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年”来了!下月或达感染高峰

 昵称71627124 2023-10-23 发布于北京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口挤满了前来就诊的人们。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肺炎支原体感染来势汹汹,北京、上海等多地医院出现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身边的咳嗽声此起彼伏,“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话题也频上热搜。已有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消息提到一种被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呼吸道病原体。
“在新冠疫情之前,肺炎支原体每隔3——7年会有一次比较大的流行。过去三年,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然而,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免疫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伴随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今年感染人数有可能会较往年有明显增加。”

会出现哪些临床病症?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类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自行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苑鑫、涂波指出,MP是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首位致病菌。MP肺炎以儿童和青壮年常见。MP仅寄生于人类,传染源是患者和携带者,借飞沫或气溶胶传播,易在人口密集或群居场所如军队、学校和医院等引起暴发流行。
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孩子躲过了新冠,躲过了甲流,没躲过支原体。”近期,多地儿童医院人满为患,验血处的号码甚至排到300号以后。北京已经有学校发布“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的相关通知,要求出现发热症状的学生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并在家中休息,以免在学校发生传染。也有医生表示,确实在近一段时间的接诊中发现,MP感染的人数有所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MP的潜伏期较长,通常在1—3周。受访专家表示,MP的潜伏期和治疗期均具有传染性,特别是病初4~6天传染性最强,所以家庭成员感染机会多。此外,MP感染除因MP黏附侵犯粘膜上皮细胞导致的局部损伤外,还可以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引起全身其它系统症状。
在MP感染病患中,不乏一家三口接连“倒下”的案例。一位家长表示,先是孩子9月下旬出现发热症状,然后丈夫在10月上旬开始发热,自己则是在丈夫出现发热症状的3天后开始咳嗽。一家三口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
许多MP感染者初期以发热、咳嗽症状为主。除了发热、咳嗽,有受访者表示,还有头痛、耳朵痛等相对特异性的症状。
在苑鑫、涂波看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分肺内表现和肺外表现。就肺内表现而言,急性期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有咽痛、声嘶、发热、咳嗽(初期干咳,数天后可出现少到中等量痰,但一般无血痰,有时具有百日咳特点)、头痛、鼻部卡它等,严重病例可出现气短、呼吸困难。
苑鑫、涂波表示,儿童病例有时可见颈部腺病、结膜炎和鼓膜炎。一般5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肺炎不常见,5岁以上易发展为肺炎,成人大多数症状轻微或无症状,3%-10%发展成支气管肺炎,3%-4%的感染患者可危及生命。轻度MP感染引发的发热一般在一周以内,咳嗽症状可持续2周以上。慢性期可引起哮喘等表现。
25%的MP感染患者会出现肺外系统表现,发生时间可于呼吸道症状出现前或后,甚至无呼吸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伴发症状之一,如脑炎、多神经根炎、颅神经麻痹、脑脊髓炎、格林巴列综合征等。皮肤损害是MP感染肺外表现的另一大常见症状,如Steven-syndrome 综合征、硬皮病、溃疡性口炎等。心血管并发症虽不常见,但1~8.5%的MP感染患者会并发心包炎、心肌炎等,且大约一半的MP感染患者会在平均16月后出现心脏异常的症状和体征。MP感染还可以引起关节炎、溶血性贫血、蛋白尿和肝功能损害等。
记者了解到,一位肺部呈现较重感染的MP成年患者,由于平时工作较忙,是感冒发烧持续1周多后才前往医院就诊。从胸片看,他的肺部左下部已经出现大片炎症,需要马上住院治疗,但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却并不十分严重。鉴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症状未有缓解,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该疾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其中,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如何诊断?
有人称,支原体肺炎易跟普通感冒混淆。“与普通感冒相比,支原体肺炎症状更重、持续时间更长。”李侗曾说,“如果孩子有上述症状且超过一周没有缓解,要考虑是不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了,可以到医院去做一个检测。”
也有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已出现低烧、咳嗽等症状,但去检测支原体抗体时,结果却呈现阴性,让人摸不着头脑。
苑鑫、涂波指出,MP感染诊断主要有培养法、血清抗体法和分子生物学3种方法。培养法因耗时长(2~4周)、需要特殊培养基,一般实验室不常规开展;血清抗体法,一般采用双份血清学抗体升高4倍以上可诊断。血清学主要缺点在于需要双份血清学标本和抗体反应的延迟或缺失。抗体一般在发病一周后产生。分子生物学法如实时定量PCR法因耗时短、灵敏度高,是目前实验室常采用的方法。

尚无可针对性预防的疫苗

对于突然增多的儿童支原体感染病例,家长们表现得尤为焦虑。是否有疫苗成为多方关注的核心话题。
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常贺生介绍,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非典型病原,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属于传染病,但其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没有可针对性预防的疫苗。
肺炎支原体感染怎么治疗?
据了解,今年我国已制定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疗指南,在治疗上,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无效,需要对症用药。
苑鑫、涂波指出,目前治疗MP感染的主要有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三大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这一类抗生素是目前8岁以下儿童唯一可选择抗MP感染的抗生素。但我国大环内酯类对MP耐药性较高,儿童高达90%以上,成年人高达69%以上,耐药MP如果使用大环内酯类常导致退热和呼吸道症状缓解时间延长。所以目前MP引起的8岁以下儿童的重症感染,选药棘手,治疗较困难。
一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出现发烧症状后的第三天发现肺部感染,开始入院治疗,但连续使用了5天的阿奇霉素都不见效果,在自费送外检进行耐药性检查后发现,是孩子支原体耐药。纠结再三,该家长还是决定签署了“超说明书用药”的知情同意书,开始滴注左氧氟沙星。
喹诺酮类抗生素常选用的有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其中莫西沙星抗MP的MIC(最低抑菌浓度)低于左氧氟沙星。目前这一类抗生素对MP的耐药性已有报道。这一类抗生素适用于18岁以上人群。
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口服的米诺环素、静脉的奥马环素和替加环素等,都有较好的抗MP作用,目前尚无耐药报道,且耐大环内酯类MP使用四环素类可得到较好的感染控制。这一类抗生素适用于8岁以上人群。
重症MP感染在有效抗感染基础上,如病情仍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考虑加用适量激素以抑制过强的炎症反应。
“支原体肺炎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发热后5天至10天,早期治疗可以减少重症的发生率。轻症患儿除抗肺炎支原体治疗外,不应常规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儿应采取不同侧重的综合治疗。”李侗曾补充道。
谈及预后,苑鑫、涂波表示,MP感染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MP感染如不能及时控制,急性期可引起呼吸衰竭,慢性期可引起长时间咳嗽,且由于MP可释放CARDS毒素等机制,可导致气道慢性炎症,从而引起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特别在儿童和青壮年中常见。

如何防范?

支原体肺炎不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但具有传染性。“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其他人。”李侗曾说。
李侗曾同时提醒,要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好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咱们有发烧有咳嗽了之后,一定要做好自我的这个隔离,不要避免传染给其他人,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在家里也和其他的家人,尤其是家里的脆弱人群保持距离啊,尽量不传染别人。
苑鑫、涂波表示,目前MP感染,尚无疫苗防护,故需要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如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诊。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李士萌

图片来源:网络

审发:张利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