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荒诞与悲凉:甲午战争的背后

 激扬文字 2023-10-21 发布于四川

孟尼利克二世(1844-1913

东亚大陆上中日战争如火如荼时,遥远的非洲东北部也在蔓延着战争之火。189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埃国君主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公告:“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一切有力量的人都跟我来吧!”激励军民积极备战,同仇敌忾。埃塞俄比亚军民众志成城,用落后的武器装备迎击意大利侵略,两年奋战,意军损失惨重,狼狈而归。

此役,“欧洲列强”意大利在埃惨败,成为整个世界的笑柄,连大清都嗤之以鼻。

五十步笑百步。

大清气数已尽,是该亡矣。

亡在何处?不在肌理,而在内髓。

先说说这一年的特殊性。说到甲午年的不同寻常,不是因为中日开战,而是因为一个人——大清国的慈禧太后。按照古人过虚岁生日的传统,慈禧这一年六十岁,凑个整数不容易,老太太决定奢侈一回。提起庆生这件事,简直成了慈禧不愿触摸的伤痛:四十岁那年,日本兵犯台湾,仗是没打,赔了对方五十万两银子。时隔不久,她唯一的儿子同治驾崩,气氛不对;五十岁那年,中法战事又起,福建水师在战争中一败涂地,没心情;轮到六十岁了,眼看要过个消停年,日本又过来砸场子了。那么,三十岁呢?三十岁之前的慈禧压根还没熬到可以随心所欲过生日的地步——至少还有一个大清国的监事:慈安。

所以,这一次老太太豁出去了。

大清国混到这时候,早已是财政赤字、入不敷出,即使如此,爱面子的慈禧也要体面一回,挪用军费也要修缮颐和园。为了能过一个舒心的生日,旅顺危在旦夕之际,老太太放出狠话:“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这句话通俗易懂,传唱度高,影视剧中也常能听到。此时管钱的户部尚书是翁同龢,管打仗的是北洋大臣李鸿章,一个是财务主管,一个负责要钱,本来就没有共同语言,更要命的是,两个人还是仇敌(二人家仇恩怨,见前文:)。

翁同龢(1830-1904)与李鸿章(1823-1901)

据翁同龢的门生王伯恭在《蜷庐随笔》中所说:“是时张季直(謇)新状元及第,言于常熟(翁),以日本蕞尔小国,何足以抗天兵,非大创之,不足以示威而免患。常熟韪之,力主战。合肥(李)奏言不可轻开衅端,奉旨切责。”可见,当时清国还摸不清日本实力,哪怕是张謇这样的状元之才。而作为大清的两位股肱之臣,翁同龢、李鸿章又是一对天敌,意见常有抵牾。其时坊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之语,讲的就是此二人。

于是,清军在战争中出现了讽刺的一幕。本来作战能力就差,好不容易有一枚炮弹击中敌舰,结果日军捂着耳朵等了半天,炮弹压根没响!连打不中更是正常发挥,是谓“夷炮恒中我,而我不能中夷”

这还打个什么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军火质量有问题。

为什么会有问题?原因很简单——没钱。

反观日本,从天皇到百姓,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的就是举全国之力,痛痛快快跟大清干一仗。为了凑足军费、鼓舞军心,日本天皇连作秀手段都用上了,一日三餐只吃一顿,让全国百姓一睹其决心,天皇这样不惜一切代价,为的就是胜利。

一边卧薪尝胆,一边歌舞升平。

两边一对比,正能量的效果就显出来了。

丁汝昌(1836-1895)与方伯谦(1854-1894)

决策层有铺张浪费的毛病,下面的将士则有生活作风问题。据说,北洋水师圈子里有一个花边“旧闻”,丁汝昌和方伯谦本是同事,却因为一个青楼女子成了情敌,到底是谁最后胜出呢?很多人一定会猜丁汝昌,因为他官大。其实不然,从照片就能看出,方伯谦年轻潇洒,人又长得帅,典型的奶油小生。再看看丁汝昌,不提也罢,就算如实描述,也容易被说成毁谤,或是人身攻击。在这种先天条件的对比下,丁汝昌只能拼内涵。可惜老丁没考虑全面,做妓女的有几个会注重你的内涵,况且真拼起来你也未必真就是小方的对手。于是,作为上司的丁提督,在追求妓女一事上,输给了自己的下级方伯谦。

没面子啊!

战场上跑得快,生活方面方伯谦绝对是个人才。身为海军舰长,方先生不但违反军纪在陆上购置房产,还娶了姨太太,外边又不缺红颜知己,有这等艳福,谁还愿意去死?不跑回来才怪(方战后被斩有历史争议)。自古文不爱财、武不畏死,国家才有希望,但此时之大清,一个都不沾边。

因此,有学者指出,清廷甲午溃败,败在全国腐败。

作为大清军事统帅,李鸿章对此也发表了看法:“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酿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靡费为疑,至以购船购械悬为厉禁,一旦有事,明知其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至一发不可复收。战绌而后言和,且值都城危急,事机万紧,更非寻常交际可比。”

质言之,是根深蒂固的体制问题。

除了体制与作风问题,其他地方就无需检讨?

对此,老李依然有话说:甲午一战,中国之所以惨败于日本,主因在于“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也就是说,和日本以举国体制发动战争相比,中国并未全国动员。这一点,在西方媒体中得到验证:甲午之战,“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战与和都是老李主导,这锅他不背谁背?

旅顺港北洋水师全家福

前领导狼狈至此,平时出尽风头的袁世凯,此时身在何处?

答曰:在辽东帮周馥忙活后勤,职位是“总理前敌营务处兼筹转运事宜”。头衔听上去很牛,其实也就一打杂的,其上司正是湘军仅存的大佬刘坤一

连打理粮台都是副手,跑龙套的干活?

嗯,是这么个情况,还是老本行。

作为李鸿章一直以来“印象不错”(李:“伊藤与我交好,异非虚伪的好朋友,伊藤博文后来和老李谈话时,问到袁世凯现在做何工作。李鸿章说,小差事,不值得一提。伊藤追问什么差事,李如实相告。伊藤遂“肃然起敬”道:连袁这样的人都无足轻重,看来贵国真是人才多啊!

自回国以来,袁世凯闷闷不乐,对李鸿章也颇有微词。话传到李鸿章耳朵里,他也慢慢疏远了这个十多年的老搭档。若非袁世凯托堂弟世勋暗中活动,李鸿章在他回来不久,就已经把他又送到朝鲜了,连职位和名称都没变。袁世凯一口回绝,打死都不去!不去就不去吧。李鸿章便给他安排了一个给周馥帮忙的差事,同时也把战败的委屈和责任主动分给袁下属一部分,两人的关系走向短暂的低潮。

韩国史学界认为:“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这是一场在东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

抛开宗主国的概念不讲,这种说法还算客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