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届国展书家:好的作品,要有创新意识、精品意识

 朝歌淇水悠悠 2023-10-24 发布于河南
在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展上,山东枣庄书法家郑庆海以篆书作品入展。其篆书作品取法大篆,尤其是《毛公鼎》一类规整典雅的风格。下面是他创作作品的一些感受:

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创作手记
■郑庆海

余好篆隶,尤喜金文。作品主要取法白盘、墙盘、毛公鼎等经典铭文。书法之道在于涵泳经典,培养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对经典的理解体悟与融会贯通则是创新的基点。

图片
郑庆海书法作品

大篆至战国中期,经由隶变,行、草、楷书遂滋生,大篆渐渐失去其实用功能。明代赵宦光说:“学书先学篆隶,而后真草”,又云:“作字须略知篆势,能使落笔不庸。文字从轨矩准绳中来,不期古而古。”

图片
毛公鼎拓片

研习金文大篆,首先要精熟六书造字法,掌握古汉字的构成原理;其次正确识篆用篆,在创作中使用权威版本精准核查每个字篆法的正误,确保无失。


如何通过毛笔再现金文书法的庙堂之气,回归金文书法的本体特征。李阳冰《论篆书》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

图片
郑庆海书法作品

用笔圆正,点画相让映带,疏密相当。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因体趋势,避让排叠。气息通畅,结构均衡。因字赋形,因形造势。线条质感是作品的本质,加强裹锋,绞转用笔,表现线条的圆与厚,体现金石趣味。

注重用笔节奏和速度,依线条的曲直、疏密、浓淡、枯湿来调整作品墨色的虚实变化。书法的修行是一个体道的过程。技进乎道,锤炼精致到位的笔墨技法,在于书法细节的表现。在不违背法、理、意的本意之上自然而书。

图片
郑庆海书法作品

恽南田语:刻画过甚,未免伤韵,笔墨间流露出书者的心性与情感,则是对道的深刻领悟。

学书之道不易!唯潜心研习,细心揣摩,根植传统,通古融今,积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激发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创作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书法作品。

郑庆海:1969年11月出生,山东枣庄人。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篆书展、第三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