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应用之旋覆代赭汤医案:呃逆,噫气,嗳气。

 书香中医专科馆 2023-10-20 发布于四川

经方应用之旋覆代赭汤医案

导读

伤寒发汗,乃正治之法,或吐或下,则为误治。所谓解后,是指表邪已解,但脾胃气伤,以致运化失职,痰饮内生。


痰饮阻于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则心下痞硬;

胃虚痰阻,其气上逆,则噫气频作。


治宜旋覆代赭汤


和胃化痰,降逆消痞。

组成

旋覆代赭汤方: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义

旋覆代赭汤中旋覆花苦辛而咸,主下气消痰,降气行水,主治心下痞满,噫气不除;

代赭石苦寒,重镇降逆;二者相合,下气消痰,和胃降逆;

半夏与较大剂量的生姜为伍,和胃降逆化痰;

人参、甘草、大枣补中益气,扶脾胃之虚。


诸药配合,除痰下气,使脾胃复常,而消痞止噫。

本方也取去溶再煎,意与半夏泻心汤相同。


临证要点

主症: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病机:胃虚,痰阻,气逆。

治法:和胃降逆,化痰下气。方用旋覆代赭汤。

医案举例

01

呃逆

龚某某,男,70岁,干部,1964年4月21日诊。患肺结核已多年。因痰中带菌而住某医院治疗,自4月5日起


呃逆频作,暖声响亮,有时自觉气从小腹或胁肋部上冲咽喉,其气带有臭味,偶然伴有胸闷塞憋气,胃纳减少,稍多吃更不舒适,形体较瘦,性情常易急躁,大便每日两次成形,小便略黄,


曾用多种西药治疗。蒲老诊其脉沉细弦微数,舌质暗苔秽腻,据脉证分析属

肝胃气逆,

宜疏肝和胃降逆。处方:


旋覆花(布包)9g,代赭石(布包醋制三次)9g,茯苓9g,法半夏6g,

广陈皮4.5g,竹茹6g,柿蒂6g,炒麦芽6g,苏梗6g,伏龙肝30g(另包)

开水泡浸1小时取汁煎药。           3剂。


4月24日再诊:服药后好转,呃逆明显减轻,饮食略好转,二便正常。脉沉弦数,舌质正常,

苔减退,

续宜和胃降逆,原方加宣


木瓜3g、降香1.5g,

3剂。


4月28日三诊:服上药1剂后嗳气已平,亦无气上冲现象,纳谷尚少一点,因肺部不健已多年,轻微咳嗽,有少量泡沫痰,脉弦细有力,舌质淡苔薄黄腻,逆气已平,宜调肺胃,疏利痰湿善其后……服后嘱以食物调理,停药观察,病未复发。(《蒲辅周医案》第39页)



原按:

呃逆为胃气失降,肝气上逆之故。

首当分清虚实寒热及有无兼夹,哕声响亮频密相连为实,若声音低微半时一声为虚。

暴起多实,久病多为不良之兆。

寒者口和身凉,逆气清冷,舌淡,脉沉迟;

热者口渴烦躁,舌红、脉滑数;

夹食则有脘腹胀满等象。

该患者性素急躁,心情不畅,引动肝气上逆,故胃气不降而为呃;

肝脉循少腹布胁肋,厥气横逆,所以自觉有气从少腹或胁肋上冲,频频发作。

其脉沉虽细而弦微数,其纳虽减而舌苔却现秽腻,

属实非虚,但亦非有形之实邪为患。蒲老以

疏肝和胃降逆为治,

借用旋覆代赭汤灵活加减,

因中气不虚,故去参、草、枣,

加陈皮、竹茹、茯苓、苏梗、柿蒂、伏龙肝等,和胃理气,

投3剂后呃逆明显减轻,继用原方加

降香、木瓜

续服三剂,诸证皆愈。说明治病分清虚实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02

噫气不除

王某,女,40岁。患者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经常感到胃脘痞满,


嗳气冲逆频作,

尤以进食后,痞满更甚,必待嗳气后安,大便稀软,食纳稍差,舌质胖嫩苔白,脉象弦滑。

拟方旋复花代赭石汤加味:


旋复花9g,党参9g,法半夏9g,代赭石15g,炙甘草6g,

大枣12g,枳壳9g,广木香6g,厚朴9g。


服5剂后痞满嗳气减,进食后无胀感,食量增加。


继服5剂,症状消失。后以调理脾胃,巩固临床疗效。[新医药学杂志,1977,(6):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