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徽州记(十三):溪畔小村

 二班毛豆 2023-10-28 发布于广东

从石壁陈家沿S219,一路向南,溪水相伴,秋色浓郁,仿佛在画中。

车行9公里,拐了一个弯,只见路边丹穗红萼,盛放娇艳;几亩绿畦,规规整整;树荫之间,三两房屋;银杏树下,小径通幽。颇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刚才还发愁下不去水边,这下好了,沿溪边走走。

将车停在路边一家院子里,这家房屋的大门关着,主人不在家。下车朝溪边走去。

溪边菜畦

西周很安静,清新的空气中偶尔飘来隐约烟火气混合着菜地气味,林中啾啾鸟鸣,间或夹杂一两声木匠锯木头的电锯声。

这是到了哪里?

打开导航看位置。桃源村?

我没看错吧。眨眨眼再看,真是桃源村。地图中桃源村东南方便是早已听说的桃坑村。据说桃坑村就是陶渊明曾经去过的地方。

当然,类似的传说有很多,全国有30多个地方都说很像《桃花源记》里的风景。

这本无可厚非,大江南北好风光,不足为奇。

桃源村

但池州黟县这一带,总有新考证。史料记载,陶渊明的确到过池州东至县的东流镇。

晋时东流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曾住东流种菊,故东流又雅称“菊邑”,流经东流的长江谓“菊江”。

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去东流巡视。一到东流,见此美景,喜不自胜,遂择城南一处居住下来。“日驻彭泽,夜宿东流”。把酒赋诗,借菊咏怀。

任彭泽县令三个月后,陶渊明辞官归隐,开始了他终生躬耕的田园生活。

在东流的日子,陶渊明作了《饮酒》《劝农》《九月闲居》等著名诗篇,为后人所传诵。其中《饮酒》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出,便成了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走到溪边

《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归隐后闲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宅边菊花正开,然因家贫无酒,遂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正惆怅感伤之际,忽见一个穿白衣的使者说奉江州刺史王弘之命前来送酒,陶渊明心中大喜,接过酒即饮,醉而归。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也记载了这件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指官府给役小吏)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鲜花盛开

陶渊明九日闲居》诗中的序,记载的就是这件事。“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就是“白衣送酒”的成语典故。

原是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潜的故事。后指内心渴望的东西朋友即时送到,雪中得炭,遂心所愿。

《宋书·隐逸传》里还记载了一件趣事。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陶渊明不懂音律,但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素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不论贵贱,有人拜访陶渊明,只要他有酒,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渊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会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了,你离开吧。”他的率真就在此处。

想想那场景实在是忍俊不禁,酒正酣,他去抚无弦琴,估计神情也是极为陶醉的,然而旁人只觉得这人已经醉了。


李白是非常仰慕陶渊明的,他作《山中与幽人对酌》曰: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似大白话的诗,后两句正是用了陶渊明这个典故。

陶渊明真的不懂音律吗?

自然不是。

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是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其中提到:“少学琴书,偶爱闲静。正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少时就学琴书了,怎会不懂音律。

苏东坡在《渊明无弦琴》中评价:渊明“岂得不知音,当是有琴而弦弊坏,不复更张,但抚弄以寄意,如此乃得其真”。说陶渊明哪里是不懂音律,只是琴弦坏了没有更换而已,抚弄以寄意,后便弹奏无弦琴了。

苏东坡还是比较了解陶渊明的。乐谱了然于心,即便无弦,心中有音,旋律也就自指尖流淌出来,此为意趣。

南宋理学家陆九渊的弟子饶延年作了首《无弦琴》: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音不在指端传。

有时弹罢无生曲,露滴松梢鹤未眠。”

“无弦琴”典故后来比喻为闲适情怀或高雅情趣。

溪水清澈见底

陶渊明归隐后,公元422年前后,写下了《桃花源记》。

这之前他已游览了池州、太平以及古黟县的部分地区。他觉得今太平县、黟县这一带都是桃花源。隋朝末年,陶渊明后代探访祖先遗踪,迁居到了徽州,后散落于徽州各村落。代大教育家歙县人陶行知也是陶渊明的后代。

徽州潜口村陶姓人家也是陶渊明后代,潜口村也是为纪念陶潜而命名。

1992年黟县陶村发现了《陶氏宗谱》,认定村中陶氏人家都是陶渊明的后代。这里有陶渊明故居守拙园。守拙园得名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诗句。

在溪边拍了几张照片,见水面较宽的溪上浸泡了一排竹子。

刚砍的竹子若保存不当就会回缩,导致变形。浸于水中,是为了保湿,减少水分挥发,避免在加工前出现风干开裂的情况,成型后效果更好。

除了泡在水里,还有个方法能使竹子不变形,就是将新竹子放在小火上烤,去除竹子里面的水分,高温也可将竹子内部的蛀虫和虫卵杀死。古代制作竹简,就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刮去青皮,始方便书写并防止虫蠹。

这个方法,又叫做“杀青”。

汉刘向《别录》载:“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陈、楚间谓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

是不是很耳熟。

没错。现在泛指书籍定稿或著作完成,以及影、电视拍摄完成等。

竹子浸泡溪水中

从溪边走回车旁,已经13:36分了。还要去塔川,桃坑村下次去吧。

据说桃坑村与《桃花源记》里整个线路都高度相似,走马观花肯定不过瘾,定要细细看来。

好在坑村一直都在,不会像南阳刘子骥一样,“欣然规往,未果”

银杏树旁的小屋

这次是抱着探探路的心态,走一条从未走过的路,竟不期而遇桃源村。

所以我出游都不太做攻略,走到哪算哪。

你永远不知道前方有怎样的美景等着你。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出徽州记(十二):佘溪河桃源秘境

视频推荐:逛一逛徽州古城

跬步之行:00:5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