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贪官东窗事发前后

 烟雨任平生oq4j 2023-10-27 发布于辽宁

      贪官,古今中外皆恨之。昨读清代王爷昭梿的《啸亭杂录》,里面说到这样一件事,王亶望在任浙江巡抚时,因为“性耽声色”,连“元旦拜圣牌”之事,都“以困酒故”,“日中始至”。
      作为封建社会时期的臣子,连这么大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说明在王亶望心目中,是无法无天,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畏惧的,人到了这个“财大气粗”的时候,就是非常危险的了。所以,尽管他跪在责怪他的杭州将军富春面前谢罪,富春事后还是鄙夷地告诉他人:“王公其不久乎!为人臣者不以笃敬将事,能无遭天谴乎!”结果,王亶望第二年东窗事发,身首异处。
      其实,王亶望贪污之事并不在浙江,那还是他任甘肃布政使时酿成的“捐纳”风波,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肃折捐冒赈案”,此案定谳之后,令斩王亶望,赐勒尔谨自裁,王廷赞论绞,并命在兰州斩蒋全迪。《清朝续文献通考》上说,“罪莫重于死,死罪之次即为流”。此案前后共正法56人,流放46人,也应该算乾隆朝数一数二的大案了。
      这个案子既在乾隆预料之中,又有点出于意料之外,在预料之中,是他早就怀疑王亶望手脚不干净,“乾隆三十八年,上幸天津,亶望贡方物,范金为如意,饰以珠,上拒弗纳”;又在意料之外,是他没有想到这个案子牵涉这么多人,“自总督以下皆有分”,大小官员无不中饱私囊;更没想到王师这个盛清时有名的清官怎么生下王亶望这个臭名昭著的败家子;当然,乾隆也没想到自己会被王亶望的“面子工程”所蒙蔽,不但没有及时发现王亶望的贪污腐败行为,立即惩罚他,还把他从甘肃布政使升任浙江巡抚,真是瞎了这双“龙眼”。
       四十五年,乾隆第五次南巡,来到省城杭州,王亶望极尽巴结之能事,“供张甚奢”,乾隆看了非常厌恶,气愤地对王亶望说:“省方问俗,非为游观计。今乃添建屋宇,点缀灯彩,华繁费,朕实所不取。”如果算上天津乾隆对王亶望的“如意”之礼“拒弗纳”,这是王亶望第二次行贿碰钉子了。
     有了钱,有了权,王亶望就晕晕乎乎,得意妄为了,元旦延误拜圣牌,算其不忠,他还有一不孝,也被接任浙江巡抚的李质颖摆了一道,那就是他在母丧时不遣妻孥还故里行丧礼,这在古代也是有违礼制的。加上他的手下杭嘉湖道王遂有恃无恐、贪纵枉法和嘉兴知府陈虞盛浮冒公款等劣行,终于让王亶望浮出水面,引起了乾隆的注意。
      面对臣下的奏章,乾隆降下圣旨:“朕上年南巡,入浙江境,即见其侈靡,诘亶望,言虞盛所为。今燧等借大差之名,贪纵浮冒,必亶望为之庇护。”于是下令逮捕王燧。这样王亶望也就祸在眉睫了。
     当官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未报,时间未到。因为勒尔谨平乱屡败,“观望失机”被夺官,并被捕入狱,这应该是“甘肃折捐冒赈案”无意中逮捕的第一个大贪官,凡贪官又有几个能把工作做好的。李侍尧被乾隆皇帝任命为新的陕甘总督,派阿桂赴陇视师。大军未至,令尚书和珅先行。和珅多次上疏,言入甘肃境内即遇雨,阿桂也说到同一种情况,乾隆就奇了怪了,每年这个时候,不都是大旱吗?怎么王亶望一走,这里就老下雨了呢?于是精明的乾隆皇帝怀疑甘肃频报岁旱不实,谕阿桂与李侍尧具实上报王亶望种种不法之事,这样“甘肃折捐冒赈案”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在这个案子后,我再想说到三个人,一个是和珅,大家都知道,最后他重蹈王亶望的覆辙,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就是时任浙江巡抚的陈辉祖,在抄王亶望家时,手脚不太干净,不但“匿金玉器”,而且“与原册有异同”,查明后依律当斩,但由于乾隆皇帝法外开恩,找个《左传》上的借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他认为“辉祖只是个盗臣,改判监候即可”。一个死缓,让陈祖辉保住了小命。这些都说明,一个没有定力的官员,重蹈贪官覆辙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第三个人,就是说说兰州知府蒋全迪了。据《啸亭杂录》记载,这个王亶望亲自提拔的亲信在兰州被正法后,“子孙皆遣戍,其妻孥流离失所。尝觅食直隶,至州界,其妻病旅店中,因卖其媳为奴”。从他死后家人的下场上看,也应该给贪官一些启迪,一旦伸手被捉,不但自己失去了自由,连自己亲人的幸福都会丧失殆尽的。所以贪官在伸手前,还是三思为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