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造反成功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忍不住落泪:父亲你害得我好苦!

 文史馆 2023-10-27 发布于辽宁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明成祖朱棣是一个争议较多的皇帝,他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大明王朝进入了巅峰时期,史学家称赞这一时期"远迈汉唐"。

朱棣能坐上皇位,靠的是同室操戈,叔侄相残,一场“靖难之役”把帝王家的无情演绎到了极致,但当朱棣造反成功后,却在皇宫中意外发现了一道圣旨,忍不住落泪感叹:“父亲你害得我好苦!" 这个圣旨里到底写了什么呢?

-1-

朱元璋为了朱家能够坐稳江山,把除了太子朱标外的二十多个儿子,都分封为藩王,为大明镇守四方,藩王们手握重兵, 拥有护卫, 掌管着一方的军事大权。

可惜朱元璋千算万算,却没算到自己最重视的继承人——皇长子朱标,竟然死在了自己前面。朱元璋面对爱子的离世,痛不欲生,一边承受着丧子之痛,一边又要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本想册立文武双全的燕王朱棣为储君,他是这些皇子里面能力最强,威望最高的。但朱元璋在朝堂上与群臣商议此事时,却遭到了反对,很多大臣都觉得应该借鉴明朝之前选继承人的经验, 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经过了一番思考和权衡,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作为自己皇位的继承人,但他心中始终隐隐不安,虽然皇孙朱允炆性格仁厚,但他的资历和能力,远不及其他皇子,何况此时藩王们都手握重兵。

-2-

当年分封藩王是为了让他们保卫大明江山,如今这些皇子们的利刃很可能会指向自己的手足至亲。

朱元璋为了避免子孙们为了争夺皇权,上演同室操戈的悲剧,在临终前特意下了一道圣旨,自己死后不允许藩王们回京吊唁。

朱元璋驾崩后,皇孙朱允炆即位为帝,是为建文帝。朱允炆上位后一心施行仁政,推行一系列变革,严惩贪官污吏、废除弊政

同时他又担忧藩王们拥兵自重,会对朝廷造成威胁。结果他皇位都没坐稳,就开始急于削藩,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这个举动引起了诸王的不满。

当初朱元璋分封各地藩王时,曾在《皇明祖训》中写道:“当朝中无正直大臣,奸臣横行的时候,藩王们可以兴兵诛讨,以清君侧。”

于是燕王朱棣便以"尊祖训、诛奸臣,为国靖难"之名,在北平起兵,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当年朱元璋为了让朱家坐稳江山,诛杀了不少能臣武将,如今朝廷中能打仗的大将也是寥寥无几。

朱允炆一开始派出了身经百战的耿炳文去镇压,朱棣深知这位老将的实力,不能强攻,只能静待时机。结果朱允炆却认为耿炳文这么久都没拿下朱棣,肯定是实力不行,于是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让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统率全军,最终导致失败。

叔侄之间的这场战役,前后拉锯了4年之久,最终以燕王朱棣攻破帝都南京,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告终。

-3-

朱棣起兵造反成功后,坐上了皇位,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改年号为“永乐”。

朱棣登上皇位后,有一次,在清理朱允炆留下的文书时意外发现了朱允炆所拟的一道圣旨,意思是:如果有天燕王造反攻入京都,念其为朕的亲皇叔,三军将士不可因此伤害他分毫。

朱棣看完这道圣旨,不由得流下了眼泪,叹息着:父皇!为什么你无视我的诸般努力,一心只看重长子嫡孙呢!害得我们同室操戈,叔侄相残!如今我得了这个皇位,也被天下人诟病名不正言不顺。

虽然朱棣通过造反,夺得了皇位,但他在位后励精图治,创造了“永乐盛世”,使得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确实是一代明君,他也被后世史学家称赞为“永乐大帝”。

如果当初朱元璋坚持自己一开始的想法,立朱棣为储君,也许就可以避免“靖难之役”叔侄相残的悲剧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