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童声”共建儿童友好社区,以珠海市悦城社区儿童议事会为例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3-10-20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珠海市慧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基本情况


(一)议事会成员构建

低龄议事会:5岁-7岁的悦城社区儿童

常规议事会:8岁-10岁的悦城社区儿童

(二)议事会成员数量


合计20人

二、成立背景


悦城作为新社区,大多二次置业的居民,父母较为年轻,总人口9609人,儿童2513人,占总人口26.2%。

因为悦城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经济能力较好,平日孩子都在外面上各种兴趣班,极少参与社区活动。

为了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从而参与引导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所以,通过居民感兴趣和迫切需求的社区兴趣活动,逐步提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观念。

项目组成员在该社区已服务近4年服务,与悦城居委会、中珠业委会、中珠物业管理公司、悦邻商圈30多家合作企业、居民建立了良好关系,服务满意度高。

结合《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提出了4 个基本原则分别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普惠公平原则、儿童参与原则 、共建共享原则”。

依据需求调查,结合“全国儿童友好社区”发展要求,通过组建悦城社区儿童方里议事会,提升儿童参与积极性,提供完善儿童友好小区、公共空间、自然环境建设的建议,促使社区更有温度。

三、人员招募


(一)服务积累


结合平时开展的活动,对积极参与服务、热心的青少年进行议事的宣传科普,邀请其加入。

(二)多渠道宣传

对于社区的家庭来说,议事会仍为比较陌生的活动板块,很多家长及青少年不知道议事会成立的意义及用途,为此更好地推动议事会成立,共分为线下宣传及线上宣传。

2、线下宣传

在成立议事会前,项目组成员结合社区大型活动及自身项目活动,设立议事会咨询点,为社区家长及青少年进行议事会的宣传科普,同时结合青少年放学时间,印发宣传单进行成员招募。

1、线上宣传

借助项目组公众号,编辑议事会宣传推文,并发布至业主群、项目活动群、居民骨干群、志愿者群等,进一步增加议事会的宣传热度,让更多地居民了解,并鼓励其孩子参与,共同为社区建设发声。

四、议事会开展过程


(一)议事会初期

在成立议事会前期,社工进行了一个月的招募宣传活动,但居民对于议事会仍存在很多疑惑或不解,因此参与人数未达到理想状态;

第一场议事会议召开,社工仅能通过服务积累的骨干人群作为主体,引入儿童议事协商培训,让儿童了解到议事会的作用及相关要求;

结合培训会情况,招募5名社区儿童成为议事代表,学习议事规则,提出对议事会展望,从而让悦城社区儿童方里议事会走进居民的生活。

(二)议事会中期


结合初次开展的经验,及不断的招募总结和调研,项目组发现家长对议事会成立较为困惑,认为儿童的力量较小,不能有逻辑性阐述发现的问题。

另一个观点是议案提出之后,是否能够落实到社区建设中。

带着这两个疑问,项目组与规划师志愿者、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处沟通,制定了发现社区主题议事会,引入规划师志愿者团队,为议事会议增加权威性,也保障了议事会协商的议题能落地执行,吸引了社区儿童及亲子家庭关注并报名参与。

并在开展议事会途中增添标识,如统一的帽子,其议事会旗帜,让议事成员成为社区的风景线,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到议事会,参与议事会。

会后,通过规划师志愿者团队整理发现的社区问题,并制作倡议书,反馈至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处,就环境问题进行修改,更为直观的聆听儿童的声音,也让议事会更有力度。

结合主题议事会,发现低龄儿童在使用公共空间时间较长,因此对于社区的观察更多,对社区了解更深,低龄儿童对于社区建设的第一感受较大,因此为更好地聆听儿童的声音,成立一支低龄儿童议事会,多角度共建儿童友好社区。


(三)议事会成熟期


经过两期的议事会开展,社区居民对儿童议事会有了新的认知,参与积极度高,突出为低龄儿童议事会,开展低龄儿童议事会一般以亲子家庭为单位,父母对于儿童的变化较为关注。

在议事会开展期间,低龄儿童成为会议的主人翁,在会议上,制定相关规则,维护会议秩序,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儿童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转变;

因此父母认可度高,儿童也在会议上得到成长,由于受到年龄和表达的限制,低龄儿童议事会关注的议题更多是关于社区儿童活动类服务的开展;

结合周边商圈资源,设计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增进同辈关系建立,也通过活动的开展,给予低龄议事成员不同岗位的职责,发挥小主人翁精神。

常规儿童议事会则关注社区特殊儿童的需求,通过为其选取儿童屋的地址、设计儿童屋内饰、宣传儿童健康包的物资等,为社区儿童搭建平等友爱的氛围,让社区儿童找到归属感。


五、议案落地情况


开展3场悦城社区儿童方里议事会培训会,顺利通过4个议案,让儿童的声音落到实处。

议案一:推动小区物业关注小区卫生情况,美化小区环境,促使儿童能更好地小区玩耍,提升儿童的。

议案二:健全残疾儿童救助“安全屋”,议事会代表在社区内最具有安全感的地方是社区居委会,并且这边的监控设备齐全,也更能保护到儿童,因此安全屋设点在悦城社区居委会,考虑到居委会空间有限,多为公共使用空间;

因此借助党建书吧的位置,增设安全屋标识屏风、抱枕、安全知识教育书等,让儿童求助时有了新的场所。

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在宣传单张内提供了社区求助咨询电话,安全屋的作用,并在单张内授予自我保护和求助知识,让监护人能更好地掌握陪护技能。

同时针对特殊儿童设计了“成长包”,内含雨伞、医药包、安全教育教育3d立体书、学习用具等,多方位为特殊儿童搭建安全保护网,让儿童更好地社区生活。

议案三、四:该两个议题为低龄议事会提出并执行,围绕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主题;

手工制作及职业体验设计了两场活动,受到社区儿童的喜爱,在职业体验中,联合悦城社区儿童友好商家联盟一同,调动社区资源,共同携手营造儿童成长空间,让其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高质量服务,进而更好地调动儿童关注社区,认识社区,参与社区建设。

六、服务总结


(一)过程评估

1、服务对象参与度

根据议事会开展的阶段,服务对象的参与度也有所不同,在初期,服务对象更多地的是依托与社工建立的关系,因此整体参与度不算高,参与人数也较低。

在中期,经历了初期的议事会宣传,引入了规划师志愿团队,逐步吸引了儿童及家庭自愿参与,参与度初步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末期开展因为已有初中期的铺垫,在确定议案和时间后,议事会成员总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主动发现社区的新改变。

2、服务对象满意度

活动结束后通过访谈的形式,以便服务对象进行反馈,改进后续的服务。

经统计,服务对象对于议事会的开展表示认可,也认为活动的开展让儿童有了“话语权”,社区的变化也更符合儿童的成长需求。

1、服务对象的表现

结合议事会的建议,优化小区环境,为特殊儿童搭建安全屋,分发成长包及一系列的商家联动活动,让儿童有了更大的成就感,议事代表会主动观察环境的变迁,定期反馈,同时也会连同社工一同,发现儿童的需求,为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出谋划策。

2、服务提供者自评

社会工作者采用记录每次活动过程。

从策划、布置、课程设计、采购、分工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能及时调整活动的流程安排。

(二)结果评估

提升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增强孩子们对小区的归属感:目标达成。

议事会依据“议案提出--议事商讨--议案修正及优化--议案确定----议案落地”五部曲进行,五个步骤都依托议事成员挖掘和完成,每一个步骤都尊重儿童的想法,让儿童发声,让社区建设融入儿童的意见;

目前已在环境整治、安全屋设置中有了初步的效果,让儿童的声音更有力量,社区的变化在儿童的不断努力下得以转变,也让其感受到重视,对社区有了更多地归属感。

(三)经验总结

1、服务方式

(1)对招募设置的反思

本次议事会招募共设计了线上线下招募活动、熟人推荐等,多方面开展招募工作,但前期由于对议事会不理解,为此在招募过程也是用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为此后续通过不断的叠加宣传,渗透议事会的理念,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逐步吸引更多地人关注和参与。

(2)对服务内容设置的反思

本年度是第一次引入儿童议事会的内容,在内容设置上考虑到儿童的年龄段及对社区的认知,服务议案内容也是较为浅显易懂的,也让儿童更好地了解和发表感受。

(3)对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在活动带领中,社工应该加强关注,建立联系,提升服务的参与度。

同时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充足的理论知识来不断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4)对服务对象的反思

服务对象在议事会中除了不断为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助力外,还为其搭建同辈交流网络,悦城社区是一个商业住宅区,高密度的住宅楼,让儿童缺乏相互交流的机会,平日内就是三点一线(学校--家庭--兴趣班),对社区的归属感不高。

议事会的开展只是人员聚集的突破口,让青少年走出家门,在社区中认识新伙伴,产生归属感,并为所居住的社区以此更好地为社区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2、服务经验

(1)议事会的开展为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提供了很多“新点子”,就如小区环境卫生为例子,起初项目组和家长考察的时候,对小区环境卫生评价还是较高的。

与儿童议事成员走访时发现,有一些边角卫生,成人每天路过都不一定会发现,但是儿童们却注意到了,认为这个边角影响了儿童平日玩耍,尤其对他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产生影响;

为此儿童们认为环境改善,对于他们成长交友是有利的,为此后续与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沟通后,对边角位置进行了整洁,也对后续议事会的开展,儿童的发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项目组起初认为适合参与议事会是9岁以上的儿童,因为能有完成的语言表达和简单的书写能力。

该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社区建设有很多的新想法,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但由于学业压力,对于后续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员稳定性也是较弱的,孩子的空闲时间进度较难把控;

为此议事会代表在走访社区的时候发现5岁以上的儿童,虽然在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中较为欠缺,但他们却是在小区玩耍最多的群体,对于社区的变化也是能第一时间察觉;

为此聆听他们的建议也显得尤为重要,该年龄段的更多是关注社区内有什么活动,家长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在服务中能变得更加自信,积极主动。

所以从家长和儿童的层面对于议事会的认可度较高,也更为积极参与。

因此透过参与者的家长口中,对议事会进行了口口宣传,后续也是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和协助,也让商圈关注到议事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共建家门口生态公益圈。

(3)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不一定是外部的改造、场馆的建成。

儿童可能更关注社区的细节,如是否公共用地是否被他们占领,社区内是否有丰富多样的服务等。

儿童的视角内,对于社区有着各种各样地想法,我们短短开展了3期议事会,就聆听到我们很多想象不到却对儿童成长有利的地方,就像是儿童更关注知识的获取;

就犹如增设植物的科普牌,又例如儿童关注社区开展的手工活动,手工活动目前是该社区儿童认可度最高的服务,认为在课程上有科普环节有动手环节,能对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每次开展同类型活动,儿童们都能克服学业难题,主动报名参与,而且在活动中大家相互帮助,能认识到新朋友。

因此项目组成员认为聆听儿童的声音,是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一个关键点,议事会的召开不仅仅能聆听儿童的声音,为其提供发声的平台,也能与其一同实现自己的想法,让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有了新的温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