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书复习资料雨天版

 悠闲龙夫 2018-03-13

行书复习资料雨天版

(2012-07-05 10:44:5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08a89301017430.html

1.行书:又名行押书,押即花押,俗称签名,南阳羊欣将行书称为行押书.

2章程书:即钟繇初具规模的楷书,用于章表笺输,以其有程式可以效法,故名.

3行书的名称:行押,草行,行草,半行草,真书,正行,行隶,行字,行楷,行篆,行分,总共11祌.

行书名称最早见于何时?汉末。谁对行书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张怀瓘《十体书断》

行书之名始见之晋代,产生于汉末,世传行书为刘德升所创.

行狎书:即行书行与端坐之楷书相对而言,狎谓亲昵,行狎取草草不恭之意.

书卷气:黄庭坚称苏轼的书法“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也”,这就是后人推崇备至的“书卷气”,“士气”。

4徐疾:又称迟速涩急是体现书法节奏与变化的重要的技法之一.汉代蔡邕曰:书法有二,一日疾,一日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5尺牍;文体名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简,长一尺,故称尺度,主要用于作书信,亦用于抄写书籍,文牍,后世以尺牍称书信,亦指风格洒脱的书法形制.

6神龙本<兰亭序>:此本横69.9厘米,纵24.5厘米,原题为唐摹兰亭,因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又称神龙本.

定武本<兰亭序>:相传是欧阳询临本刻石,北宋历庆年间发现于定武因而得名.

7势:本意是指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趋向,在书法理论中,与势相关的术语很多,如笔势,体势,气势,顺势,逆势,仰势,侧势,涩势等.

8肥瘦:是表现行书线条节奏变化的一面,肥则厚重质实,瘦则轻灵飘逸,肥瘦相映才能产生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的艺术效果.

9断与连 断:是为了将笔画交代清楚,朱和羹<临池心解>曰作书需笔笔断而后起,.言笔笔有起 耳.断又9是相对静态的表示,是含蓄是内蕴是收敛. 连;是笔画之间的牵丝映带,是为表达一以贯之的气势.

10王羲之字逸少,山东琅琊人.她的行书分三类,一是尺牍手札是王羲之作品数量中最多的一类,二是行楷作品.三是后人集王字而成的作品<集字圣教序>代表作<集字圣教序><姨母贴>><<兰亭序>>,<<快雪时晴贴>><,二谢帖>><<平安.何如,奉橘帖王羲之尺度的特点:<<姨母帖>>是王羲之的早期作品,风格古雅醇厚,尚有浓重的隶书笔意,从中可以看到右军早期书风即行书演变的过程.帖中前两行用笔较迟缓,线条粗重朴拙,笔势不太连贯,与一些楼兰文书的写法相近,如<九月十一日残纸>.后四行行笔较快,有欹侧之态,奈何顿首写成了草体,此帖笔法较单纯,适于初学,亦可由此上溯至汉代简牍行书,帖中姨母二字抬头,以表敬意.<快雪时晴帖>为三希之一,用笔以中锋为主,笔酣墨畅,沉着厚实,骨丰柔润处多有盛唐行书肥美之态.<平安帖>用笔中侧峰结合,跳跃性较大,风格生动活泼.<何如帖><奉橘帖>是典型的内餍骨书,中宫收紧,笔画瘦劲,骨力极强,唐代欧阳询的书法多有与其相同之处.<丧乱帖>此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痛苦不安的情绪,因无意于书,估书法越见自然.用笔结字与    <兰亭序>相比略带古意.此帖笔法精妙,结体猗侧取姿,有奇 潇洒之致,是王氏创新体势的典型之作,帖中出现了二三字相连的字群,即为小王创破体书的基础.情动形言,取会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此帖的整体气势线条都很跃动.

兰亭序简称<兰亭>又名<锲帖><临河序><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所书.<兰亭序>就是在”五合交臻”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书谱>>称赞它是”思逸神超”之作.它是王羲之新体形书成熟的代表作,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特点:<<兰亭序>>用笔以中锋为主,劲健飘逸,清雅奇绝.偶有侧锋肥笔却毫无重浊之态,与<<孔侍中帖>>,<<丧乱帖>>的肥满美润不同.结字”缜密与疏散同体”,以斜画紧结者居多,章法,总体上是行距大于字距,但前半段行距稍大,后半段随着书者感情的发展而越写越密.字字独立,神气内敛,是重骨力的内  型书法.与其相对应的是重筋力的外拓型书法,如献之,张旭,怀素的草书,米芾,王铎的行书.<<兰亭序>>不依靠字与字之间的牵丝呼应,而是以含蓄的出锋达到行气的贯通,全篇以字的大小,正奇,肥瘦求得变化.

《兰亭序》笔法章法特点:

笔法:用笔以中锋为主,劲健飘逸,清雅奇绝。偶有侧锋肥笔却毫无重浊之态,与《孔侍中贴》《丧乱帖》的肥满美润不同。用蚕茧纸,鼠须笔写成,茧纸嫩滑,故墨精皆在笔画之内,鼠须笔劲而滑利,故笔迹遒媚峻拔。

章法:总体上行距大于字距,但前半段行距稍大,后半段随着书者感情的发展而越写越密。字字独立,神气内敛,是重骨力的内恹型书法。不靠字与字之间的牵丝呼应,而是以含蓄的出锋达到行书的贯通,全篇以字的大小、正奇、肥瘦求得变化

《集王圣教序》的书法特点

所收王字较全,为适应碑的形制对原字做了修饰,章法变得匀称整齐,重复出现的字变化较少,拼合字之间缺少呼应,气息较弱。采用稿书中的纵引之势,字势欹侧,充满动感,结字多仰左抑右。

11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大王第七子,世称王大令,《鸭头丸贴》,《十二月帖》,《中秋帖》,<<地黄汤帖>>,<<东山帖>>,<<中秋帖>>与大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被乾隆称三希,<<十二月帖>>被米芾称为天下字敬第一帖.<<淳化阁帖>>被称为帖学之祖.

<<二十九日帖>>,该帖用笔不激不厉,书法方整沉着而不失流畅闲雅.撇捺存翻挑之态,气势开张,为遒整的字态增添了几分潇洒的风姿.

<<鸭头丸帖>>用淡墨干笔,一气呵成,结字欹侧遒紧,融笔画与使转之中,线条圆转,酣畅,寓柔为刚,行似万岁枯藤,是外拓筋书的典型.此帖书写贯畅,应是临写本.

王献之对行草书的贡献。王献之性格峻整,为人“高迈不羁”。他的书法总体上不出羲之樊篱,但又不落窠臼。王羲之变化右军行、草书,创作草书新法,他作书兼行带草,用笔外拓,增加了笔画之间和字与字之间的牵丝呼应,书风纵意多变,富有情趣,时人目为“破体”。这种行草写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献之笔法更加流畅轻灵,更适于文字书写的发展方向,拓宽了行书的发展道路,后代纵逸一路的书风多于他有关,张旭、怀素草书,米芾、王铎的行书。

12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著作<容台集><容台别集><画旨>,<画眼><画禅室随笔>他的书法理论主要在<画禅室随笔>中>.书法特点:他的书法是典型的贴派,尽显江左风流,擅其楷行草书,他是集成在二王书法传统的基础之上,吸收前代名家之长,形成兼行带草,自由洒脱的书法风貌,其行书萧散古淡,秀雅平和,其作品中的空灵和书卷气为人称道,他的用笔富有弹性极具韵味,借鉴了颜真卿<争座位稿><祭侄文稿>的笔法,并融入了怀素草书的圆劲和米芾行书的跌 .在章法上,董其昌采用了<杨凝式<韭花帖>的流朗布通,增加了作品的淡意,如<菩萨藏经后序>董其昌的行书风格对明清贴派书法影响极大.

13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著有<<松雪斋文集>>,<<松雪词>>,<<尚书集注>>,<<琴原律略>>,<<印史>等. 赵孟頫学王取得的成就。

赵书正因“避难从易,变古为今”才具有既精美又实用的特点,才具有涵盖五百年的强大生命力。

14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行书墨迹<<梦奠帖>>,<<张翰帖>><<卜商帖>>,因多涉及历史事实及人物,被称为’’史事帖’’.

15 .二王书法的比较

 总体上看,二王书法各有所长,张怀瓘曰:”父得灵和,子得神骏.”小王书写速度较快,骨力不及大王,艺术情趣剩大王,后人称大王书法为内  骨书,即用笔多”以点画为形质”而暗含流动之意,字势刚健稳重,端美静穆;献之书法为外拓筋书,即笔势连贯,多以使转为形质,字势宏放酣畅,神采飞动,此后,二王书法成为行,草两大系列的源头.王羲之行书将通俗的高行笔法加以改造,进一步增加了纵引笔势,突破了草书以单字为造型单位的旧法,甚至二三字相连属,形成更流美实用,且利于抒情的新体行书.献之拓宽了行草书的发展道路,他的笔法更加流畅,轻灵,书风纵逸多变,富有情趣,更善于表达书家的才情,风神.后代纵逸一路的书风多与王献之有关,如张旭,怀素的草书,米芾,王铎的行书.从行草书的风格上看,王羲之内  ,王献之外拓,这两种风格成为此后行草书两大系列的源头.

16临摹的基本笔法

学习行书,临摹是必经之路.临摹之前要先读帖,读帖要仔细观察,临摹要准确,临帖先须注意用笔,笔法虽多,但不外乎起,行,收这三个步骤.起笔有藏锋,露锋,方笔,圆笔之分,以楷法入行者多以方笔露锋居多,以篆法入行者多以圆笔露锋居多.王羲之行书从隶书,楷书中来,故多以方笔起笔.行笔是线条的中段,也是表现骨力和韵律的关键所在.初学行书者往往只注意起笔与收笔而忽略了行笔,造成中怯.古人收笔,最讲究”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收笔既是一个笔画的终结又是另一个笔画的起点,收笔的同时也是调整笔锋的过程,如果笔锋调的不好,就会影响下一笔的书写,一些出锋的笔画,出锋方向要与下一笔起笔的方向相呼应,这样才能做到笔断意连.写行书时运笔的速度比楷书快,只有快捷准确的调整笔锋,才能写出富有神采的线条.

17 行书在书法艺术发展中的发展和意义

  参合各体之长,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可辨可识,书写便捷,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逸笔抒情,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心理.

18 行书的特点

  放松楷法,书写增速; 露锋入纸,中侧互用; 笔意萦带,牵丝往来; 圆转代方,点画简化

19 行书的用笔方法

  用毫得当,一般以只用毫的三分之一处为度,最重要的按笔也不宜超过二分之一; 行笔迟速得宜; 笔笔送到; 欲横先竖,欲竖先横;  牵丝不粗; 转锋如筋;  纵笔展放; 搭锋变化;  接笔轻捷;  围笔流畅; 翻笔生动;  顺应自然.

20 行书的结体特点

  重心平稳,欹正相错;  开合伸缩,疏密得宜;  随行变化,同字异构;  偏旁灵活,老父锲幼; 离合生让,大小变化;  行异相同,毋使重复;  笔画变化,协调和谐;  合理用”点”,恰到好处;  变化不怪异,力求自然

21 行书的贯气方法有两种,一是以行求势,即通过临摹.体味碑帖而摸索出其中内部的各种规律;另一种是因势生行,即在熟练掌握前人各种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最好于规律中获得自由,从而达到一种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界.以行求势.要求结体精熟,笔法精到.结字在心,笔法在手,心手合一则神定实而有余韵.因势生行.要求作书者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22简述元明清时期帖派行书的发展状况。

元明时期,帖派书法走向兴盛,其中行书占有很大比重。(赵孟頫)

明初书坛因政治气氛严酷而缺乏生机,统治者反对宋人尚意趣的书法观,推崇功力深厚的赵孟頫书法,以沈度兄弟为代表的“台阁体”盛行。

清代初期,帖学依然兴盛。行书方面,康熙朝因玄烨好董其昌书法,遂使董书大行于世,乾隆朝,弘历喜爱赵体,赵孟頫之书又风靡天下。

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期,碑学兴起,帖学渐衰。

23简述清代碑派行书特点及代表书家。

内涵相对于单纯的帖派要丰富许多,多将北碑,隶的笔法融入其中,增强行书的骨力

阮元、何绍基、翁同和、沈曾植、康有为。

翁同和 点画浑厚,老辣苍劲,端严凝重

沈曾植 以隶书和北碑的笔法写晋唐行草,又避免牵连和流畅

1、以《蜀素帖》为例,分析米芾行书的特点及其渊源?特点:《蜀素帖》风格接近褚遂良,包含了丰富的技巧和精神内涵,但不像他书风成熟后的作品那样飞腾跳跃、偏师独出。米芾主张用笔“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蜀素帖》笔法丰富细腻,行笔干净痛快,自然洒脱,很好的体现了米芾的笔法特点。另外,《蜀素帖》结体多变,打破了前人的结字法则,字势欹侧,险中求稳。左右结构的字中宫收紧,两旁高低错落,非常生动,章法上字与字之间不相连属,靠欹侧体势带动全篇。渊源:米芾学书经历了一个“集古字”的过程,他先从唐人书法入手,结构上有欧体的中宫收紧,外形竦削的险势;用笔上,将唐宋名家的个别笔法强化,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另外,褚遂良对米芾的影响重大,褚用笔、结体的率直、自然、多变,米芾都有很好的借鉴。后来,米芾听从苏轼的建议改学晋人,尤得力于王献之,其书风渐趋雅化。

2、如何用墨?以新笔为例使用之前要将其笔毫全部泡开,再用宣纸吸取水分。蘸墨要从笔尖蘸起,使笔毫渗透而笔身仍保持挺健,切不可将笔随意按在墨里,这样笔毫中含墨太多,毛笔会变得软弱难用。用墨的浓淡对作品艺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浓墨写出的字厚重,饱满,质实。但用墨也不能过浓,一则书写时不流畅,二则浓墨用不好会显得浊气。浓墨写出的字空灵,可用墨过淡字又会苍白无力,缺乏神采。

3、简述李邕的行书特点?李邕书法初学二王后将萧散简净的晋人书札体变为欹侧沉雄的碑版体,李邕行书的总体风格是从瘦硬流便向厚重稳健发展。其行书用笔雄健浑厚,一点一画皆沉劲入骨,李邕行笔时多按少提,笔俊度缓,势方韵圆,坚劲含蓄处纯属王字一派,或出于《圣教序》,复受雄浑、茂密的盛唐书风陶染。李邕行书的结体全从《圣教序》而来,采用了重心下压的方法,结体稳重厚实,字形欹侧取势,形成了“北海如象”的特征。

4、颜真卿行书有何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他的行书对后世的影响?1】特点:颜体行书以壮美为特征,一改东晋至初唐以来清劲秀雅的书法风格,天真烂漫、豪爽纵逸,朴茂丰润、宽宏博大,出奇巧与拙实之中,成为继二王之后书坛上的第二次革命。【2】形成:颜真卿书学二王、褚遂良、张旭等。吴德旋说鲁公书结字用河南法,而加以纵逸,故是大令笔。母亲一门善书法,其中最著名的是殷仲容,善榜书,真卿父辈的笔法全出于他,他对颜有很大影响。另外,颜氏世代擅长小学,颜小时候受古文字影响,其审美观亦受篆籀笔意的影响。【3】影响:柳公权、杨凝式的行书都深受颜公的影响。宋四家对鲁公莫不心幕手追,皆得其心法而各成雄杰。其后,学以上又不胜其数。清代傅山、刘墉、何绍基等人的行书也从颜体行书而出。

5、苏轼《寒食帖》艺术特色:苏轼的书风特征,在寒食帖中得到发挥。通篇用笔爽利、字形肥扁、大小悬殊、异常醒目确非常自然。寒食帖用浓墨写成,字间黑白对比强烈。用墨极丰而气聚笔提,成为难得的肥劲之书。而轻力的细笔画,与粗笔相呼应,更显精神。寒食帖是苏轼书法艺术的顶峰1起笔干净利落。苏字肥厚。行笔中侧锋并用。收笔多粗壮短促。2结字中的字多结体肥扁。3章法行距由大变小,任其自然。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著作<容台集><容台别集><画旨>,<画眼><画禅室随笔>他的书法理论主要在<画禅室随笔>中>.书法特点:他的书法是典型的贴派,尽显江左风流,擅其楷行草书,他是集成在二王书法传统的基础之上,吸收前代名家之长,形成兼行带草,自由洒脱的书法风貌,其行书萧散古淡,秀雅平和,其作品中的空灵和书卷气为人称道,他的用笔富有弹性极具韵味,借鉴了颜真卿<争座位稿><祭侄文稿>的笔法,并融入了怀素草书的圆劲和米芾行书的跌 .在章法上,董其昌采用了<杨凝式<韭花帖>的流朗布通,增加了作品的淡意,如<菩萨藏经后序>董其昌的行书风格对明清贴派书法影响极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