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与春天同行 2023-10-22 发布于青海

24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唐 故宫博物院

原《兰亭集序》是晋代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公元 353 年),写出的“天下第一行书”,后人曾点评“飘若浮云,矫如惊龙”。冯承素版虽为临摹,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

在卷后,元代书法家郭天锡点评到:“毫铓转折,纤微备尽,下真迹一等。”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也有诗吟咏此本:“底从骏骨辨媸妍,定武椎轮且不传。赖有唐摹存血脉,神龙小印白麻笺。”

25 欧阳询《梦奠帖》卷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唐 辽宁省博物馆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纸本行书书法作品,共七十八字。书法笔力苍劲古朴,用墨淡而不浓,以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用笔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侧锋入纸,起笔无不锐利,尽显魏碑笔法;二是不受初唐书法化方为圆的柔和之风影响,转折顿挫重而方,如怪石嶙峋。结体修长,一目了然。欧阳询不在意从横向上进行发展,因此在行距上显得特别疏朗,每字向下舒展时,将字距拉开,使这一纵向发展显得天地开朗。竖画挺拔坚韧,在每一字中起着砥柱作用,使每一字的骨格坚挺起来。

从章法看,《梦奠帖》是两种书体的结合,即行书入碑,或曰碑体行书。取魏碑为骨格,使每一个字气势开张、伟岸;以行书的笔意来调节,绵密活泼又连缀其中,刚劲活络,活络而不失骨力。这种做法避免了碑体楷书的平板,显得更加密切、多姿多态。并且,多靠单字造型调节章法,以部首移位和比例倒错来调整字形结构及通篇章法。如帖中“彭”由左右结构变换成半包围结构,这种调整使得全篇章法更为紧凑。

卷后题跋,诸家赞誉极高。元代书法家郭天锡跋: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水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26 国诠《善见律》卷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唐 故宫博物院藏

纸本楷书,唐人小楷上乘之作。经书工整,结构严谨优美,笔画挺拔腴润,行笔遒劲舒展,饱涵隶意。全篇一气呵成,造诣精湛。用笔精妙绝伦,无点滴油滑轻浮之感和张扬外露之态。横势起笔露锋,稳健自然,朴实直率。全文二百六十余行,四千四百多字,一笔不苟,整齐匀净,表现了书者虔诚的心境与深湛的功力。后幅有南宋书法家赵孟頫、明朝书画家董其昌等名家题跋,赞誉极高。

27 怀素《苦笋帖》卷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唐 上海博物馆

草书,两行 14 字。字虽不多,但技巧娴熟,精练流逸。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用笔圆转劲拔,笔意洒脱而不失矩度。或因禅修苦寒美学,怀素的书法线条多纤细、瘦长。

章法形式上,全文上疏下紧、上轻下重、上放下收,形成一种“两段式”的视觉感受。用笔速度较快,挥洒自如,且增加了提按对比,比如“笋”与“常”,二字反差鲜明,但无论其速度变化还是轻重变化,都基本上控制在中锋运行的状态上,故其线条细处轻盈而不弱,重处厚实而不拙。另外,书写极具空间节奏特征,字与字的穿插争让关系已进入到两字之间的字内空间,字形上也相应增加了外形轮廓大小对比和内部空间疏密对比。

明代收藏家项元汴跋语:“用笔婉丽,出规入矩,未有越于法度外畴。”清代鉴赏家吴其贞《书画记》评曰:“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

28 杜牧《张好好诗》卷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唐 故宫博物院

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纸本行书书法作品,共四十八行,每行八字不等。全篇书法笔势放纵,风格雄健,很有魏晋书法的古朴风度用笔上遵循唐代宗法二王主流,如“高”、“殊”、“云”等字可以明显看到王羲之《圣教序》的影子。墨迹笔画粗细对比强烈,提按动作夸张,瞬间完成动作转换。质重沉厚与轻灵飘逸在杜牧笔下同出,平添新奇。

整幅作品由温和转而粗犷,大约从第二十五行开始变化。书法开篇,用笔精细,仿若抹尖了笔锋细腻的刻画,一副一本正经、谨慎从事的样子,显出放不开迹象,线条如胶住一般,又如卷刃一般。例如“牧”、“故”、“好”字的右部,转动无力,收束紧张,停顿勉强,甚不明快。第二十五行起,书写用笔走向大胆、真率,不再是尖细地笔锋行走,而是有分量地戳入,中、锋并用,妍中有险,柔中有刚。譬如“忽”、“凋”、“身”诸字,凡转折处皆按出棱角,显得特别刚硬。和前面相比,书者也带来了一些粗糙痕迹,却给人以自然、质朴、粗犷和浑厚。如“楼”字,运笔似不经意,转折自如,一气呵成。在用笔率真大胆的同时,用墨仍然是湿润饱满的,甚至还用了些许淡墨,在湿润中伴有迷迷蒙蒙的晕化效果。

全篇质朴,笔迹浑厚、随意,同时带有杜牧歌一般的格调,尤其是后部分,挥洒自如、放纵多姿,从中可感受到杜牧本人的明朗健爽。清代鉴赏家顾复在《平生壮观》中作此评价:“牧之此诗,纸墨颇佳,书欲成舞。”

29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唐 辽宁省博物馆

王羲之一族书法历来为人称赞,这份书法是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 年)王方庆所进王氏一门书法真迹为底本勾填而成,有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献之《廿九日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荟《疖肿帖》、王慈《郭桂阳帖》《得柏酒帖》、王志《一日元申帖》等帖,全摹本亦称《万岁通天帖》。该帖勾填完毕后,原本又退还给王方庆,早已失佚,现仅存此勾摹本。以勾摹之精、出处详明而倍受重视,为后世研究东晋书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东晋琅琊王氏一族,辈出书法家,上文提到创作《伯远帖》的王珣,与王羲之同出一族,是王羲之的侄子。王氏一族书法特点各异,王羲之笔势委婉含蓄,朴厚而多隶意,殊少遒美俊逸之姿。王徽之《新月帖》以行楷为主,挥洒自如,笔法多变,妍美流畅。王献之《廿九日帖》新创书体“破体书”(大令体,一种三合一书体,草中有楷,楷中有行)书风,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王僧虔书法体势方扁厚朴,用笔沉稳工致,韵意苍劲老到,恭谨而端丽。王荟书法笔锋刚健挺拔,极有力度,神韵清和秀雅,独具一格;风格与其本人恬虚守清、不慕荣利的人品相映照。王慈书法纵横挥洒,爽朗正气。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王氏一族家风底色是立德、立功、立言,在王氏诸人书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明代书画家董其昌高度点评《万岁通天帖》,在卷后留有题跋:“观此帖,云花满眼,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42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唐 西安碑林博物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笔画细劲挺秀,兼有牵丝映带,给人以干净利落的同时带有清新飘逸之感;结字略宽,结构疏松而不虚散,增添了结构上的空灵美感;章法上横有行、纵有列,给人以规整严谨的感受,同时由于笔画、结体的灵动多变,给人以严谨的同时又有舒和的美感。

字形结体稍宽,结构稳健端庄,连贯的笔法将结构规整于方正,具有方正之美。碑中一部分字形略扁,兼有隶书的宽博端稳之美,笔画之间的牵丝映带致使气韵流通,整体疏朗清畅、散朗多姿略带六朝遗风。点画除碑额笔画略粗,正文整体笔画普遍偏细,笔画虽细但非常挺健,细劲又温润,虽“骨多肉少”但无“筋骨外露”。字形中的“横、竖”笔画虽弯曲弧度较小,但是并不是“横平竖直”,图中例字中横画头尾加重,中间笔画由于对比呈现出一种“向上拱”的形态,给人一种“拱桥”的形象美感,又像一张被拉开的弓,整体线条表现出一种“韧劲”,虽细但极具力量感。

国宝传奇:大唐盛世下的不朽国宝级书法作品

碑中长横、长竖、斜钩这类笔画尽管长度突出,但是在力量上毫不逊色,有弧度的横竖笔画以“韧劲”代替了“刚劲”,似春华之扬枝,笔画的细劲更加说明了书者对结构掌握的精确以及书写时腕力的稳健。

笔画有行书、草书中的牵丝映带,很多字形呈现出书者宗法“二王”的痕迹,字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流动性。说明书写速度较快,行笔干脆利落,并没有一味追求唐楷典型的提按顿挫,去完成字形上的端稳,而是注重自我的书写节奏,注重自然书写时留下的快慢痕迹。有行书意味的字形不仅结构严谨且线条有质感,可以看出书者技法的娴熟,意随笔转,线条行云流水般温润秀雅,线条游刃有余潇洒率真、利落干脆不失飘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