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痛苦记忆的缺爱者:忽视型缺爱者

 依恋心理光之泉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纯粹缺爱

有一类缺爱者很特别,他们说不出自己有过什么痛苦经历,别人也可能觉得他们真的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却常年被空虚、孤独、无存在感和缺爱感所困扰。

忽视型缺爱者,是缺爱中最“纯粹”的类型,“纯粹”得缺情感感受,“纯粹”得对情感饥渴,又对情感失望、甚至绝望。

父母没打过、没骂过,吃穿也不愁,就是整天感到孤独、空虚,好像有什么需求一直没有被满足,整天不开心。

他们经常疑惑:父母为自己付出的挺多,但是自己测试出来还是缺爱,是不是不对?是不是自己太矫情了?

忽视型缺爱者经常体会的不是痛苦、愤怒,而是空虚、孤独,这种感受在回忆中往往回忆不出什么创伤事件,事实上,可能整个童年都是模糊的,回忆不起来,但是内心长期有种朦胧的、难以描述的不舒服感。

有人描述自己脑海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一个人也没有,只有自己待着。

还有人描述:经常梦到一个孤独的孩子,一个人在广场上待着,人来人往,但是没有人注意到自己,没有人理会自己。

童年渊源

这就是忽视型缺爱的意象,被孤独的氛围笼罩着,内心世界经常是昏暗的、凄凉的,自己的主观色彩也经常被悲观笼罩,对世界的感受仿佛是一片情感的荒漠。

不少忽视型缺爱者还有比较强烈的不安,说不出什么在伤害自己,但是自己会不安害怕。

“我从小就害怕鬼,晚上必须抱着奶奶睡才敢入睡,现在30多岁了,还是不敢关灯一个人睡觉。”

忽视型缺爱者的父母照料的时间和质量是不够的。

李玫瑾在《圆桌派》的节目中,曾说“6岁以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

唠叨,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实时关注自己,与自己积极联结的重要方式之一。

忽视型缺爱者一般没有这样的经历。

父母可能经常吵架,或者闷不做声,或者根本不在家,总之,在时间和质量上忽视了孩子,缺乏与孩子的情感互动。

判断自己是否是忽视型缺爱,可以问自己:“我感觉和妈妈亲近吗?我觉得她能够理解我吗?我感到被爱了吗?我爱她吗?她温暖有爱吗?我能告诉她我的感受吗?她可以给我所需要的吗?”

亲密关系

忽视型缺爱者渴望被爱,但是由于缺爱久了,他们可能完全回避恋爱,不跟异性接触,或者只偶尔享受一下暧昧与浪漫,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里去。

他们可能会找很明显不会或者无法跟自己关系持久的人发展关系,因为他们内心根本就不觉得关系会持久。他们没法适应持久稳定的情感关系,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缺爱、混乱的依恋内心。

“我容易被已婚者、孤僻者、还有看起来就只是玩玩的男人所吸引,因为没有那种需要一直在一起,装着相亲相爱的负担。”

即使有人对他们非常好,他们还是感到无法摆脱的情感缺失,内心对情感的强烈需求总是无法满足,经常因为一件小事而陷入强烈的失望。

忽视型缺爱者对恋人的要求有时显得太高了,需要对方把自己当婴孩般全方位体贴照顾。而且他们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希望自己什么都不用说,对方就完全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并且充分满足自己,否则就感到十分失望、受伤,甚至因对方没有猜到自己的想法而生气、愤怒。

由于早期情感需求没有得到基本满足,他们对其他方面的需求标准大幅提升,好克制和补偿情感缺失的黑洞。然而,黑洞是填补不满的,恋人给的再多,也无法真正满足,即使这会儿填满了,一会儿过去,就又空了,内心又陷入了无尽的空虚。

“我给她花了所有的钱,买了所有她要的东西,最后我只能借钱来满足她的欲望,但是现在我没钱给她了,她却说我不爱她,骗了她好几年。”

而且他们对“用情专一”的要求非常苛刻,这种专一不只是对恋人与其他异性关系的嫉恨,而且还可能扩散到恋人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好。

“他对他的小侄女好,我就非常嫉妒,虽然他侄女只有7岁,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对侄女大方买礼物,我就特别生气。”

忽视型缺爱者似乎对所有人都感到失望,即使一开始不失望,最后也以失望告终。忽视型缺爱者对他人的失望,是持久的失望,内心随时都想回到自己那个漆黑的房间一个人待着,在关系中猝不及防的伤害对方,或者小题大做,然后突然冷淡、离开、分手、消失。

他看起来很孤独,

而他最终又选择了孤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