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

 萨拉的笔记 2023-10-21 发布于广东

今天跟一个宝妈聊天,她很苦恼地说,有一天娃跟她讲以后再也不想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了,因为对于孩子们的回答,语文老师只要觉得跟标准答案不相符,她就会说思路不对,要跟着她的节奏去想,她也从来不鼓励大家!

我忽然想起娃儿之前的班主任,那些时间孩子们都是热情高涨的,因为大家都很期待也很喜欢上语文老师的课,因为这个老师会发散孩子的思维,无论是怎样的回答,老师都会想方法鼓励,所以她们在课堂上都非常积极。

也许是因为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像文章开头的老师那样,我们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教法,所以觉得没什么!一般的语文课堂,都是给你一个主题,打个比方,假如这个主题叫做“爱,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思考过或者讨论过的一个主

回忆一下我们传统的方法论,在学校里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就是给一篇文章,接着开始按照阅读理解的方式,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情?老师让你带着问题去思考,找答案!接着你有可能会有更深一层的思考,比如,老师问你,透过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为什么?

有些老师可能会教你再深一层的东西,比如人文美育,老师可能会告诉我们这个人是谁,比如说是曹操,孔子,他们是什么时期的人?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朝代在哪个国家,总结来讲,这个人的故事,他是一个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他有什么特征,会有哪一类型的知识等。基本上都是传授式为主,大部分都是老师的观点,老师的知识储备决定了孩子的思维!

俗称的填鸭式,虽说现在都是提倡教师们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只是引导的角色,大环境下,很多的老师依然是按照传统方式来进行授课,这是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

这又让我想起英王亚瑟和他统帅的骑士举行会议时,大家不分上下席位,围着圆桌而坐,由此得来的“圆桌会议”。为什么是圆桌,因为这种会议给人和谐的闲聊,融洽的气氛,亲切的关系。也就意味着一律平等和协商的意思,其实如果教育上也能够有这种方式,对于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平等交流是挺好的。

现在的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在网上看到的新闻不管是真是假,一看到自己觉得不合理的就开始评价,哪个说得有道理就跟风,完全不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发布新闻那些人的动机等。

由此可见,要尽早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光靠学校的老师是不行的,作为家长的,要学会引导,平时多提问,日常也要多积累,多阅读,只有知识面和阅读面够广,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

又想起有老师曾经就以下几个问题,层层递进的方法问孩子们,透过不同的例子和故事,引出孩子对于“爱是什么”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假设你特别会游泳,旁边有掉水里了,你有能力去救他,你要不要去救他?

第二个问题,同样的情况下,你特别会游泳,旁边有人掉水里,但是这时候你要去参加高考,你要救他,可能你高考就考不了了,这个时候你救不救?这里讨论的是什么?生命更重要还是前途更重要?你说救和不救不重要,但是你得告诉我为什么?

第三个问题,也许你在第二个问题的时候特别纠结,所以现在需要一个简单的方式,我现在给你个网站,把50块钱捐给非洲小朋友,你可以救他一命,打一针疫苗给他,或者给他买一顿饭。这种做好事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好?接着我提一个要求,既然做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我希望你能把你所有的积蓄拿出来,能救几个救几个,你愿不愿意?你干不干?

如果你愿意这样做,那我接着问你:把你家房子卖了,你睡大街,你就拿出10万,20万,30万来做这个事情。你觉得可行吗?你要不要去做这个事情?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不干了?为什么?

这个时候老师提出:那爱到底是什么?

有些人很厉害,他可能就会说我认为,爱可能是有远近之分,爱可能有时候会有成本考虑的,通过这样提问的方式,引导你发现并总结出来的爱这个问题你会记一辈子比在传统课堂上老师直接告诉你答案更有意义。

老师通过这个过程去引发孩子思考,希望孩子能够多维度地去想这个事情。人的元认知很重要,这些需要思考的深度其实并不能靠老师灌输给你,而是要靠激发的,老师就是激发孩子这种潜能的人。

希望这样的老师能更多一些吧,如果没有,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多学习这种方式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