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词一出即顶峰,人间再无登高怀远重阳词

 茂林之家 2023-10-23 发布于湖南

本文约2400字。

节日是一种触媒。

对于重阳节来说,既然是九九之际,自当清气上升,登高九重,或祭天,或抒怀。

自王粲《登楼赋》一出,登高仿佛就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场景,再加上重阳节正值暮秋,万物萧瑟,更难买吊古怀今,感慨万千。

登高、登楼对于古人来讲,远眺天地,往往又是感怀之重要场景,加上重阳正值暮秋,天地萧瑟,难免就更让人触景生情。

重阳节的诗词,道尽世间沧桑,感悟人生凄凉。

有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朴实纯真;

有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空虚寂寞冷;

有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不甘;

有王勃“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的羁旅之愁;

有杜甫“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的沧桑;

有刘克庄“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的慷慨悲歌;

有朱熹“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的人生积极;

有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的人生凄凉;

有张可久“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的天地苍茫。

……

这些诗词,道尽了重阳节登高远眺的萧瑟。

当然,重阳节的诗词远不止于登高之际。

但是,总有人虽历经沧桑,身在低谷,却人生辽阔,成竹在握,一洗前人吊古怀今之消极感慨,让这个以感怀沧桑为主流的重阳节变得不同。

那就是主席的这篇《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创作时代:红军和个人的“至暗时刻”(之一)

1929年1月,迫于敌人“会剿”压力,毛泽东同朱德、陈毅一起率领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向赣南转移。

1929年6月22日,在福建省龙岩中山公园旁一个中学里,召开了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一票之差意外落选前委书记,他提出的关于红军的任务、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等问题的正确意见也未被接受。

会后,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在闽西永定金丰大山,住在只有十来户人家的牛牯扑中一个十几平米的小竹寮里。

1929年10月初,毛泽东来到福建上杭县,住在临江楼。10月11日恰逢农历重阳节,当时临江楼庭院黄菊盛开,他触景生情写下《采桑子·重阳》词。

1929年11月下旬,毛泽东在他休养处收到中央的“九月来信”,回到长汀,后来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

可以说,1929年,主席写《采桑子·重阳》的这一年,风雨如晦,不仅是党抗战的至暗时刻之一,也是他个人的至暗时刻之一。

上杭临江楼远眺

二、欲说还休,起承转合

开篇第一句“人生易老天难老”。

这一句源于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千古名句。

这一名句被主席两次引用,其中一次是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另一次就是本篇。

本篇化用“天若有情天亦老”,紧跟着“岁岁重阳”是本诗的第一句。是全诗的起始之句,这一句感觉也是感怀沧桑,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结合诗人创作背景,当时正值诗人人生低谷,秋日登高,难免也会有所感怀。

第二句,“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关于这一句,评价不一。

当时诗人在上杭的临江楼登高临远,诗人所作的上杭就是战地,所以诗人看到的远处的黄花开的非常灿烂。

也可以说,诗人想到更前方的战士们还在浴血奋战,那里战场上,战地黄花怒放,那才是真正的生命之花。

所以,这一句其实是对第一句悲秋的“承”和“转”,把从悲秋过渡到对今朝的肯定和希望。

中央党校教授胡为雄在《主席诗传》评价道:“'人生易老’、'今又重阳’吟罢,却言'战地黄花分外香’。——虽与辛弃疾词中'却说天凉好个秋’同出一心境,但把几缕愁绪暗寄予战地黄花,惆怅中也见豪情。毕竟是迎风傲霜的性格。霜天万里、秋风凄厉中,独黄菊馨香,谓秋色胜似春光。”

这里,胡教授提到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其实是与辛弃疾此中“却道天凉好个秋”都有同样的欲说还休的感觉。

笔者认为,不管是对上一句的“承”和“转”也好,还是“欲说还休”也好,其实二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这一句,这首诗对悲秋的转折过渡非常自然,没有丝毫的陡峭之感,其中当然会有“欲说还休”的过渡。

第三句,“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这一句是对第一句悲秋意境彻底的“转”。一个“劲”字道出了诗人对秋风的寄托。

诗人眼里的秋风是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秋风,不是“秋风吹渭水”那种悲愁、萧瑟秋风。所以,诗人的对秋风的到来振奋,不是凄凉。透露出诗人对未来敌强愈强的,大战之前的兴奋,这是一种战士的豪迈。

第四局,“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一句是全诗的收尾,也是点睛。

刚才第一句中的悲秋之感到这里荡然无存。

刘禹锡曾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笔下,为什么秋日胜过春朝,是因为秋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当然是一种秋日天高气爽的意境。

本诗中,为什么秋日胜过春朝?是因为“寥廓江天万里霜”。

在诗人眼里,装的是寥廓的万里江山,所以,即使是人生低谷,也不过是暂时的,是过眼云烟而已,正是因为有了如此远大的志向,所以才不会被眼下的泥沼困扰。

秋风正劲,马上就是万里冰霜,这样的意境才是诗人眼里的秋日。

金铜承露仙人

三、人生寥廓,一洗前朝

主席诗词,开阖天地,纵横千年,意境之开阔多为前人不能及。

遇到低谷,有人消极,有人放弃,有人旷达,有人悲愤,也有人知难而上,积极面对。

重阳节诗词中,多为登高临叹之语,少有意境洪大之语。

主席这首词可谓是一扫前朝之悲秋不振。

寥廓江天-井冈山远眺

注:关于石延年的“月如无恨月长圆”对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司马光和高步瀛的评价可谓一时瑜亮: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评价道:“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劲敌。”

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评价道:“悲凉深婉。吴北江:'天若有情’句,古今兴亡之感,写来特别痛切,'月如无恨’句,义蕴甚浅,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