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让你感叹新中国电影思想内核至今没有进步的电影”|《哀乐中年》

 日子smh 2023-10-28 发布于浙江

RECOMMENDATION

影视推荐

图片
或许你看过李安导演的电影《饮食男女》,其中讲述了妻子去世的老朱和三个女儿生活中的观念冲突和情感生活的故事。你是否又知道李安的灵感来源于1949年的一部国产影片《哀乐中年》
作为一部带有喜剧元素的影片,《哀乐中年》与那个时代的主流影片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它的轻松、生活化的叙述风格超越了那个年代,剪辑手法新颖灵活,在当代看来依旧具有先进的制作水平和思想内核。

图片

       早年丧妻的陈绍常是一位小学校长,始终未再娶妻,直到子女们相继成家。陈绍常在子女们的安排下只得无所事事,在家中当“老太爷”浪费时光。同时,在中年时期,陈绍常与挚友之女、二十多岁的刘敏华相爱,他们秉持着对生活与人生的阳光态度,与陈氏子女们“未老先衰”的思想抗争。最终,陈刘二人离开大家庭,相濡以沫,重新开办学校开启新的人生。最终,陈绍常的中年人生得到了重生。

穿越

时代沾染与超前意识的结合

       电影中的演员们都带有我国早期黑白电影泛化的演技。演员们的表演与语言带有话剧一样的直板、表演痕迹过于浓重,在如今看来显得尤为生硬做作,但这是那个年代的常态。而陈绍常的扮演者石挥的表演则有一种跨越时代的自然、舒展、写意,与剧情毫不违和。在《哀乐中年》中石挥的表演方式已经很生活化。在电影中,在与其他演员的比较中你能发现石挥已经完全融入了故事中的上海都市生活,他的一系列言语、不露声色的包袱也无不表现出这部喜剧的讽刺内涵。作为“话剧皇帝”的石挥,面对电影的镜头也毫不逊色,塑造出一个温文儒雅、乐观豁达、开明、有家庭责任感的中年父亲。许多观众做出了这样的评价:石挥的演技是超越时代的。通过两次脚的抖动进行时空转场。

图片

陈绍常接受儿子建议用念佛消遣时间
       除去主人公的演技超越时代之外,导演与编剧的电影手法也极为前卫。不妨以时空衔接为例。第14分钟左右,用陈绍常长子陈建中两次脚的抖动画面切换——少年时期穿着板鞋,成年时期穿着皮鞋——完成近十年的时空转场。第66分钟左右,将陈绍常百无聊赖的生活通过几个快速摇晃镜头完成转场,也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将儿辈眼中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幻想和陈绍常郁郁度日的现实强烈对比,强化戏剧张力。第30分钟左右,儿子建中与陈绍常发生争执,陈绍常说结婚不要找他做主婚人,下一个镜头直接变为建中结婚现场绍常做主婚人。第87分钟,父亲告诉儿子结婚对象是刘敏华,下一幕儿女们直接惊呼刘敏华之名。

       最具喜剧化的情节之一,当属陈绍常得知刘敏华的心意前后的情节。孙先生对刘敏华心有爱慕,想借陈绍常之口打探敏华的心意:

:......我对刘小姐非常地敬爱。
:哦?!
:我一直不敢对她有什么表示......我疑心她一定另外喜欢着什么人。
:你来是托我给你做媒是不是?......好,我现在就找她去。

(陈绍常与刘敏华交谈)

:陈先生你回来了!你跟他说了?
:说了!
:她怎么样?
:她答应跟我结婚了!
:......我从来没想到
:我从来也没想到过呢!
《哀乐中年》台词

图片

儿女听说父亲要与刘敏华结婚后惊讶
       整部影片没有任何深沉的情节,但主人公的身世并不像戏剧一样平坦,敏华自幼丧母,备受后母欺凌,父亲也去世后,她终与母亲决裂出走,但面临着无业无房的困境;绍常中年生活百无聊赖,死气沉沉,子女真实的关爱少之又少,几乎一条腿迈入了坟墓。然而,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哀乐中年》便秉持着轻喜剧的风格抒写两人的生活。不少人惊叹这部1949年的都市电影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形式上。片中极力宣扬的“自由人性解放”新意识,甚至在今天看来都是极其进步和超前的。在承袭电影教化的同时又兼顾了娱乐性,导演和编剧的功力非同一般。

不伦

正剧之下灵动的情爱

       刘敏华与陈绍常的爱情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线。石挥扮演的陈校长,谦恭逊让的传统父亲形象颇具典型性;到后来,和晚辈女子敏华的不伦之恋的戏剧性展开如今依旧让不少观众吃惊不已,更遑论当时观众的接受度了。在《哀乐中年》里,题材的超时代性更是对爱情、婚姻关系的探讨。影片中所探及的婚姻与人生问题已经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但在表现方面,它时刻紧扣中国的氏族、家庭观念。

       陈绍常与刘敏华的爱情与思想是对旧式婚姻观念的突破,与电影中子女保守封建的婚姻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陈绍常的长子是受银行经理的钦点而娶经理之女,是利益与家族事业的结合体;二子与嫂子的妹妹相爱;绍常的外甥则与自己的女儿结婚,近亲保守婚姻竟在青年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论其本质,生育和家族的稳定延续牢牢占据着这一群青年人意识形态的内核。

图片

儿女对陈绍常与刘敏华结婚的行为“约法三章”
       阶层、面子、世俗人情,老夫少妻敢于反抗世俗追求真挚的爱情。陈绍常作为小学老校长,自有一番豁达让人如沐春风,刘敏华的热忱、独立和勇于追求爱情的态度,最终两人在儿女为中年老陈预备的寿坟上盖房生活,这样的爱情在当时还有何求?上个世纪尚存的光辉,在如今的都市电影却统统变味,被世俗欲望裹挟的话语,打着自由解放的幌子,实则是退步自缚,甚至还要等待《哀乐中年》这类电影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才能认识到我国现今电影的思想内涵是有多么庸俗和没有长进。

羞耻

至今无法超越的思想内核

       《哀乐中年》中金句频频,有讽刺的、哲理的、情感的,在新中国之初,这部电影的思想是极具超越性的,在如今看来依旧是具有超越性。概括言之,《哀乐中年》主要探讨了以下几大问题:女性、中年、生死

       如今众多影视剧对女性意识的诠释与设定十分糟糕,关于女性地位、女性权利很多时候只是空披着一层外衣,其最终依旧依附于社会和主流势力对女性的定义。而看看《哀乐中年》中的刘敏华是这么做的。

       敏华幼年即丧失亲母,在父亲和后妈的重组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父亲对她的关怀并不到位,但她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敏华毕业后主动寻找工作,就职小学教员后以十分的热情和责任心去对待自己的事业。那个年代做老师,收入并不好,但是她很有责任心,从来没有收入的微薄而潦草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的终身大事,女主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她和年龄与自己父亲差不多的陈绍常相爱。这种老少恋,即使放到现在都是比较惊世骇俗的行为。但是,女主却可以非常坦荡地面对自己的感情,不惧外人的流言蜚语。

图片

敏华在母亲墓前开导绍常

       很多人在电影中感受了张爱玲的手笔,而敏华对绍常的爱更是让人联想到张爱玲笔下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恋父情结”。然而该部影片并未有张爱玲的参与,敏华爱上绍常也并非是真正的恋父情结。虽然绍常给予敏华很多关爱与帮助,但是真正打动敏华的是绍常的品格——他为人正直,对事业认真,拥有类似的对生活的热情态度,正是敏华口中的“可爱之处”。这样的女性角色,才是大众喜欢看到的真正有思想,有主见,坚持做自己的女性形象。

       “我老觉得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宝贵的是中年。”刘敏华的这一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现状。中年被很多人忽略,认为中年生活会被家庭、子女、工作、社会等充斥而显得没有自我;同时,中年人往往被划定为“精神上的老年人”,青年人们会自以为是将自己看作未来的新事物,但殊不知他们生活得比中年要错误糟糕的多。

       正如影片中敏华的话:“你以为他们就能代表年轻人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罢了。”陈绍常和刘敏华就像五四热血青年一样,和庸俗封建的青年人展开斗争。“我现在才知道生命的可爱。在我面前,不管是一片云、一条河、一棵树、一把土,我觉得他们每一样都是活的。”

图片
       陈绍常在五十岁的年纪,儿女就买了一块寿地,预计将来为父亲设坟。陈绍常顿时感到“半截入土”的痛苦。是敏华耐心劝导,讲述生与死的关系,让他不再痛苦。影片中传递的生死观也是十分先进现实的。影片用人未老先先备坟的情节,映射国人将生死意义颠倒的观念。“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这么重要,而并不讲究怎么样好好地活下去。”陈绍常的中年生活百无聊赖,无人关心,而死后的寿域和坟地却安排得稳稳当当周到入微,着实令人无法理解这古老的观念。绍常不禁感叹:“我怕的不是死,我怕的是等死。”

       只可惜十年浩劫,让穿越时代的演员石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命运的不公。石挥在五十中年当头,却没能享受到影片中的中年之乐。《哀乐中年》被观众称为“一部让你感叹新中国电影思想内核至今没有进步的电影”,终成绝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