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冬不如补霜降

 凤凰杏林学堂 2023-10-23 发布于江苏

文末有福利,快乐学习好帮手

蓝字关注我们  中医知识不迷路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0月23或24日交节。进入霜降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然而,霜降并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霜降有三侯:一侯豺乃祭兽;二侯草木黄落;三侯蜇虫咸俯。说明霜降时节,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准备过冬;树叶也开始枯黄掉落;动物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此时人体的阳气也同自然界的动植物一样,转向了“藏”。所以,霜降养生也是顺应自然界的收势,养“收”养“藏”

霜降节气应如何顺时养生呢?

01

霜降要“三防”

一防秋寒

《二十四节气解》中说:起肃而霜降,阴始凝也。俗语中也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因此,霜降时节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在日常起居方面,须做好保暖工作,特别要注意的是足部和胃部的保暖。

二防秋燥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秋梨、百合、蜂蜜、山药、萝卜、栗子、柿子、白果、莲藕、牛肉、鸡肉、泥鳅等;并配合适当运动。

三防秋郁

晚秋时节,万物萧瑟,容易使人忧思、消沉,须注意情志,防秋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放之时,可进行赏菊、赏枫叶、登高望远等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在漫山遍野的红黄橘绿中感受节气的微妙变化,你会发现万物从未凋零,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02

补冬不如补霜降

民间有谚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了霜降进补的重要性。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饮食调养宜平补,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古代医书中曾出现过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所以,霜降时节应少吃强刺激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火锅和烧烤食品;应多食健脾养胃的食物,如栗子、芡实、山药等;也可以泡大麦陈皮茶缓解秋冬腹泻;喝山药红枣素汤,避免油腻等。

陈皮大麦茶

【材料】大麦50克、陈皮5克。

【做法】将大麦放置于无油干锅中,中火炒至焦黄色,取出摊凉。把炒好的大麦和陈皮放壶中,加适量清水煮沸,代茶饮用即可。

山药红枣汤

【材料】红枣6粒、铁棍山药2根、枸杞20粒、桂圆干10个、冰糖适量。

【做法】铁棍山药去皮,洗后切小块,红枣洗干净,用剪刀对半剪开,放入枸杞,加入3碗水。煮沸后将山药、红枣、枸杞和桂圆放进锅中,大火煮30分钟,转至小火再煮20分钟后,加入冰糖,搅拌均匀,放置适温即可食用。

03

当令宜食

一、鲈鱼

《登南城有感示文务光王通秀才》

【宋】苏辙

田深狡兔肥,

霜降鲈鱼美。

造形悼前失,

式微惭往士。

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鲈鱼性甘温,有益筋骨、肠胃之功能。鱼鳃甘平,有止咳化痰之功效。《本草衍义》中也记载了鲈鱼有益脾肾的功能。

二、萝卜

 “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 中医认为,萝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生津、下气宽中、开胃健脾、顺气化痰之功效。《本草纲目》和《新修本草》也均有记载,萝卜能下大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生津止渴。在吃法上萝卜既可以用于烹饪美味的菜肴,又可以当水果生吃,不但清凉而且水分多,可以利尿,有益健康;同时做一些冰糖萝卜也格外有效。还可晒成风味独特的萝卜干,不仅鲜香脆可口,而且消食开胃。

三、柿子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霜降时节吃柿子,既能补充维生素,还能满足口腹之欲。清代学者王世雄将它称之为“果中盛品”。

四、秋梨

金秋正是各种梨子收获的季节。中医把梨的功效归纳为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正好适合干燥的秋季食用。胃肠功能差的人,吃梨时最好水煮之后,连同梨肉和汤一起食用。

五、百合

百合是防秋燥、润肺止咳的不二之选。味道清香,可以用来烹饪菜肴,如木耳山药炒百合,特别适宜于肺病患者食用;也可熬粥煲汤,如杏仁川贝百合粥等。

霜降寄语

霜气凝昭华,向阳心自暖。

霜降努努力,冬天当锦鲤。

在这个最适合“补”的节气里,愿您调整好状态,过好2023年的最后一个季度。

本文作者:蔡芷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