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万亩、2万吨、11亿元!这只虾非常火爆,金湖这一产业再迎新机遇

 水产前沿 2023-10-26 发布于广东

----- 广告 -----

----- 广告 -----

2023首届江苏(金湖)小龙虾产业链发展大会,10月26日,在江苏金湖成功举办
  • 文/图 水产前沿 李绍祥

近年来,金湖县政府把小龙虾产业振兴作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抓手,聚焦品种培育、要素保障、资源保护,通过龙虾产业振兴走出一条农业强县建设之路,大力发展稻虾、藕虾种养,因此金湖县小龙虾养殖产量逐年增加。

然而在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一,种质退化严重,小龙虾种业体系建设滞后于养殖发展需求;其二,小龙虾养殖技术标准化的普及率较低;其三,小龙虾病害的种类逐年增多;其四,加工流通业发展滞后……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难题,学习最新小龙虾养殖技术,2023年10月26日,由金湖县人民政府主办,金湖县农业农村局、水产前沿承办的“2023首届江苏(金湖)小龙虾产业链发展大会”在江苏金湖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了近100余名业内人士参加。

大会现场

参加大会的有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二级研究员、江苏省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焕根,江苏省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种质创新与苗种繁育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许志强研究员,淮安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周凤建研究员,金湖县人民政府、金湖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领导,龙虾餐饮企业、加工企业、饲料企业、渔药厂家客商代表,各镇、街养殖户。

金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月军 致辞(左二)

姚月军局长在致辞中提到,金湖县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禽蛋之乡”、“中国荷花之都”、“苏北小江南”之誉,也正因如此,金湖人成为了第一个吃小龙虾的人。近年来,金湖县把龙虾产业振兴作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抓手,聚焦品种培育、要素保障、资源保护,通过龙虾产业振兴蹚出一条农业强县建设之路。金湖养殖的小龙虾,其具有腮净腹白、清爽透明、黄多肉肥等特点,常被食客们追捧为小龙虾中的“王者”,并以“蒜泥”、“清水”等口味备受推崇。2022年,金湖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了12万亩,其中稻虾养殖面积10万亩,小龙虾年养殖产量达2万吨,产值超11亿元!全县从事与小龙虾产业有关的人员超10万人!小龙虾产业已然成为了金湖的特色产业。

产业共建,生态共赢。我县将以小龙虾产业链发展大会为契机,不断扩大优良品种选育,不断提升龙虾品质,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金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玉东 主持

主题报告环节

报告题目:江苏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及养殖新模式

报告嘉宾: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二级研究员、江苏省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焕根

陈焕根在报告中提到,近几年来我国小龙虾养殖模式不断丰富、养殖技术不断创新、养殖规模稳步提升,餐饮产业各具特色,加工产业也开始逐步恢复,据初步测算,2022年江苏小龙虾经济总产值达593.27亿元,其中三产发展较好、二产比重偏低、一产空间很大。但江苏省小龙虾产业也存在着较多问题,种业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病害防控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工产业规模亟待进一步扩张,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2023年小龙虾行情低迷,为小龙虾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未来小龙虾产业的发展,降本、错峰、提质、增效是关键!此外还需强化一产特色,扩大三产优势,补齐二产短板,加快新品种选育与良种体系建设、加快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

报告题目:小龙虾种业发展现状与苗种繁育技术

报告嘉宾:江苏省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种质创新与苗种繁育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许志强研究员

许志强在报告中提到,自2011年以来,全国小龙虾养殖规模逐年快速增长,到2021年养殖面积已达2600万亩,年养殖总产量达263万吨,居全国淡水养殖品种第6位,养殖模式也多样化,包括稻虾综合种养、池塘虾蟹混养、池塘主养、藕塘养殖、滩地增养殖等。苗种繁育通常以自繁自养(繁养一体化)为主,虽然简便易行投入低,但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如商品虾规格偏小、发病率高、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下行等,因此养繁分离、分子设计育种、传统选择育种、基因组辅助选择育种等能够提高小龙虾种质的技术亟需落地。随后讲解了小龙虾苗种繁育技术简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选育新品种需要我们对小龙虾苗种繁殖特点和生物学特点有深入的了解。最后,许志强对小龙虾种业体系建设作了展望:小龙虾种业创新体系需要合适的育种路线(传统选育+分子选育)、有效的育种性状(优质抗逆选育)、成熟的制种技术(繁殖调控机制)支撑。

报告题目:淮安市小龙虾产业链发展情况

报告嘉宾:淮安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周凤建研究员

在报告中首先提到了淮安市小龙虾产业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一二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富民增收效应明显,品牌价值持续攀升。但想要继续推动淮安市小龙虾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还需政府积极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撑等,也希望各市级示范户能无所保留地分享养殖技术。

下一步,淮安市将推动产值翻番、坚持科技赋能、加快示范引领、强化产业支撑,围绕小龙虾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持续在二产加工环节发力,形成与消费区域相匹配的规模量级;同时,在养殖端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在产加对接、产销对接、联农带农机制上做文章,实现一二三产紧密联系、协同发展,尤其要实现广大群众共同致富。预期到2025年,淮安市实现产业规模、科技研发、标准体系和品牌价值四个全国领先。

会后,水产前沿还采访到了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洪进,对金湖县小龙虾产业作进一步了解。

水产前沿:您认为是哪些原因导致金湖小龙虾产业陷入困境的呢?

李洪进:一是龙虾苗种来源比较容易,苗种繁殖主要依靠养殖户自繁自育,种质退化严重,苗种产量不稳定;二是这几年稻虾、藕虾面积的快速发展,很多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龙虾养殖的人员进入龙虾养殖队伍中,缺乏养殖技术;三是我县目前仅有三家小规模的龙虾加工企业,年产3000吨即食龙虾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远远不能满足我县龙虾养殖户的需求。

水产前沿:您如何看待未来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金湖而言有哪些挑战和机遇?未来又有哪些规划呢?

李洪进:未来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是加强小龙虾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针对良种短缺、种质退化等“卡脖子”问题,加强小龙虾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护,以“头小尾大”、生长速度快、抗逆等性状为目标开展新品种选育攻关。二是推进良种规模化繁育。以提升良种集中供应能力、满足多元模式和错峰养殖的需要为目标,加大良种生产基地建设,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推进产学研结合和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三是加快补齐加工短板。统筹推进小龙虾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推动小龙虾加工向产地下沉、向优势区域集中,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产地初加工,大型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加大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应用,推进小龙虾加工循环、高值、梯次利用。四是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电商与小龙虾产业的融合,发展直采、定制生产等新模式,支持电商运营主体带动小龙虾养殖户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挑战和机遇:一是品牌发展挑战。“金湖龙虾”已经成为了较好的龙虾区域品牌,省内外声名鹊起,但是要想发展壮大并不容易,远处湖北“潜江龙虾”已经得到了农业部、湖北省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潜江稻田养殖模式已经成为了中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典范,难以超越。近在咫尺,有中国最早的区域龙虾品牌“盱眙龙虾”,在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盱眙县龙虾产业整体推进非常迅速,“盱眙十三香龙虾”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品牌。金湖与盱眙同属淮安市,“金湖龙虾”的发展壮大,必须走出一条自身独特的道路,挑战难度很大。二是生态发展机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愈加重视,渔业产业工作形势严峻,一些养殖模式不够健康、水产品质量安全仍有薄弱环节、渔民增收速度放缓且难度加大。可以看到的是,随着生态环境治理深入,由生态环境带来的生态变现将成为现实。强大的生态底蕴,恰恰可以给金湖龙虾带来强大的发展后劲。三是种业发展机遇。从自身角度来看,金湖滩涂、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龙虾种业的基础条件。从外部角度来看,目前龙虾养殖产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但龙虾种业却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龙虾养殖具有自繁自育的特点,在养殖初级阶段,养殖户对龙虾良种的需求不是很强烈,但是随着产业的日趋成熟,以及白斑综合征等疑难病害的日渐加重,养殖业对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品质好的优良龙虾品种、品系将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金湖龙虾能够成为全江苏优质种源的供应地,夯实自身的产业特色。

未来我县龙虾发展的思路主要是:立足金湖龙虾产业的现状基础,着眼于金湖自然水域生态禀赋,充分发挥金湖龙虾的生态特色和区域特色,积极创新金湖龙虾优质良种,创新优质龙虾标准化养殖,转变发展方式,强化一产特色,壮大三产优势,稳步推进二产加工业,推动金湖龙虾产业的三产融合,使金湖龙虾在全国龙虾产业中具有“金湖龙虾品种、金湖龙虾品质、金湖龙虾品牌”的产业特色优势。

水产前沿:就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您有什么话想对养殖从业者说的吗?

李洪进:龙虾产业未来数年内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建议龙虾从业者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应对措施。加强针对性指导与宣传,避免出现虾苗抢购风潮,引导养殖户提高龙虾苗种自给率。可以适量投放秋季亲本虾进行自繁。二是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养殖户可以采取降低养殖密度,调整养殖模式,采用综合种养、混养等模式,降低养殖风险,同时加强生产管理,做好水质调控、水草养护、科学投饵以及日常巡塘等工作,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