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一种罕见脓疱性药疹!

 板桥胡同37号 2023-10-28 发布于天津
图片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AGEP)是一种罕见皮肤不良反应,呈红斑基础上的微小非毛囊性无菌性脓疱,扩展迅速。
起初,AGEP被认为属于脓疱性银屑病的变种,直至1980年其被描述并命名为独立的临床病种。
图片
多数AGEP作为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但亦有继发于感染侵袭、接触物理触发因素者。虽然AGEP常呈自限性,其可致系统合并症,鉴别并停用触发药物为治疗的主要方面。    
同其他重度皮肤不良事件一样AGEP常被归为IV型超敏反应,但其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未知。
图片

1病因学  

绝大多数AGEP源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部分可经斑贴试验确诊。
系统性抗生素是最常见致病药物,尤其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图片
其他已报道可触发 AGEP 的药物包括羟氯喹、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抗风湿药、镇痛药、抗惊厥药和静脉造影剂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皮质类固醇也被报道为致病药物。
AGEP与各种触发因素相关,如感染、蜘蛛咬伤、接触性过敏原、草药、PUVA等。    
图片

2流行病学  

AGEP罕见,估计发病率每年约1-5/1000000。
年龄范围广泛,1-93岁均有报道,其中>25岁者占多数,尤其是40-64岁。
女性多见,约占65%-80%;女性优势或与药物代谢的差异相关。
其他与AGEP报道相关因素包括T细胞活化相关的HLA-B51、HLA-DR11、HLA-DQ3基因型者,导致IL-36信号传导增加的IL-36受体拮抗剂基因突变。    
图片

3病理生理学  

AGEP常被描述为T细胞介导的IV型超敏反应,伴中性粒细胞炎症。
暴露于触发因子(药物)后,宿主蛋白结合药物代谢物形成可由抗原递呈细胞捕获的抗原表位。激活药物特异性CD4+和CD8+细胞并迁移到皮肤,然后释放细胞毒性蛋白(穿孔素、颗粒酶B、FasL)以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形成水疱;当中性粒细胞通过CXCL8及IL-8募集时,可发展成无菌性脓疱。
IFNγ可通过额外的CXCL8促进额外的中性粒细胞募集;而GM-CSF可阻止嗜中性粒细胞凋亡。   
图片
固有免疫系统的参与也与AGEP患者外周血样本中IL-17及IL-22升高有关。Th17细胞产生IL-17及IL-22,刺激角质形成细胞产生额外的IL-8,从而促进中性粒细胞募集和脓疱形成。
导致IL-36信号传导失调的IL-36基因突变与AGEP有关,提示IL-36促炎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参与AGEP发生。
某些情况下,IL-4及IL-5的产生也有所增加,这也解释了AGEP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皮肤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图片    

4组织病理学  

典型表现呈表皮内非毛囊性海绵状脓疱,尤其是角质层内及角质层下、真皮水肿、血管周嗜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他特征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坏死、表皮内及角层下脓疱间的潜在融合、真皮及间质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
图片
AGEP皮肤的基因表达谱显示,相比于健康皮肤,IL36G表达增加。    
图片
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脓疱中级脓疱周围表皮中IL-36α及IL-36γ表达显著增加。
图片

5临床表现  

典型皮损呈微小、非毛囊性、无菌性脓疱,伴红色基底,迅速发生并进展,伴瘙痒、烧灼感,可伴实际/自感发热。
虽然常呈针头大小,但脓疱可融合而致浅表皮肤剥脱,类似于Nikolsky征。    
图片
皮损始发于屈侧及间擦部位,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播散至躯干、四肢及面部,但掌跖常豁免。黏膜常不受累,但当其受累时常仅限于口腔及颊粘膜。局限于面、颈、胸者亦有报道。
在此后1-2周内,脓疱消退并呈领圈样脱屑。
淋巴结肿大、紫癜、水疱、大疱等非典型皮损亦有报道。
图片
符合AGEP的诊断线索包括症状迅速发生,通常在接触致病药物后10天或更短时间内,停药后15天内可消退。但亦有从发病至消退持续时间更长者,如羟氯喹及特比萘芬所致AGEP等。
已报道并发症包括重叠细菌感染、肝肿大、淋巴结肿大、肝损伤、肾损伤、低钙血症、胸腔积液、呼吸窘迫、粒细胞缺乏症等。    
图片

6诊断  

除详细病史、体格检查、用药史外,包括脓疱、血液学检查、活检等亦可辅助诊断及系统评估。
常用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CRP等。
图片
2001年Sidoroff等发表了1份评分系统,即所谓EuroSCAR标准或AGEP确认评分,涵盖了临床信息、实验室结果、组织学表现。≤0分,排除AGEP;1-4分,不能排除AGEP;5-7份,可能为AGEP;8-12分,确诊AGEP。具体标准如下:   
皮疹特点:
(1)无脓疱或无法确定(0),存在脓疱且可疑(+1),数量众多、非毛囊性、微小<5mm,可融合(+2);
(2)无红斑或无法确定(0),存在红斑且可疑(+1),存在红斑且广泛作为脓疱基础背景(+2);
(3)无法确定分布模式(0),分布模式不明(+1),分布开始于间擦部位或面部,迅速扩散到躯干及四肢(+2);
(4)无脓疱后脱屑或无法确定(0),脓疱后脱屑(+1);
图片
其他特征:
(1)黏膜受累(-2),无黏膜受累(0);
(2)发病>10天(-2),发病≤10天(0);
(3)缓解>15天(-4),缓解≤15天(0);
(4)发热<38℃(0),发热≥38℃(+1);
(5)白细胞<7000/mm3(0),白细胞≥7000/mm3(+1);
组织学特征:
(1)与其他诊断一致(-10);
(2)无代表性或无组织学(0);
(3)外周嗜中性粒细胞外溢(+1);
(4)无海绵水肿性角层下和(或)表皮内或非特异性脓疱,伴真皮乳头水肿(+2),海绵水肿性角层下和(或)表皮内或非特异性脓疱,不伴真皮乳头水肿(+2);
(5)海绵水肿性角层下和(或)表皮内脓疱,伴真皮乳头水肿(+3);
图片
除临床评估与活检外,对于多药治疗病例,应尝试确认致病药物。任何涉及症状激发的诊断性检查均应在症状完全消退后至少6周内尝试。
斑贴试验为首选方法。若斑贴试验阴性,可考虑尝试皮内或点刺试验。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酶联免疫斑点测定等体外试验均有潜在实用性。    
AGEP需与脓疱型银屑病、角层下脓疱性皮病、SSSS、SJS/TEN等鉴别。
图片

7治疗  

停用致病药物,积极对症支持治疗。
系统性激素、环孢素、阿维A、氨苯砜、英夫利昔单抗、IVIG等均有尝试应用

8预后  

AGEP预后较好,常可于停药后15天内改善或完全消退。但具体恢复时间随致病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而已。亦有死亡病例报道。

参考文献  

[1] Chaabouni, R., E. Bahloul, M. Ennouri, et al., Hydroxychloroquine-induced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a series of seven patien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 J Dermatol 2021; 60: 742-48.
[2] Feldmeyer, L., K. Heidemeyer and N. Yawalkar,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Pathogenesis, Genetic Background, Clinical Variants and Therapy. Int J Mol Sci 2016; 17.
[3] Hadavand, M.A., B. Kaffenberger, A.M. Cartron, et 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typical and recalcitrant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J Am Acad Dermatol 2022; 87: 632-39.    
[4] Kang, S.Y., S.Y. Park, J.H. Kim, et al., COVID-19 vaccine-induced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Korean J Intern Med 2021; 36: 1537-38.
[5] Kostopoulos, T.C., S.M. Krishna, N.K. Brinster, et al.,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atypical presentations and outcomes.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5; 29: 209-14.
[6] Moore, M.J., N.C. Sathe and V.M. Ganipisetti,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in StatPearls. 2023, StatPearls Publishing
Copyright © 2023, StatPearls Publishing LLC.: Treasure Island (FL).
[7] Parisi, R., H. Shah, A.A. Navarini, et al.,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Clinical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23; 24: 557-75.
[8] Ross, C.L., A. Shevchenko, N.K. Mollanazar, et al.,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due to terbinafine. Dermatol Ther 2018; 31: e12617.
[9] Saliba, E., R. Chrabieh and Z. Tannous, Fluconazole-induced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Am J Emerg Med 2021; 39: 254.e5-54.e7.
[10] Sidoroff, A.,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Chem Immunol Allergy 2012; 97: 139-48.
[11] Stadler, P.C., A. Oschmann, K. Kerl-French, et al.,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Dermatology 2023; 239: 328-33.
[12] Szatkowski, J. and R.A. Schwartz,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AGEP): A review and update. J Am Acad Dermatol 2015; 73: 843-8.    
(本文仅作为科普,增进了解,引起重视,有相关临床症状者,建议及时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