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畏题型遮望眼,夯实基础探本真------高考语文复习三要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0-25 发布于甘肃

从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来看,命题所选用的材料,逐渐从课内向课外结合并延伸,从单项向综合过渡,知识能力运用的考查将是高考语文的主旋律。针对高三语文复习,我们做出的明智的选择,那就是抓三要。

一要揣摩领悟语感与语境

学语文什么最重要。无庸质疑:语感和语境。语境分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外部语境包括当时的社会性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也指语言表达者所面临的一定的情境,具体而言,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自身的思想、性格、职业、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内部语境即某一语言的上下文现象。(1)读懂远时空的文章作品,必须了解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有些语言现象,一旦放到更广宽的社会大背景中去认识,读者获取的信息就更丰富、深刻。(2)了解情境,辨析情境,才能悟透深蕴。大凡出色的文艺作品,作者都是精心营构了特殊的情境。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深刻领悟作品所描绘的具体情境,才能体味到作品中特定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3)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感情色彩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词语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词语运用比喻、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关键词语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4推测语脉,揣摩词句,求得语言的连贯协调。我国分析语言的传统经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这里强调的正是上下文间作为一个整体的语境制约作用。首先概念上必须明确,同时对涉及对象、范围、数量、程度、条件等方面的用语也必须审慎。对于考试来说,语感也非常重要,语感是在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反映。这主要是在营造的语境中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其中最主要的十多读优秀的文学精品和论述类范文,达到“其义自见”的地步。

二要全面把握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题一直是高考改革的试验田,它是对语言建构、信息整合、归纳概括、逻辑推断等能力的综合考查。语用题在高考试题“素养先导”的命题原则上更加明显,选取的材料时代感强,内容丰富多彩,题型灵活多变,历年常考常新, 体现了高考考能力、重实用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彰显了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3年语言文字运用第18(除全国乙卷外)、19题均采用了文字题的形式,分别考查了语句补写,表述修改, 成语使用,语句的用法和作用,句子的表达效果等,题型有了较多的创新,注重情境的设计。补写句子虽然保留,但分值降低,由三处改为两处,分值由6分降4分。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的要求,语言文字运用使用了多种新题型,这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回归语文教学本身,做到教考合一。要在平时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养的提升,拒绝套路化、模式化教学,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将越来越小,要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拒绝机械化、浅显化、应试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根本。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1)注重语言基础。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它最根本的属性,语文课的根本是教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语文课必须时刻牢记使命,透过文字涉及的内容,教学生认字写字,遣词造句,教学生在阅读中概括,在概括中思考,在思考后表达。总之,语文课要建构学生的语言,并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阅读、写作的能力,这才是语文课程的本职责任。(2)注重情境教学。“无情境不命题”在高考语用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选文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情境具有真实性,真实性往往就是学生实际所处的生活现实,是学生正在经历、正在体验或者是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发展所需要的生活实践。“情境”成为课堂教学和高考密切衔接的契合点。情境化的教学设计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的内容。新高考背景下,设置恰当而有效的情境,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能力至关重要。(3)注重思维训练。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语言的运用获得思维的发展,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些思维品质,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中有具体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文本整体阅读、篇章结构梳理、内容要点的概括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等强化思维训练,尤其是在语言训练时,从思维出发,促进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增长,可以深度促进语言表达的完善与精确。

总之,无论高考语言运用题如何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守住语文教学之根的着力点。

三要把握阅读与写作的亮分点

高考语文是否成功,最关键的一项在于阅读。阅读的工夫关键在于平时,像上面说的,多读好的语言材料,多积累。另外注意阅读技巧,把握得分的亮点。古诗文阅读中的古文部分在试题形式上近几年高考没有变化,需要注意的是文言翻译,必须全面理解所译句子的含意。高考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是完全开放性,在平时阅读训练中做到言只成理,言之有据。另外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几个字,估计今年试题中会体现。因此,我们要注意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一般知识。论述文要注意结构层次的划分;证据的概括;合理的推断;在选文上注意有关经济生活、考古新发现、历史研究新成果、经济地理新资料、人口问题、戏剧知识、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文章。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文学类文本借助小说、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符合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结合一核四层四翼,以及新课标对文学类文本提出的学习要求,以上三者,构成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依据。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载体,从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趋势看2024年散文考查的可能性最大,其次小小说很值得重视。不论从哪一方面考查都要注意:整体把握,抓住暗示,挖掘其隐含义;审明题意,找准信息,理解抽象语句;对应题旨,准确表达,把握印象感应。千万记住:“学而不思则罔”(孔子)“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叔本华)

2023年高考再次印证了“以定考,以考促教”的定势,如新课标I卷语用二的素材选自《骆驼祥子》第八章,本题对应整本书阅读和新课标高中必读小说部分,再如全国甲卷的20题,“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该题考的是写作评论,对应的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的二(3)题(考虑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评论),还有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的第三题(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而文学短评在新课标I卷的第9题也明确的考到了。

作文方面要树立的高分意识,首先要了解《课标》中对作文的评分标准,明白作文定等次的具体要求和加分减分的规定,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要下功夫,为了能够争取高分,首先应该字迹清楚,卷面工整,标点清晰,款式整洁。其次,下笔要有明显的中心思想,不可对旁枝末节纠缠过多。有的老师私下要求学生像写八股那样作文,讲究“起、承、转、合”,这样文章写起来也许不会有大错,但是千人一面,毫无新意,也看不出考生的创造力,这种训练方法是不可取的。不管怎样,行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紧凑的材料组合,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里把事情讲述清楚。第三,标题或行文要有新鲜感,这样的作文容易脱颖而出。第四,对自己高中三年作文的命题、形式、写作类型、作文优缺点全面研究分析,进行发现缺漏的基本作文训练,及时补习,研究修正的对策。如能做到,高考作文就会减少失分薄弱点,显示得分的最亮点。

高考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实力是基础,是本钱,心理素质是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本钱的条件。无本钱生意无法做,有本钱如何让生意兴隆,赚大钱,才是我们高考复习的目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