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年前的神童,现状令人唏嘘:清醒的父母,不做这件事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大家还记得张炘炀吗,那个强迫父母在北京买房的天才。他10岁上大学,13岁读研究生,16岁读博士。可以看出来,张炘炀真的是个神童,乍一看,觉得他一定是一路顺风,风风光光。
可实际上,在张炘炀两次重大的人生转折点中,都被自己的父母所左右。现在28岁的张炘炀,本应该是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却变得阴郁颓废,身上看不到一点正面的情绪。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他的父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和期望是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但是,过度的控制欲却会变成“溺爱之害”,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来源于早期对父母权威的反叛。他认为,个体在儿童时期经历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其个性和自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儿童在早期阶段存在着本能冲动和无意识的欲望,例如性和攻击冲动。父母的角色是对这些冲动进行约束和规范,以帮助儿童建立适应社会的自我。
然而,当父母过度控制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时,就会剥夺他们表达自我的机会。这种过度控制可能包括严厉的惩罚、过度的规则和限制,以及对儿童的情感和欲望的否定。这些行为会阻碍儿童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需要通过对父母权威的反叛来建立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这种反叛是儿童与父母权威之间的一种心理斗争,是儿童迈向成熟和独立的关键过程。
通过反叛,儿童能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然而,如果父母过度控制儿童的反叛行为,或者儿童无法有效地表达反叛情绪,就会导致个体的自我受到阻碍。
这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依赖性、决策困难、自我价值感低下等问题。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家长全方位控制的环境中,孩子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被动地回应外界,而无法主动探索。
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家长全方位的控制环境确实可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进行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就提供了一个例子。
巴普洛夫通过对狗的实验发现,当他给狗提供食物的同时响起铃声,狗开始将铃声与食物联系在一起,进而对铃声产生条件反射的唾液分泌反应。
这表明,狗在一定的环境刺激下被动地产生了特定的行为反应。
类似地,当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过度控制孩子的行为时,孩子可能会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被动地回应外界刺激,而无法主动探索和发展。
过度控制可能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严格限制、过度规定的行为规范以及对孩子自主决策的剥夺。这些行为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缺乏探索和尝试新事物的机会。
人本主义理论提出,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是内在的动力。家长的控制无法满足孩子的自我实现,最终导致其需要被压抑。
在人本主义理论中,家长的控制对孩子的自我实现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当家长过度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思维时,孩子的自主性和个人选择权被剥夺,导致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这种控制可能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过高,缺乏对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支持。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个体有权力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策,追求符合自己价值观和兴趣的生活方式。
当家长过度控制孩子的行为时,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法自我实现,其内在的需求和动机可能被压抑。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到尊重和支持。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此外,人本主义理论还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个体的自我实现不仅依赖于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和导师,与他们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综上所述,家长的过度控制会严重扼杀孩子自我的成长。
健康的教养需要爱的引导和自由的尊重并重。只有让孩子在充满理解和支持中自由成长,他们才能健康自信地面对人生,拥有独立的人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