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班牙」现代国际关系简史——哈布斯堡王朝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白衣钱子 2023-10-25 发布于辽宁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少数大国才是国际关系体系的核心玩家,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表现形式就是大国的崛起与衰落。

16世纪初现代世界史开局到1991年苏联解体,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线,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关系的核心舞台在欧洲大陆,谁控制欧洲,谁就能称霸世界,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先后崛起,争夺欧洲霸权展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俄国在欧洲大陆的两侧崛起,与美国、俄国相比英、法、德三国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工业规模上只是中等强国,美国、俄国以超级大国的压倒性优势占据国际关系的核心舞台。

1991年之后苏联解体到现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中、美、俄、欧共存的,充满变数的多极化时代。

欧洲是现代史的开端,所以先从欧洲聊起。相比中国历史,欧洲历史上多数时间处于政治分裂时代。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欧洲进入多民族分裂时代。三百年后查里曼大帝统一了欧洲,由罗马教皇加冕称帝,得到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承认,继承西罗马帝国的法统。

查里曼死后按照法兰克人的习惯,子孙均分遗产,大一统帝国又一次分裂。843年《凡尔登条约》中,他的三个孙子平分法兰克王国,成为德国、法国、意大利的起源。

962年,奥托一世征服意大利北部,由罗马教皇加冕,称“神圣罗马皇帝”,奥托一世之后由于王朝绝了男嗣,由最有势力的几大诸侯从德意志诸侯里选举出皇帝,这几大诸侯称为选帝侯。

选帝侯出於自身的利益考虑,故意不选实力强大的诸侯当皇帝。这样皇帝没有自家势力做后盾逐渐成了没有实权的头衔,直到1500年以后,雄心勃勃的查理五世父子试图重建皇帝权威,恢复欧洲大一统的格局。

一、现代世界史的开局

16世纪初是现代世界史的开端,这一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两件大事——地理大发现、欧洲宗教改革。

地理大发现将美洲、非洲、亚欧大陆连为整体,将原来孤立的民族,扔进同一个舞台。

在此之前,中国在东亚维持着自己的朝贡体系。

南美洲的霸主阿兹特帝国建立了的几万人的常备军,这支使用黑曜石制作的武器的军队被六百余人的西班牙殖民者击溃。欧洲人到来之前美洲印第安人口约为4300万到7200万,欧洲人带来的天花、伤寒等旧大陆传染病在两百年内使美洲丧失90%以上人口。

非洲大陆除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外基本处于部落社会,欧洲奴隶贩子的到来最终使非洲损失了近1亿人口。

现代世界史的开端血淋淋的诠释了国际社会的无政府主义。

1519年3月,埃尔南多·科尔特斯凭借600名部下、13支滑膛枪和16匹马占领阿兹特帝国首都多特诺奇蒂特兰城。

1500年以前,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精神上统一的社会。神圣罗马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领主,皇帝之下是大大小小的王国、公国、侯国、伯国、城邦。国王将国土划分为大大小小的领地分封给各级贵族,普通民众基本上都给国王和贵族土地上的佃农,依附于领地之上没有人身自由,贵族向国为纳税,为国王打仗。

贵族和农民都没有民族和国家认同,天主教是但是欧洲人最大的自我认同,欧洲在精神是一个统一的基督教社会。

中世纪欧洲的国家关系和我们现带社会,完全不是一个操作模式。封建王国的行为逻辑和追求国家利益的民族国家不同。

王国是王室家族的私产,王室联姻可以变更王国统治家族,而臣民可以接受外来的统治者,各国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各国王室之间的关系。

所以,中世纪欧洲战争基本就是宗教战争或者是国王室之间的私人战争,封建制王国被民族国家替代后,民族主义成了各国主要开展的理由,向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赤裸裸的民族主义战争。不过宗教改革改变了这一切。

中世纪时,罗马教廷宣称教皇使上帝的唯一代理人,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教派认为每个宗教徒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剥夺了教皇的宗教垄断,所以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反垄断运动。

宗教革命开启了的两大趋势,一是罗马教皇权势衰落,统一的欧洲基督教世界国际秩序奔溃,国王掌握了境内主教是任免权及教会财产,打败教皇的权威。二是宗教认同衰落后,欧洲各国开始演变为民族国家,国民的身份认同由天主教徒转变为民族和国家公民,导致民族主义的产生和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当然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

1500年以来年500多年的国际关系历史正是在这两大背景之下开端。当时的欧洲有一个横跨的欧洲大陆的庞然大物——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家族族徽——双头鹰

二、哈布斯堡王朝起源

哈布斯堡家族是现代欧洲历史上统治范围最广的封建家族,哈布斯堡家族最初是瑞士境内日耳曼家族,其所在的城堡名为“哈布斯堡”,意为“鹰的堡垒”,哈布斯堡家族由此得名。

13世纪时,哈布斯堡家族鲁道夫一世当选为德意志皇帝,并击败奥地利的奥托卡尔二世,争夺了奥地利,并将这块土地赠给儿子阿尔伯特。此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中心转移到奥地利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哈布斯堡家族格言是“让别人去打仗吧,你,幸福的奥地利,结婚去吧!”。这句话很能说明哈布斯堡家族崛起的策略。

鲁道夫一世的5个女儿分别嫁给巴伐利亚公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伯爵、法国国王、波西米亚国王。

1438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二世娶了查理四世的孙女,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此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保持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直到被拿破仑废除。

1273年,鲁道夫一世靠着众多欧洲王室女婿的支持顺利当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奠定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基业△

1477年,哈布斯堡王朝菲特烈三世的儿子马克西米连迎娶勃艮第公爵的独生女儿玛丽,玛丽的嫁妆包括勃艮第和尼德兰。马克西米连的儿子腓力迎娶了西班牙公主胡安娜。

马克西米连通过与西班牙王室联姻使得哈布斯堡家族与西班牙王国及其海外帝国联系在了一起△

1500年腓力和胡安娜的的长子查理出生,查理15岁成为勃艮第公爵,16岁继承西班牙王位,称查理一世。19岁时查理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位和家族在奥地利的世袭领地,改称查理五世。

1526年,匈牙利国王路易在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阵亡无后,查理五世又继承匈牙利和波希尼亚的领地。至此直到他于1556年间逊位为止,查理五世统治着一个规模空前超级帝国,世界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哈布斯堡王朝领地横跨欧洲,从东两侧将法国包围,16世纪以来两个陆上强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了160多年△

三、查理五世战争史

欧洲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是互相依存的关系,皇帝承诺保卫天主教教皇,教皇要向皇帝效忠,并为皇帝加冕。皇帝不仅是欧洲最高封建领主,还是上帝的封臣,天主教信仰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合法性的根基。

用查理五世自己的话说∶’朕决心用朕之王国和领土、朕之朋友、朕之身躯、朕之鲜血、朕之生命及朕之心灵来捍卫天主教信仰。

查理五世作为一个狂热的宗教徒,他统治下的哈布斯堡王朝有两个核心目标,一是恢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追求欧洲霸权,二是维护天主教的绝对正统地位,扑灭新教运动。

查理五世主要有三个敌人——法国国王、德意志新教诸侯、奥斯曼帝国苏丹。查理五世在位期间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和法国争夺意大利,二是镇压德意志的新教运动。

在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开辟直达印度和东印度群岛(the East Indies)的航线以前,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和穆斯林商人合作垄断东西方之间的香料贸易,是欧洲最富裕的地区,穆斯林商人从陆路沿丝绸之路或者从水路经过印度洋和红海将香料到开罗或者伊斯坦布尔,威尼斯商人再走地中海将这些香料运往欧洲其他地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意大利当时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由大大小小的城邦组成,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那不勒斯、热那亚这5大主要城邦相互间权势分布大致均衡。

1494年,米兰摄政鲁多维科·索尔扎与自己侄子闹翻,他侄子还是他的合法继承人。索尔扎向法国国王路易八世许诺,以帮助法国征服那不勒斯和占领热那亚为报酬,邀请路易八世发兵意大利,支持自己继续执政。索尔扎的决定是意大利城邦一些列灾难开端,路易八世趁机大举扩张,其他城邦为了抵御法国的入侵,同样引狼入室,邀请西班牙出兵驱逐法国人。

意大利原有的城邦体系崩溃,成为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的争夺欧洲陆上霸权的战场,1495年双方在福尔诺沃正式开战。

福尔诺沃战役中法国重装骑兵碾压西班牙轻骑兵,战后西班牙人组建专克骑兵的西班牙大方阵,称霸欧洲战场△

意大利争夺战持续到1559年,哈布斯堡王朝与法国签署《卡托·堪布累齐和约》,法国放弃除萨伏依和皮蒙特之外的所有意大利领土,查理五世略胜一筹,不过征服法国的期望完全破灭,法国作为新兴的民族国家经过此战国界线大幅度推进,站稳脚跟。

意大利争夺战只是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之间百年战争的第一回合,从1495年福尔诺沃战役到1659年双方签署《比利牛斯条约》,两个相邻的陆上强国像两个胡不妥协的拳击手,一直颤抖到筋疲力竭,最后同时倒地.

与法国开战的同时,德意志新教诸侯也是查理五世的心腹大患。

德意志地区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意大利一部分等地,有几百个王国、公国、侯国、伯国组成的松散联盟。

在宗教改革过程中,德意志诸侯分裂为新教派和天主教派,查理五世联合天主教诸侯打击新教诸侯。

1547年的缪尔贝格战役中查理五世打败了新教诸侯的军队,不过查理五世的压倒性胜利让天主教诸侯感到自己又被吞并的威胁。

1552年,天主教派萨克森公爵摩里斯倒戈,同时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出兵进入德意志,支持新教国家,战场形式彻底扭转。

1555年查理五世与新教诸侯缔结《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确定路德教派合法正当,各邦诸侯拥有决定其臣民的宗教信仰的权利,明确了’教随国定’原则。

除了法国和德意志诸侯外,查理五世最大的敌人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当时欧洲的天主教世界始终面临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奥地利处于两大文明对抗的前沿,1529年奥斯曼帝国甚至包围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奥斯曼帝国在北非建立了广泛的殖民地,威胁着西班牙的海上贸易,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结成的反哈布斯堡同盟,长期从海上对哈布斯堡王朝发起进攻。

1556年,查理五世干涉德意志新教运动失败后被迫下台,并将哈布斯堡帝国一分为二,儿子腓力二世继承西班牙与其海外殖民地、尼德兰、意大利,兄弟斐迪南则承袭神圣罗马帝国帝位及奥地利等其余疆土。

查理五世打了一辈子的仗,留给儿子的是2000万杜卡特的债务和一分为二的帝国△

四、腓力二世战争史

腓力二世,西班牙人以他名字将中国东南沿海以外的群岛命名为“菲律宾”△

由于继承了西班牙和及其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腓力二世时期统治中心由陆地转向海洋,主要竞争对手由陆上大国法国转变为海上新兴强国英国。

腓力二世和他老子一样都是狂热的宗教徒,在位期间打了两场宗教战争,一是介入法国宗教内战,二是镇压尼德兰新教反抗运动。腓力二世与三个敌人同时开战,最后输的王朝破产。

先说尼德兰,尼德兰的全称是尼德兰联合省,有17个省、300多个城市,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北部一些地方。

1477年,哈布斯堡王朝与勃艮第联姻获得了尼德兰领地。查理五世时期路德、加尔文等斯新教教派先后传人尼德兰。查理五世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新教徒。

1550年,查理五世发布敕令规定禁止传抄、保藏、散发、买卖路德或加尔文等新教改革家的文集,凡散布“异端”学说者,男的杀头,女的活埋。在查理五世统治期间,约有有5万至10万尼德兰人死于宗教迫害。

腓力二世时期为了保护西班牙的贸易利益,还禁止尼德兰商人同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直接贸易,镇压新教是思想控制,禁止贸易是直接砸了人家的饭碗,导致双方矛盾彻底激化。1566年8月,尼德兰爆发起义。

1567年8月,腓力二世派了18000名讨伐军进驻尼德兰,1568年尼德兰人民反抗西斑牙统治战争正式打响。这场战争前后历时80年,期间主张妥协的南方10省与主张独立的北方7个省决裂,最终北方7省脱离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成立荷兰共和国。

法国宗教内战直接原因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宗教迫害政策,当时新教加尔文教派在法国南部广泛传播,亨利二世指定特别法庭惩办异端,大批新教徒被处以火刑。南方新教徒与北方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矛盾激化,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

战争爆发于1562年,到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宗教宽容的敕令,结束了这场持续30多年的内战。期间腓力二世大规模介入法国宗教内战,支持法国天主教联盟镇压胡格诺新教教派。

在维护海洋霸权方面,英国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大的敌人。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退出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专心经营海上贸易,开拓海外殖民地,1558年英国玛丽女王病死后,信奉新教新的伊丽莎白一世继位,英国作为新兴海洋强国,对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发起挑战。

伊丽莎白掌权前10年对外政策在曾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左右逢源,借助西班牙对付法国威胁。法国内战及西班牙大军镇压尼德兰起义后,伊丽莎白改变战略方向,将遏制西班牙的霸权,维护欧洲均势作为捍卫新教英国的安全的保障。

伊丽莎白专门发放了“私掠许可证”鼓励英国海盗劫掠西班牙远洋商船队,获得丰厚的分赃。

此外,英国还支持尼德兰独立战争、法国新教徒,只要能给西班牙添堵的事,英国人什么都干。面对共同的敌人,英国人和法国人还抛下百年世仇,别别扭扭地钻进同一战壕里。

以英国为首,形成了反西班牙国际大联盟,联盟包括英国、荷兰、法国、葡萄牙、德意志新教诸侯和奥斯曼土耳其。除了在陆地上地战斗,英国还和荷兰联手袭击西班牙远洋商船队,陆上、海上两头添堵。

1588年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伊丽莎白为了杜绝腓力二世和英国国内天主教势力相互勾结的隐患,处死被长期囚禁的前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腓力二世从内部击破英国的希望完全破灭,决心发动远征,一举登陆、击碎英国。

当年5月,庞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驶离里斯本直扑英国,这次决定性的较量以出人意料的戏剧性结局告终,无敌舰队先是遭英国海军打击,随后遭遇海上风暴几乎全军覆没。

大国海军都是国家财政几十年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无敌舰队的覆灭加剧了哈布斯堡王朝财政危机

到1598年,腓力二世驾崩,哈布斯堡帝国霸权梦破灭。此后几十年里,哈布斯堡王朝又输掉了欧洲三十年战争,与法国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这项合约承认了新教合法地位、承认各国的主权独立,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丧失了世俗和宗教领域的最高权威,欧洲进入民族国家时代。

五、败于财政奔溃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是哈布斯堡王朝霸权衰落的标志性事件,不过一场战役的胜负不可能决定的一个大国的命运,实际上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后的13年里,西班牙海军又组织了4次征服英国的远征行动。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的直接原因的是连年战争的导致的财政奔溃。

哈布斯堡要管的事太多了,既要维护世俗权势,又要镇压欧洲的宗教异端。它的敌人有东方的异教国家土耳其、西欧的陆上强国法国,帝国内部意大利城邦离心离德统治成本高昂,英国和荷兰在海上不停骚扰西班牙与殖民地之间的航线。

1494—1559年与法国争夺意大利。1558—1648年镇压尼德兰起义,这场战争持续80年,所以被称为“八十年战争”。1588—1602年西班牙舰队五次远征英国,与英国的海上霸权争夺战一直持续到1639年的唐斯之战。

此外哈布斯堡王朝还在欧洲大陆镇压新教改革,干涉法国宗教战争、镇压德意志新教。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一直从东欧和北非殖民地不断威胁哈布斯堡海上航线和本土安全。帝国过度延伸导致需要供养一只庞大的军队,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时期哈布斯堡王朝军队一直保持保持在10万至30万。

欧洲中世纪,国王将领土划分为数百个或上千个骑士采邑,一个采邑包括一个庄园和庄园里的佃农,受封骑士有义务自带武器为国王打仗,不需要国王支付工资购买装备。由于一个采邑只能供养一名骑士,这一时期的战争规模很小。

进入现代史阶段后,火器的普及及封建采邑制度的衰落使骑士变成战场的配角,步兵成为绝对主力,这时的军队成了有钱就卖命、没钱就哗变的雇佣军。

哈布斯堡王朝最强大兵源是自西班牙西班牙的雇佣兵。1495年,福尔诺沃战役后西班牙人组建了专克骑兵的“西班牙大方阵”,方阵下辖3000人,包括长枪兵和火绳枪兵,两者比例为2:1。

西班牙大方阵是首次大规模装备火绳枪的军队,是当时欧洲战场上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屡次扫荡了法国重骑兵和瑞士枪兵方阵。在1634年的内德林根战役,西班牙步兵团抗住了瑞士枪兵15次的进攻,延长了帝国的寿命。

连年征战及财政奔溃导致西班牙步兵团不断凋零,到1648年哈布斯堡王朝霸权终结之时,王朝军队主要由德国、意大利和爱尔兰的雇佣兵组成,西班牙步兵团已经溃不成军。

1643年,西班牙大方阵在罗克鲁瓦战役中败于法国,此战成为西班牙大方阵的落幕△

在民族主义思想普及之前士兵需要公资来维持忠诚,军队最大的敌人是拖欠军饷,为了维持庞大的的军队和战争开支,哈布斯堡王朝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只能靠借钱度日。

查理五世时期哈布斯堡王朝领地包括西班牙、奥地利、尼德兰并占有意大利城邦,王朝收入为三部分,一是领地大庄园的产出的实物及税收、二是对尼德兰、意大利海上贸易征税,三是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掠夺的大量黄金和白银。

查理五世时期王朝财政状况就开始入不敷出,被迫不断地举惜新债,1557年王朝宣布破产,王室的信用降级,借钱条件越来越苛刻,银行家征收的利息却越来越高,正常收入的很大部分只能用来偿付以往债务的利息。查理五世退位时,留给腓力二世的2000万杜卡特的债务。

17世纪时的杜卡特金币,重3.53克纯度为98.6%△

腓力二世时期哈布斯堡一分为二,腓力二世失去了中欧的封建领地,荷兰独立削减了原有的贸易税收。腓力二世在财政上越来越倚重来自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的收入。

腓力二世后期每年的支出达到收入的二至三倍,一半以上的的收入要用来支付欠款的利息。来自美洲运输白银的船队将美洲殖民地银矿出产的白银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入西班牙,腓力二世收到白银后向德意志、意大利银行家归还欠款,并继续贷款。

1503—166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攫取了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1598年,美洲舰队为西班牙带来了334.7万杜卡特的收益,此后美洲白银产量不断下降,到1619年只产出80万杜卡特。

从1566到1654年,西班牙至少向荷兰军用财库输送21800万达卡。1588年,无敌舰队的花费高达1000万达卡,无敌舰队在英国全军覆没,不仅仅是一场海军灾难,也是王室财政的灾难。1598年,腓力二世去世的时候,王室总债务高达1亿杜卡特。

财政恶化导致军队缺饷,士兵哗变,士兵哗变导致的损失远大于战场上敌人造成的伤亡。

哈布斯堡王朝建立强大的军事机器,但没有建立供养战争机器的经济基础。腓力二世以后西班牙封建领地收入及美洲殖民地的银矿和种植园成为帝国财政收的支柱。由于本国制造业贫弱,西班牙本土和殖民的工业制成品主要依靠从北欧进口,从美洲运来的大量白银大致西班牙通货膨胀严重,进一步削弱了本国的制造业,导致贸易逆差,白银外流,加上庞大的军事开支,最终导致帝国直接败于财政奔溃。

除了经济问题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作为依靠家族联姻及天主教的信仰提供统治合法性的封建国家,哈布斯堡王朝与欧洲现代史开端以来的宗教改革、民族主义潮流格格不入,必然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从1500年查理五世出生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签署的一个半世纪是现代世界史上第一次出现大国的衰落,具有重大的国际格局意义。哈布斯堡帝国由盛转衰,奥地利、西班牙沦为二流国家。海上强国英国、陆上强国法国分别崛起,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和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秩序的奔溃,意味着主权民族国家时代到来△

英国在对抗哈布斯堡西班牙王朝霸权的过程中,联合法国、荷兰、德意志诸侯、土耳其 围攻西班牙,这一操作模式形成英国了处理欧洲大陆外交事务的长期传统:维护海上力量优势,居间制衡,联合其他强国打击霸权国,维护欧洲大陆总体均势。这一战略模式有一个专业的说法叫做“离岸平衡”。

此后欧洲300多年的历史运作模式基本,法国、德国先后崛起,改变欧洲大陆权力均衡,英国带领欧洲其他小国围攻法国、德国。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苏联取代了欧洲的核心地位,欧洲退出国际关系体系的舞台核心,冷战结束后欧洲最终以欧盟的形式实现统一,成为多极世界的其中一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