验室等检查,并由专业的医生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判定,勿盲目给药,以免影响后期的治疗。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检测是否为支原体感染,那就是采集咽拭子,使用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但需要注意它的阳性率约为60%,并不是完全准确。 ![]() 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乙酰吉他霉素等,以阿奇霉素最为常用。 ②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由于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 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妥舒沙星、莫西沙星。 *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岁以下儿童需按使用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 ![]() 前面我们说过,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壁结构,而我们熟知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此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来源于感染细菌细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所以对肺炎支原体无效。 ![]() 这里其实就牵扯到了耐药的问题,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因为不合理用药(或者滥用),我国的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达60%以上,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已将阿奇霉素调整为次选药物,虽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中依然将阿奇霉素作为首选,这里可能就考虑到了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童中应用的局限。 题外话:其实各位药店人经常会遇到顾客给孩子购买感冒药+阿奇霉素,基本上许多家长只要孩子一感冒就给孩子吃阿奇霉素,这种不合理应用很大程度就是导致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产生耐药的原因。 ![]() ①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场所; ②出门佩戴好口罩; ③注意个人卫生,可采用75%酒精消毒,尤其注意手部卫生。 ④办公环境或居家环境注意勤通风。 ⑤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保暖,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增强个人体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