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杜甫江阁与岳麓书院感念

 冬歌文苑 2023-10-27 发布于北京

杜甫江阁与岳麓书院感念

——湘游札记

汤逊夫||湖北

1

缘  起

湖南大学是有名的高等学府,该校法学院声誉亦高,春末夏初邀约,武汉某名教授去湘讲学谦虚称可“作陪”,盛情难却,成行。我有自知之明,几十年在“法律人”活跃的领域讨生活,少建树,爱议论,多呆气,自己犯呆气犹可,得注意不让别人为难。邀请方说一些博士、硕士写论文备答辩,听其介绍各自的论文,或长或短评说。似若进餐馆见识高级厨师做出各自拿手的好菜,尝尝,评说菜好不好吃,色、香 、味佳不佳,这都不会应对,还怎么混?同意去,有“干事”由头,去之有“名”,心安。

多年没去长沙,不免有所见有所思,用“灵感”,太雅,不敢用;用“念头”,指向太实,赚钱的“念头”,享福的“念头”,俗气,不愿用;于是用“感念”,联缀成札记。

2

美景可餐

高铁列车风驰电掣,不到两个小时由武汉到长沙,安顿好,到晚餐时间,问“去哪儿?”同行去讲学的名教授说“我点的地方,包满意。”坐车到湘江边一座楼,进二楼包间,房间不大,但有敞亮的轩窗,放眼望去,一江碧水流淌,凉风悠悠,岸柳青青,柔枝摇曳,婆娑起舞,远山含黛 ,锦屏秀雅,我禁不住喝彩“好地方!”教授得意地说“到这地方,把酒临风,能不喜气洋洋者矣?”的确,未饮酒而先醉,吃些什么不太记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绝佳的风景,绝佳的风景又助勃勃谈兴,开心,甚欢。

要离开时问:这是什么地方?

教授答:寡闻了吧,鼎鼎大名长沙杜甫江阁之所在也!

“杜甫江阁,以前多次来长沙,没听说过呀!”

“2002年开建,2005年竣工,长沙新地标。”

新地标,与诗圣杜甫联系在一起,想起两句诗“夜饮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傍上杜叟老头雅韵,能不赏心悦目!有成语“秀色可餐”,杜甫江阁一带美景吸引力胜过美食,故谓“美景可餐”。

3

靓丽杜甫江阁与困厄杜叟老头 

从餐厅出来,璀璨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杜甫江阁瓊楼华丽,仿唐建筑,矗立于平旷的湘江之畔,夜色下显得格外富丽堂皇。这里己是长沙著名景点,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不远空旷处更有精力旺盛的大妈们在跳时兴的“广场舞”,音乐声震耳欲聋。在这地方,建一座与诗圣杜甫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宏伟建筑,汇聚人气,提高知名度,的确是不错的主意。据说修建前考证过,杜甫诗《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有句“层阁凭雷殷,长空水面文”,《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卿》有句“客人庖厨薄,江楼枕席清”,《重送刘十弟判官》有句“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传言杜甫后移居湘边佃楼,自称“江阁”。选址有张本,在此建杜甫江阁,自会声誉鹊起,名闻遐尔。

杜甫一生坎坷,科举不顺,三十多岁才谋得个兵曹参军的小官,遇“安史之乱”大劫,被叛军俘获,侥幸逃出,肃宗给他个“右拾遗”从八品职位,又因替布衣之交房琯辩护忤唐肃宗获罪被贬。流亡到四川投奔当节度使的世交好友严武,严武请示后任命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建座草堂安逸住几年。后来与严武闹翻,离开四川,漂泊到湖南,第一站岳阳,写下著名的《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他穷困潦倒的真实写照。然后到潭州(即今长沙),杜甫碰到原宫庭乐师、老熟人李龟年,颇显欣喜的吟唱“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但杜甫多数日子困厄潦倒,寄身小舟,居无定所,衣食难继,拮据穷窘,“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委婉表达了他的处境和心态。极度穷困的日子无法保持尊严,杜甫之死更谈不上有尊严。《新唐书.杜甫传》载“大历中,……泝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民间传说更多,有的传言讲杜甫去投靠亲友扑空,遇大洪水,困在小船上,九天没吃饭,县令派人送酒 、牛肉等,天热牛肉变质,杜甫饿多曰,暴食一顿“撑死了”。一代诗圣,这么死去,令人心酸悲怆扼腕,难以接受难以置信。

眼前所见的杜甫江阁,灿烂壮丽 ,美艳辉煌;忆及杜甫当时凄凉际遇,困苦晚景,悲惨离世;描述古今辉映的美好状,得有特别好本事,才能圆润周到。

4

坦言“实务”

第二天上午干正事。教室坐几十位年青人,风流倜傥年华正好,或读博或读硕,前途无限。其中几位介绍自己论文写作,我冒昧,说这位论文内容很好,只是气势略显不足;说那位选题下了功夫,只是留的挥洒空间回旋余地小了些。然后话锋调转,竟讲起“大道理”,要旨在重“实务”。求学为长知识长能力,会说是口才好,会写是笔头硬,有这两桩长处还要会办事,光能办一桩桩的事还不够,还要会看“势”,就是“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言的“势”,知“势”者方能识大局,抓要害。作为法学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不能只知晓现行法律的法条,满足于对现行法律的注释性解读。要追溯法学的源头,了解法治的基本原理和价值,不能满足于读教科书和风行一时的言论,一些法学史上著名人物的经典著作,如洛克、孟德斯鸠、穆勒等人的著作是必读的。读书还要善于运用,要努力先为自己创造运用知识施展才能的条件,举司法考试为例,摆出早年通过“律考”老资格,不无得意地说:时下“铁饭碗”吃香,在我看来“律考”合格是端上“金饭碗”。笑声起处气氛活跃,几位年青人都说已考上律师。我乘势说,这属“实务”范畴,拿到学术殿堂讲似俗气,但是“实务”两个字一调过来就是“务实”,“在人生的道路既要仰望星空,又要有'务实’的态度,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真诚”。

为什么强调“实务”?我还想着杜甫哩,有感而发。杜叟老头,一生不顺,晚景凄凉,对此有各种评说。有人说杜甫穷困潦倒只怪他“太固执”,例证是严武讲友情,对杜甫特别关照,杜甫喝醉酒却跳到严武床上骂他“你爹怎么有你这么个儿子”,惹得严武火性起来要杀杜甫,被严武母亲拦住才作罢,杜甫失去严武的庇护,在四川呆不下去才流落湖南;也有人说杜甫落魄在于“太爱玩”,不知惜财积蓄,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进土,多年在朝廷做官,杜甫出生家境优裕,年少时游山玩水,虽为写诗提供丰富素材,但也养成爱游玩的习惯,花销大而无积蓄;还有人竟说杜甫混的不好,是他“不会读书”,理由是杜甫除了会写诗,一辈子连个进士都没考中。种种说法,都可能讲到杜甫性格的某种缺陷和一生运气太差,但都没涉及要害,难令人信服。在我看来,杜甫最大的失误在于人生目标定位错了,杜甫早年就立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路走不通,也根本不可能走通。尧、舜本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真有其人也只有一个尧一个舜,后来何曾有像尧、舜的人物出现!杜甫生活的“盛唐”,李世民算“拔尖”的,也不过是为争夺皇位,杀兄屠弟,逼父退位,还弄死许多侄辈的凶狠之徒。杜甫经历的两个皇帝,一个玄宗李隆基,早年本是杀掉中宗宠幸的韦后,粉碎外戚篡夺皇位阴谋才当权的,可他自己登上皇位宠幸杨贵妃,杨氏兄妹揽权,终于酿成祸害巨大的“安史之乱”;玄宗之后是肃宗,杜甫因替房琯说了几句直话,肃宗要治杜甫的罪,还是张镐求情说“甫若抵罪,绝言者路”,才得以幸免。杜甫一生没有也不可能碰上“尧舜”,他进言皇帝“再使风俗醇”的幻想完全落空。历朝历代的皇帝,嬴政、朱元璋那样杀人如麻的铁腕枭雄也好,晋朝那个闹饥荒时被告知老百姓没饭吃,他反过来问“怎么不吃肉粥”的白痴也好,一坐皇位都要装神弄鬼说是“受命于天”,以“尧舜”自居,但基本都是歪瓜裂枣的坏种,要选出一两个像样的都难。歪瓜裂枣当道,才把国家搞到积贫积弱的地步,祈求歪瓜裂枣们把正经事干好,属于奢望,最终必成肥皂泡。中国“士子”即知识分子往往有抛舍不下的“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情结,可这条路“成功人士”极少,多数穷困潦倒终生。目标定位错了,儒冠误终身,杜甫的遭际是有说服力的例证,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写照。

现代知识分子应该也必须有比杜甫更好的遭际。知识分子得多有几样过硬的本事,用来服务、造福全社会,这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保持尊严和独立人格的必备条件。应建立一套适合知识分子施展才能的制度和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和岗位的转换是很寻常的事,基本不存在障碍和阻滞,如律师、法官、检察官之间是完全可流转的;低职级的公职人员遭遇升迁“天花板”时可以转入大学、企业等去工作一段提高能力积累资源,然后去竞争担任更高职位。灵活的机制,宽容的氛围,选择的多样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沃土,方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5

岳麓书院与“时务学堂”

上午讲话得“气场强,精神足”的好评,下午去看岳麓书院,心情兴致特好。岳麓书院是有名的旅游景点,正有几个旅游团队汇一起,人头攒动。我与同行几人寻得空隙,在挂着“惟楚有才”“於斯为盛”对联的大门前合影留念。

岳麓书院,斯地确实盛矣!一些话题如“朱(熹)张(拭)会讲”人们一直津津乐道,今之名流余秋雨在“朱张会讲”旧址搞过一次讲演,闹过一场风波。看张贴的岳麓书院历任“山长”名单,最末一位“山长”王先谦引我关注,这王先谦是个较复杂的人物。1895年,陈寅恪先生的祖父陈宝箴任湖南巡抚,以“变法开新”为己任,湖南“维新”氛围一时甚浓。王先谦1897年以“岳麓书院山长”身份领衔呈报巡抚陈宝箴兴办“时务学堂”,陈宝箴旋即批准,委派黄遵宪、熊希龄筹备,任命熊希龄为提调(即校长),聘请梁启超、李维格分别为中文与西文总教习,当年八月招考录取40名学生,9月开学上课。王先谦后转而攻击时务学堂“专以无父无君之邪说教人”,“是借讲求时务,行其邪说”,“志在谋逆”,戊戌变法失败后,顽固势力打压更厉害,时务学堂存续不到一年停办。

有人认为王先谦是“墙头草,随风倒”的小人,这有偏颇,王先谦在学术上有他的观点与坚持,而他以岳麓书院“山长”名义领衔报请兴办时务学堂,无论怎么看也是做了件好事,今天看来最大的好处是让历史久远的岳麓书院靠拢并逐步融入新式教育,与时务学堂及后来的湖南大学产生无法分割的联系。

时务学堂属于新生事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打压也阻挡不了其前行,在新旧博弈中闪现耀眼的光辉。时务学堂于1899年改称求实书院,1902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05年冬并入也改成高等学堂的岳麓书院,仍统称湖南高等学堂,几经周折在岳麓书院原址设立湖南大学,一直延续至今。岳麓书院与时务学堂都是湖南大学的“源头”,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孕育湖南大学的“母体”。岳麓书院又在湖南大学的包容下一直存续,如今是湖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仍然招生、教学。这在全国应属独例,在世界怕也不多见。所谓“文脉”,从北宋延续至今的岳麓书院作了最好的诠释。

时务学堂存续不到一年,被视为湖南乃至中国近现代教育开端的重要标志,办学“成绩”不俗,培养出一些杰出人物,如蔡锷,贫寒农家子弟出身,考入时务学堂成为梁启超的得意门生,后学军事,是民国初年重要军事将领,袁世凯称帝,蔡锷潜回云南举旗反袁,被誉为“反对帝制,保卫共和”的“军神”;如杨树达,既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后来回忆,“那时学生除要学习洋话外,还要求学问的,即是湖南的时务学堂。所以时务学堂不仅在湖南占先进的地位,即在全国也是占先进的地位。”“那时的青年都有进取思想,高谈时局,研究满清怎样对不起汉人及中国两千年来的专制恶毒,这班青年都是向这两个目标去的。”梁启超认为,办教育目的是“开民智”“启新民”“超旧邦”,他在时务学堂时间虽不长,但为实践这些主张做许多事情,无论当时还是后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游过岳麓书院,主人领我们去半山腰幽静去处,有一茶室,树木掩映,小溪淙淙,环境雅致,吸引学人游客来此品茗。我们坐下,手捧发出淡淡清香的茶盅,啜饮一口,乏累顿时消解。扭头回望,美丽的湖南大学校园尽收眼底,由衷赞叹:真美!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回望校园也在回望历史,湖南大学既继承了岳麓书院体现的传统“文脉”,又继承了时务学堂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登高向远,得天独厚。

6

开放包容的湖南大学前景灿烂

我怀着敬意与同行诸位在湖南大学校门合影,这“校门”只是象征性的,因为并没有能封闭关锁的“门”,校园四周也没有常见的围墙、栅栏,校园是真正敞开式的,这在国内不说独一无二也至少是罕见的,让人特别赞赏。湖南大学还有另一奇特的景象,岳麓书院是著名的旅游景区,校园内一条宽敞的大道,从早到晚旅游者的队伍络绎不绝,让“外人”在校园内自由穿行,这也是极为罕见的。我问湖南大学的朋友“这么做不怕有麻烦?”回答是“不会的,旅游者很讲规矩,再说,全国全世界各地的人到这里来,知道了岳麓书院,也知道了湖南大学,多好的事!”这回答让人不能不伸出大拇指点赞,湖南大学是一所包容、开放的大学。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这是湖南大学的校歌,歌词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时任湖南大学校长胡庶华创作的,一直传唱至今。优越的地理位置,开阔的胸襟气魄,包容的优良传统,宽松严谨的学术氛围,一切好处让湖南大学钟灵毓秀,前景灿烂。

长沙可看的地方多,时间有限,当晚急匆匆开启另一段行程。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汤逊夫,湖北人。向法学致过敬,爱文学来牵手。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