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导读(三十)——道经 · 第30章

 叶落无痕73 2023-10-28 发布于吉林

第三十章  以道佐主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hào)好还。师之所(chǔ)处,(jīng )荆(jí)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jīn)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1)焉:兼词。

(2)果: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3)而已:罢了。

(4)伐:夸耀功绩。

(5)已:停止,这里为“死了”、“死亡”。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王的人,不倚恃武力征服天下,穷兵(dú)黩武往往会遭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灾荒之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会适可而止,并不敢倚恃兵力强大来耀武扬威。

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狂妄自大;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矜夸炫耀,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要骄慢无礼。即使达到了目的,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要逞强。事物发展到壮盛,就会走向衰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遵从这个规律难免会很快败亡。事物壮大了,就会走向衰亡,这就叫做违背大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走向败亡。

【解读】

本章论述了“果而勿伐,果而勿骄”。在春秋战国之时,天下纷争,战事频起。老子认为战争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揭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有道之君,不会肆起战事以求功名利禄,也不会通过战事而称雄称霸,逞强于天下。战事是不得已为了渡过灾难,达到目的才会使用的。一味穷兵黩武,最后只会给国家带来破坏,给百姓带来灾难。阐明了要辨证地认识力量,不以兵强天下。

承上章示作人主者,在修道以化天下,修德以一天下,而不以兵强天下。道为无形之甲兵,不战而自胜;兵为有形之武力,战而不常胜。强弱有分,得失不一;祸福无门,胜败无常。能转弱为强,转失为得;因祸为福,因败为胜者,其唯道乎。本章的核心思想是“勿强”二字,前半部分讲有道之人辅佐君主,不凭借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天下,因为战争不论胜负,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以道佐人主者,民无涂炭之患,而天下有雍熙之乐;民无兵战之苦,而天下有太和之象。不得已而用之,亦以务其果为善,而不以强临天下。勿矜、勿伐、勿骄、勿强,全是言养心之大用,亦即是言心理修养,精神修养,与气象修养。勿矜,则以谦下为用;勿伐,则以卑退为用;勿骄,则以遜让为用;勿强,则以柔弱为用。此为内修功夫之四大纲领。至若自处于不得已,则为顺天承命矣!顺天承命之师,在老子为行道之师,在孟子为仁义之师,故自可无敌于天下,不待交锋而胜负决矣。其所言,无一莫非心中之兵。胜百万兵易,胜心中兵难;胜天下之强敌易,胜心中之强敌难;即此道也。势极必反,过强必衰,与物壮则老,同一理也。故曰:“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兵者,凶事;凡举兵相对,败固伤,胜亦伤,两俱伤焉。故“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大兵无兵,大战无战,大取无形,大胜无迹。故孙子重伐谋伐交,而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以道莅天下者,天下自归之,何用兵为?此正孟子所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者是。若不恃道而恃兵,则“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未有战而不两伤者也。且天道好还,得其利而还生其害,得其福而还生其祸。即战而胜,民困财竭,祸将及其子孙黎民!“忘战必危,好战必亡。”故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好以兵强天下者应以此为戒。

善为道于天下者,务其果而已。善务其果者,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为其必胜之形,因其必胜之势,制其必胜之机,因以为必胜之功。观时而动,时胜则行,时不胜则止;且其为胜,务于自然胜,故不待战而胜,不待争而得;以其能战于未战之前,胜于未胜之先;復以道胜而不以兵胜也。恃强逞兵,则非至血流漂杵不已!大兵无创,大战无伤。故善为兵者,贵无兵而自胜;善为争者,贵无争而自得;善为事者,贵无事而自成;善威天下者,贵无未而天下自服;善亡人国者,贵亡国而不失人心!因其以道化天下,而不以兵制天下;以德服天下,而不以力服天下也;以心和天下,而不以战胜天下也。君人者,操国家存亡之权,握万民生死之机,岂可妄逞己意,而以兵战威天下哉?

且乎强弱,不可恃也;胜败,不可必也。强者常因战而转弱,弱者常因战而转强;故强固可以胜弱,而弱亦可以胜强,败者亦常能转败为胜;胜者或胜于此而败于彼,胜于始而败于终,胜于当时而败于后世。天下无常强,无常胜;亦无百年不变之形,很无百年不变之势。是故善为道者,以道致其果、全其果而已,不敢以兵强天下。事成果达,则宜勿矜其能,勿伐其功,勿骄其心,以其为迫不得已而动也。迫不得已而动者,视胜犹不胜,目的一达即止,不可再以强临天下。以物壮则老,木强则折,乃自然之道,故欲以兵强天下者,终必自取败亡。道尚柔弱,以刚而取,不若以柔而取,以强而取,不若以弱而取。以兵取强者,是行不以道也;违道之常,天地亦不能久,而况人乎?

  

【故事天地】

函谷著书(一)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离开周王朝洛邑不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枯草瑟瑟。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有的马还拖着大肚子艰难地尾追其后。目睹此景,老聃心如刀绞,内心想道:“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胜而不必自美,自美者乃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兵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