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智慧的人,都敢于让身边的人“失望”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流传千百年的古话如今仍能给人带来一些思考,尽管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却强行要求自己去尽可能满足他人的要求,并尽可能不让身边的人感到失望。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维护关系的积极举动,但是,这种行为是否总是最明智的选择呢?显然不。

在许多时候,我们有时会牺牲自己,或由于害怕让周围的人失望,所以逼迫自己做一些没必要、或是不舒服的事情。显然,这件事成全了他人,却让自己吃了苦。

人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充满了期望和需求。我们不仅会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关系,还会与社会文化的期望相互交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时发现自己在不同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往往无法真实地呈现自己的本质。

例如上文提到的“让他人担心”便是一种会使自己内耗的形式,长久于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满足各方的期望,维持和谐,会感到压力,甚至产生焦虑等不良的情绪。

这种情况还可能源于幼时的习惯,在关系不健康的家庭中,父母疏于照顾孩子的情绪时,有些孩子为了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心、关注,就会产生病态的心理,也会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以满足家长的期望。

也就是说,小孩会有一种“只有我满足了爸妈的期望,爸妈才会爱我”的错误心态。

实际上,在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而无法复制的,自我认可需要一步步迈进,它源于我们强大的内心。

显然,太过在意别人的想法则会让我们偏离自我实现的道路。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周围的人对自己失望呢?

一般来说,害怕让别人失望部分源于我们将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与他人的看法联系起来,我们期望通过他人的认可来验证自己的价值,因此害怕让他人失望会损害我们的自尊心。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自尊心过强的表现。此外,我们害怕失望他人也与习惯性回避冲突有关。

有时候,脑子会认为坦率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意见可能会引发与他人间的冲突,因此我们会选择让步,以避免不愉快的争执。

在如今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试图多结交些朋友,甚至在关系中如履薄冰,通过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可能无意义的“社交圈子”。

但实际上,我们出现因为拒绝别人而产生的心里压力时,如果能冷静分析自己的压力来源,可能往往会发现,这件事情、这个人,其实并没有自己想的这么重要,而这种负面情绪,其实可以得到避免。

社交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他人的看法对自我概念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害怕让身边的人失望与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意见有关。

此外,自我实现预言理论亦表明,当我们相信自己会让人失望时,可能会采取一些行动来实现这一预言,因此强调了害怕失望的心态的负面影响。

也有人认为,自己不让他人失望,是强求自己变得更好,是一种进步的方法。但实际上,这一说法是一种谬论。

在真正的成长中,我们要做到的第一点是跟随自己的声音,做自己真正想做,能让自己进步的事情,而不是一些别人期望你做的事情。

如果只会一味地迎合他人,反而可能起反作用,让他人不尊重自己。例如在校园霸凌事件中,被伤害的人往往都是一步步退让的人,但他也是那个被伤害最深的人。

学会让别人失望是一个课题。一个人如果想学会害怕失望,必须先学会接受失望。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记住,自己无法取悦每个人

通过面对失望并从中学习,才可以培养更坚韧、更自信的心态,此外,增强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是掌控情绪的第一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坦率地表达自己,而不仅仅是迎合他人。

除了自省的过程外,学会有效沟通也是“让别人失望”的关键一步,在面对他人的不平等想法时,坦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同时倾听他人的看法,合理拒绝有时反而更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交际方式。

智慧的表现不是一味地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让别人失望并不可怕,让自己失望才更吓人。能让身边的人失望,其实往往才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