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部滕县志研究及编修新一轮滕州市志的刍荛之见

 易石园一春草木 2023-10-25 发布于山东

内容提要:滕故有志,仅滕县志就13部。作者分析研究历代滕县志纲目设计结构,客观展现了明清以后滕县志的编纂规律和地方志文化传承。在全面研究前志纲目的基础上,作者对新一轮滕州市志提出5点编修建议。

关键词:滕县志、纲目结构、编修建议

滕故有志。明朝万历年间滕县知县杨承父曾说:“滕故有志,然疏略无伦次,不足以备文献,观者少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初,滕州市成编的各类志书近百部。其中,滕县志13部,即《滕传钞志》、明·隆庆《滕县志》、明·万历《滕县志》、·崇祯《滕志续编》·康熙十二年《滕县志·康熙五十六年《滕县志·道光《滕县志》《滕县图志》《滕县乡土志》《滕县续志稿》《续滕县志》1990版《滕县志》和《滕州市志(1988—2013)》评审稿。

一、历部滕县志基本情况研究

(一)《滕传钞志》

这是方家最容易忽略统计和介绍的滕县志。该志佚失,修编者、体裁体例、记述内容等信息目前均无从考证(这或许是该志被忽略统计的最大原因)。之所以判断存在这本书,源于明·万历《滕县志》的编纂者王元宾“余束发为诸生时,见传钞志二本,时典籍未备而采搜未广,故实既多遗漏而体裁亦少伦次”的说法。从王元宾不经意的叙述里,我们获得了金子般的史料:《滕传钞志》虽然在王元宾看来存在典籍没有备足、资料采集不广泛、事实和典故遗漏较多、体裁类别也没有多少条理和顺序的遗憾,但的的确确存在,且在一定范围得到传阅,也为以后志书的编纂者(侯维藩极有可能参考,下文介绍)提供了一定的资料。我们还可以乐观地认定:《滕传钞志》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滕县志,该志的成书年代一定不晚于明朝嘉靖三四十年间,或许更早为元、宋传本也未可知。我们乐观的底气正是源于王元宾“余束发为诸生时,见传钞志二本”的说法。王元宾生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按古人15岁束发估算,他“束发为诸生”的时间应该指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左右始,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中举为止。根据王元宾的说法,这期间(嘉靖三十三至四十三年)见到过《滕传钞志》。基于此,大致推断《滕传钞志》成书不晚于明嘉靖三四十年间,至于是元、宋传本的猜测则有点盲目乐观。乐观代表了大概率的可能性,但不一定代表确定性。笔者关于“《滕传钞志》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滕县志以及该志成书不晚于明嘉靖三四十年间”的文化论断是对,是错?姑且留待后哲验证。

(二)明·隆庆《滕县志》

该志成书于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是目前滕州历史上已知最早的官修志书,主修者大概率是时任滕县知县的锦衣卫举人汪鉴,编纂者是彼时致仕在滕、曾任蓝田知县的嘉靖十八年(1539年)滕县进士侯维藩。该志佚失,体裁、内容和字数等信息目前也无从考证,我们只能从先哲的叙述中了解该书的一鳞半爪。王元宾在明·万历《滕县志》的序中提到:“隆庆丁卯,侯君维藩始芟其繁芜而润色之,授梓”,这一句就清楚无误地告诉我们,侯维藩在隆庆丁卯即隆庆元年(1567年)编纂了该志,编写时采纳的蓝本或者参阅的资料,则很有可能就是上面介绍过的《滕传钞志》。而万历八年(1580年)迁任滕县教谕的方元修,曾发出“余以庚辰迁教于滕,取邑志阅之。然事之散逸者颇多”的感触,他阅览的滕县志应该或者至少包括隆庆《滕县志》。

(三)明·万历《滕县志》

该志编成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共8卷、约12万字,由时任滕县知县杨承父主修,由仕至凤翔知府的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滕县进士王元宾编纂。该志是滕县历史上已知的第3部滕县志,也是完整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滕县志,为后几部滕县志的编纂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性资料,也成为后世众多学者全面考证明朝万历十三年之前滕县历史必不可少的地方文献之一。

(四)明·崇祯《滕志续编》

该志属于明·万历《滕县志》的续志,编成于明朝崇祯五1632年),共8编,在沿袭明·万历《滕县志》体例、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又接续补记了46年的内容,由时任滕县知县荆尔植主修,由仕至南比部正郎的万历十九年(1591年)乡试解元滕县人张彩编纂。该志在流传中佚失,仅有荆尔植在卷首作的张彩在卷末作的被清朝滕县志收录

(五)清·康熙十二年《滕县志》

该志是清朝编修的第一部滕县志,编成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810万字,由时任滕县知县任玑奉旨纂修。该志变更旧志体例为志体,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正编中新设了艺文专志,收录包括苏轼《修公堂记》在内有关滕县的诗文29篇,开滕县志艺文志的先河。

(六)清·康熙五十六年《滕县志》

该志属于清·康熙十二年《滕县志志,编成于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1020万字,由时任滕县知县黄濬奉兖州府修志令修,由滕县举人陈际昌、王特选、张有位等采修。该志首开请上级领导为滕县志作序的先例,卷前载有山东巡抚、兖州知府分别作的序。

(七)清·道光《滕县志》

该志属于通志,成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1424万字,由时任滕县知县王政修,举人王庸立黄来麟共同编纂。该志艺文传里录了道光年间孔广珪的《上邑侯彭少韩书》,文中叙述滕县酿酒业的兴盛,从中可了解到清代农村商品经济状况;杂志补有一件明天启年间知县姬文允守城被俘后所作的《禀稿》,文中叙述滕县徐鸿儒农民军攻克的史实,成为考证徐鸿儒农民军活动的重要资料。

(八)《滕县图志》

该图志无序跋,是滕县历史上第一部图志,编纂人与具体编纂年代暂无可考(另说该志成编于清朝光绪年间)图志的每大乡图中都根据村庄坐落位置与户数多寡分成若干保甲,每保甲内,详细列出村庄名称、集场数目、户口人丁和地丁银米。该图志实际是清代本地官府征收地丁钱粮和编审保甲的图册是研究清代保甲编制、集市分布和地丁负担量的可靠资料。

(九)《滕县乡土志》

该乡土志编成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约2万字,由曾任宣化、大名、宁夏知府的滕县进士高熙喆奉学部令纂修。志中记载清末人口、西洋各教、主要姓氏及来源、四乡道路及铁路、主要农产及进出贸易等情况。

(十)《滕县续志稿》

该续志稿共412万字,断限上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下至宣统年(1911年),由清朝滕县童生生克中整理编,并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铅印。艺文收录咸丰年间王东槐作的《历陈山东地方官玩纵盗贼疏》一文,是研究清末山东鲁西南地区农民斗争状况的重要史料之一。

(十一)《续滕县志》

该志属清·道光《滕县志》的续志,编写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编成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民国三十年(1941年)刊于北京法源寺,记事断限上自道光之末,下宣统年(1911年),正编5卷、15万字,由滕县县长崔公甫、刘汝桐、谢锡文修,高熙喆总纂,生克中等人纂。卷一至卷三为高熙喆编辑,卷四、五的各门续补为生克中等人编辑,记事止于民国二十四年。

(十二)1990版《滕县志》

该志是9编、共106.7万字,由中华书局出版,主编李广星。上限因事而异,下限至1987年底,主要记述了滕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变化和基本情况。1988年,滕县撤县改市(县级)。从某种意义上说,1990版《滕县志》既是滕州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也是最后一部以“滕县志”命名的官修综合全志。

(十三)《滕州市志(1988—2013)》评审稿

《滕州市志(1988—2013)》评审稿,属1990版《滕县志》的续志稿,也是滕州历史上以滕州市冠名的第一部县级综合志稿。志稿由滕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始编于2017年,共上下2卷、36编220章、约260万字,主要记述断限内滕州市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志稿资料(19882016)由市直各有关部门、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和省、枣庄市及外地驻滕单位提供,部分资料来自档案、文献、报刊、网络及社会调查。2018年9月13日,《滕州市志(1988—2013)》志稿评审会在滕州宾馆召开。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史志办主任刘爱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专家对志稿进行了评审。

二、历部滕县志结构研究

(一)明·万历《滕县志》

影印本卷前有杨承父作的序(后文简称“杨序”)和王元宾作的弁言(后文简称“王言”),载明了修志人员姓名,设置了目录。

正编设置22个纲目,即图经、沿革谱、封爵谱、职官谱(前朝守令、国朝守令、教职、武职、杂职)、选举谱(科贡、例贡、杂途)、赠封谱、武功爵谱(指挥、千户)、灾祥志、山川志(山、河,岭泉沟附)、方物志、风俗志、创设志(城池、行署、县署、儒学、属署、铺舍、坊、桥梁、村市)、赋役志(田地、户口、贡赋、马政、徭役、军屯)、祠祀志(文庙、坛迹、神祠)、古迹志(城镇、乡井、宫殿、亭台、园池、塚墓、寺观)、宦业传(封爵、刺史、守令)、宾客传(侨寓附)、人物传(儒业、武功、孝行、方伎)、隐逸传、列女传、释道传和外传。这种纲目设计,为以后滕县志的编修打下了基础。

卷后有方元修作的跋(后文简称“方跋”)。

(二)明·崇祯《滕志续编》

该志卷前应有荆尔植作的序(后文简称“荆序”),并收录“杨序”“王言”和“方跋”等3篇旧序跋。

编者极为推崇明·万历《滕县志》,续修中完全按照明·万历《滕县志》的体例,在原有内容上不动的基础上又接续补续了46年的内容。正编具体纲目设置不再重复叙述

卷后应有张彩作的跋(后文简称“张跋”)。

该志佚失,基本情况是从“荆序”“张跋”等资料中分析推断得到的。

(三)清·康熙十二年《滕县志》

影印本卷前有任玑作的序(后文简称“任序”),并收录“杨序”“荆序”“方跋”“王言”等4篇旧序跋;设置了凡例,共9条;按督修、主修、采修、监刻的分工,载明了修志人员姓氏名单;设置了目录。

正编设置23个纲目,在明·万历《滕县志》22个纲目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文志的纲目。

卷后收录了旧志跋文“张跋”。

)清·康熙五十六年《滕县志》

影印本卷前有山东巡抚蒋陈锡作的序兖州知府金一凤作的序(开上级领导为滕县志作序的先河)和滕县知县浚作的序(后文简称“黄序”)同时载录了“荆序”“杨序”“王言”“任序”等4篇旧序;还设置了凡例(8条)、目录、重修县志人员姓氏名单。

正编纲目23个,基本和前部志书(康熙十二年《滕县志》)保持了一致。

影印本卷末并没有王特选为该志作的跋(后文简称“王跋”),仅收录了“方跋”“张跋”等2篇旧跋文。

)清·道光《滕县志》

影印本卷首设图经,卷前有王政、王庸立的序,另载录“荆序”“杨序”“黄序”“任序”“王言”等5篇旧志序,设置了凡例(8条,王政撰)、目录和重修滕县志姓氏名单。卷一最后收录了“王跋”。

正编分沿革志(附表)、封爵谱、职官谱(秦汉以上守令、历朝守令、教职、武职、杂职)、选举谱、封赠谱、武功谱、山川志、赋役志、祠祀志、建置志、灾祥志、古迹志、春秋三国世家、宦绩志、人物传、列女传、艺文传、杂志(考异、轶事、艺文补、古迹补)18个纲目,纲目设置较前志更加规整。

(六)《滕县图志》

该志分上下册,上册目次:仁5保、义5保、礼7保、智5保、孝9保;下册目次:弟22保、忠7保、信12保;后附县舆3幅。志以仁、义、礼、智、孝、弟、忠、信8字分本县8大乡图,每大乡图内,根据村庄坐落位置与户数多寡分成若干保甲,共72保甲,每保甲内,详细列出村庄名称、集场数目、户口人丁和地丁银米

)《滕县乡土志》

影印本无序无目录,历史学者、北京师范学院教授柯昌泗为该志作的序(后文简称“柯序”)被民国《续滕县志》收录。

开篇收录手绘地图一张,分历史、政绩录(兴利、去害、听讼)、兵事录、耆旧录(事业、学问、附忠义、附滕阳户孔氏、附节烈祠)、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邑治(古迹、祠庙、坊表、桥梁、市镇、学堂)、72保(各保分别按照古迹、祠庙、坊表、桥梁、市镇、学堂的顺序有则记,无则省)等纲目

卷后有高熙喆撰的《乡土志跋》。

 ()《滕县续志稿》

影印本卷首有生克中作的《滕县续志稿序》,设有目录。

正编分土地志(星野、疆域、附二张手绘滕县图、七十二区、人类、氏族、孔氏附、宗教、实业、社会、交通、兵防、铺递、墩台堡房、道里、水道、物产、沿革、山川、户口、古迹、山矿)、通纪、建置志、风土略、祠祀志、会计簿、职官志(知县、县丞、管河县丞、典史、都司、把总、教谕、泇河同知、彭口闸闸官、滕阳驿驿丞、职官补遗)、选举志(甲科、乡科、贡生、武乡科、学额、小学额、杂途、孔氏选举、选举补遗)、人物志(义烈、贞烈、先正、附传)、艺文、杂记等11个纲目

(九)《续滕县志》

印刷本卷前有华世奎署耑及刊印日期,还有张元济、高熙喆的序以及编修人员名单。

卷一有水道改徙、郡国县城沿革、通纪、文庙祠祀志、官师志、选举志、建设志,卷二有人物志,卷三有艺文志补遗、艺文志,卷四有通纪补、职官志、党务沿革、人物志、艺文志、艺文附录(其中收有“柯序”),卷五有金石志

卷后附生克昭写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的跋。

(十)1990版《滕县志》

该志卷前分别载录滕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滕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滕县志》编纂人员、《滕县志》学术顾问、《滕县志》审定委员会成员等5份名单,另有董一博题词、56幅照片、《滕县行政区划图》、《滕县城区图》、王裕安的序、凡例等内容。

主体采用了章节体,设9编,分别为概述、大事记、地理(建置沿革、行政区划、自然环境、环境保护、人口)、政治(中国共产党组织、地方权力机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参政议政机构、群众团体、人事、劳动、民政、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信访、侨务外事)、军事(驻军、地方武装、兵役、战事、民兵、人民防空)、经济(计划经济、经济制度变革、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水利、农业机具、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建筑业、商业、物资供销、粮油、财政、税务、金融、工商行政管理、物价、标准计量管理、审计监督)、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档案、文物名胜、方言、民俗、宗教)、人物(人物传、烈士名录、人物简介)、附录(文件、旧志图经沿革、考证文章、旧志序跋)。

编后有编后记。卷后有摄影、绘图、校对、封面题字、封面设计、责任编辑名单和出版信息。

(十)《滕州市志(1988—2013)》评审稿

该评审稿扉页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丛书、《滕州市志(1988—2013)》(评审稿)、滕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字样,随即设凡例、目录,随后有概述、大事记。正编设36编,分别为建置区划(含2章)、自然环境(含8章)、人口(含5章)、城乡建设(含6章)、环境保护(含4章)、交通(含6章)、邮政电信(含4章)、经济综述(含3章)、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含2章)、工业(含9章)、农业(含10章)、建筑业(含3章)、商贸流通(含9章)、民营经济(含3章)、旅游(含4章)、财政税务(含2章)、金融保险(含2章)、经济管理(含9章)、中国共产党滕州市委员会(含12章)、纪检监察(含6章)、滕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含2章)、滕州市人民政府(含12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含2章)、民主党派(含6章)、群众团体(6章)、政法(含5章)、军事(含4章)、教育(含11章)、科学技术(含7章)、文化艺术(含13章)、医药卫生(含8章)、体育(含5章)、社会生活(含6章)、街道镇(含20章)、人物、附录。整个纲目设计中规中矩,比较符合二轮志书的编修特点。

总体看,除因资料佚失,目前无法考证《滕传钞志》、明·隆庆《滕县志》的细致情况外,其余11部滕县志体例完备,基本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几种体裁;结构上,除1990版《滕县志》及《滕州市志(1988—2013)》评审稿外的滕县志均采用了纲目体。历部滕县志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内容上既详细描述了滕州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以及地理位置、交通、资源、名胜古迹等方面的情况;又全面梳理了滕州的历史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宗教、人物、风俗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内容也成为后世方家研究滕州历史沿革以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点的重要文献资料。

三、编修新一轮滕州市志的刍荛之见

1990版《滕县志》下限修至1987年,从1988年至今已经35年,滕州市未见有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县级志书公开出版。而这种状况和滕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是不匹配的。滕州市亟需一部全面、客观、准确反映滕州市历史风土人情和现实发展状况的市志。新一轮滕州市志的编纂,从编修机构设立、篇目设计、编修文件起草、编修人员培训,到资料收集与整理、编辑校对、审查打磨、审定出版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在具体的编纂实践中精心准备。笔者就新一轮滕州市志的编修,略谈五点粗浅建议。

(一)新一轮滕州市志应该是全志

纵观滕州县级综合志书,仅有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清·康熙十二年《滕县志》、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1990版《滕县志》等4部滕县志为全志,其余均为续志。

1988年3月,滕县由县改为滕州市(县级)。滕州近40年的发展历史,要求新一轮滕州市志是一部上下贯通,全面、客观、准确反映滕州市历史风土人情和现实发展状况的全志;反之,如果修成续志的话,无法全面满足撤县改市后人民群众对滕州市地方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深层次地认识和需要。

(二)新一轮滕州市志应该注重详今明古 

新一轮滕州市志应该和前几部志书实现全面对接,做到详今和明古有机结合,决不能片面略古,造成“断头”志;要把事物的历史脉络理清、弄明,把事物原貌原原本本地记录、呈现出来。在图经、大事记、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不单纯地照搬原文,而应该优化呼应。例如,旧志中收录的不同时期的县治图,就应该保留收录;旧志中收录的大事件,应该优化收录;旧志中没有收录而后又考证出的大事件,应该补充收录;历朝天文地理异象变迁等重大变化,应该优化收录;历代职官,尤其是县级主官的任期、业绩等应该详细收录;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应该重点收录,等等。新一轮滕州市志要让读者一书在手,见微知著,抚今追昔、以往鉴来,顿生纵看历史、坐观风云、沧海桑田的感慨。

(三)新一轮滕州市志应该突出地方和时代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滕州市志的编纂应该充分挖掘和展示滕州当地的文化特色,突出滕州独特的地域魅力。滕州市志编纂者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能够结合历史、地理、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和撰写。新一轮滕州市志应该在充分考虑和原有旧志纲目设计有效衔接的前提下,既要门类设置齐全,还要大胆创新,注意把带有鲜明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内容提级升格。纲目上要避免“一碗水端平”,结构上要摒弃“千志一面”。例如,可以考虑把滕州市包括但不限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班墨文化”的地方特色内容适当提级升格出来,让近几十年滕州市的发展变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激励人们踔厉奋发,不断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

(四)新一轮滕州市志应该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扩大市志影响范围

当代社会对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要求越来越高,滕州市志的需要注重公众参与和反馈;应该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社交媒体沟通互动、组织专家评审等方式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志的内容。当代社会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纸质文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新一轮滕州市志的编修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编修的滕州市志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实现市志资源快速传播,既实现接受社会监督,保证市志内容真实性、客观性,又能方便读者在线免费查阅,扩大滕州市志的影响范围。

(五)新一轮滕州市志的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志书的编修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用于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多媒体技术可以用于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呈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自动摘要、分类整理等操作。因此,滕州市志的编修不能停留在以前的传统方式和方法上,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提高编修效率和质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