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少阴肾经穴位(19)阴都

 奇奇中医堂 2023-10-25 发布于北京

(19)阴都(一名食宫):

【名词释义】

阴为阳之对,指腹部,都即都会,此穴在腹部,为足少阴和冲脉之气会聚之处,故名阴都。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阴,地气也。《左传·襄九年》:“积阴之气。”疏:“土积则为阴。”穴当上腹,胃为土气之都。都,有会聚之义。此处阴,指水谷之气与阴经。都,居、会之处。指穴处为地气之所聚,亦为阴经之所会也。《淮南子·修务》云:“阴气所聚,故名幽都。”幽,隐也,冥也。幽都,即阴都也。本穴秉少阴之气,外平中脘,内应胃弯,胃主中气,宜常充盈,故名阴都。于此处所云中气者,即脾胃之潜力也。肾脏、命门,为人身水火之元,有助于中土之气。譬如火在釜下,而功在釜上,犹大地春阳之生也。此之谓火生土,而水又在釜上,水上火下,水火交功,而万类生化,此之谓既济。由此观之,五行之土,所以居水火金木四者之中,而其为用,则在四者之间也。在人身喻脾胃为中土,又曰脾主四肢,乃深悟此理,而有此言也。道家有言“以土为釜”,乃内功之言,非用瓦器煮饭也。本穴虽属肾经,其用则多关脾、胃、中气之事。但脾胃之气不宜过散,宜阴都常满也,故以穴名暗示之,人能洞明此理,则丰都、地藏,均在自家腹内。别名:食宫(《针灸甲乙经》),食吕、石宫(《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关(《针经摘英集》)。

【定位】通谷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五分。

标准定位:阴都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与肚脐连线中点,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阴都穴。

  

  


【功效】和脾胃、调气机。

1阴都穴具有调理胃肠,宽胸降逆的功效。穴属足少阴、冲脉之会,有理气调胃作用

2、本穴虽属肾经,其用则多关脾、胃、中气之事。功用重在和脾胃、调气机。

【主治】主身寒热疟病,心下烦满,逆气,肠鸣,肺胀气抢,胁下热痛,目赤痛从内眦始。

1阴都穴主治胸腹部等疾患,如胸满气逆胁肋胀痛呕吐胃痛腹胀肠鸣,便难,不孕盗汗疟疾泄泻便秘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现代又多用阴都穴治疗肺气肿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胃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结膜炎,角膜白斑等。

2阴都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等。

3阴都穴主治腹痛腹泻月经不调不孕便秘

4阴都穴主治腹痛腹胀泄泻便秘不孕

5、现代又多用阴都穴治疗肺气肿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胃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五官系统疾病:结膜炎,角膜白斑;其它:胸膜炎,疟疾

刺灸法】《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刺法直刺1~1.5寸。注意阴都穴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胃

灸法:可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特效按摩

用中间三指指腹,按摩阴都穴、中脘穴,可治胃胀胃痛恶心呕逆等。

【穴位配伍

1阴都穴配建里足三里,有理中气,和胃肠的作用,主治腹胀肠鸣腹痛

2阴都天枢中脘支沟足三里,治便秘

3阴都大椎间使陶道后溪,治疟疾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身寒热阴都主之。心满气逆阴都主之。

2、《针灸大成》:主身寒热疟病,心下烦满,逆气,肠鸣,肺胀气抢,胁下热痛,目赤痛从内眦始。

3、《针灸大成》:肺胀膨膨,气抢胁下热满痛,阴都太渊肺俞

4、《针灸集成》:治盗汗不止。

【附注】阴都穴是足少阴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