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浦高级中学谱写百年磨炼育人新篇章

 黄之中 2023-10-28 发布于上海

图片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追求高质量特色化发展育人体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图片青浦高级中学嘉年华活动开幕式

图片学校舞蹈团学生在表演

图片学生入校第一课,开展国防教育

图片青浦高级中学开展校园“班班有歌声”活动

图片每年端午节,学校举办全校性的“赛龙舟”活动

图片学生享受劳动教育的收获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创建于1923年,2005年被认定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始终以“教育报国”为己任,自创校之初就以高起点、高质量办学为目标。100年来,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批批学子成为国家的优秀建设者、社会各领域的杰出人才。
回首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学校追求高质量特色化发展育人体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谱写百年磨炼育人新篇章。


高质量办教育 百年恒久追求


1923年秋,青浦城南文昌阁一隅,一块不起眼的校牌挂出,宣告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的前身——青浦县立初级中学诞生。1956年,学校增设高中部,改称“青浦县中学”;1978年,被定为县重点中学;1987年,初高中脱钩,学校成为高级中学;1999年,更名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成为上海市首批现代化寄宿制高中;2005年,被认定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校初创时,在课程设置上起点很高,常设公民、历史、地理、英文、算学、自然、图画、手工和音乐等10门课程,还开设机械制图课、生理卫生课、矿物学等课程。为了服务学生的培养需求,学校师资较好,不少都是学识丰厚、教导有方、深受学生和家长称道的教师。至首届学生毕业时,已有教工近20人,首届27名学生于1926年毕业,其中21人升入江苏、上海的高中、中等师范学校等。本着“崇德务实 育才成才”的办学宗旨,学校以“磨炼教育”为办学思想,始终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形成了“团结、求实、严谨、创新”的校风和“勤奋、踏实、主动”的学风,教育质量颇有影响。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张鉴周等一批批知识渊博、善教会研、诚信宽宏、追求卓越的名师,他们务实求真、立德树人,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百年来,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学质量大步提高。学校秉持高质量办学追求,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人才,从这里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学家、专家学者、科技精英、艺术大家,还有无数扎根于基层、活跃在各行业的“服务明星”和能工巧匠。前行中的青浦高级中学先后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等,每学年都有数百位学生在上海市及更高级别的各类竞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


创新课程改革 持续磨炼发展


青浦高级中学的前身青浦县中学是闻名遐迩的“青浦实验”的发源地。当年,学校在“青浦实验”领衔人顾泠沅的带领下,从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出发,探索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学校相继成为上海市一期课程教材改革的试点学校之一、二期课改研究基地、上海市第二批新课程新教材实验基地校、上海市第四轮课程领导力项目种子校。创新课程改革是学校持续磨炼发展的优良基因。
在一期课改背景下,学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情境—主题—建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现主题,加深课堂核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又提出新问题,并加以解决等循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相关知识,而非简单地识记与理解。这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建构为目标,以主题情境为载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二期课改期间,学校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和高考改革要求,遵循“唤醒学生磨炼意识、增强学生磨炼自觉、提高学生磨炼能力”的思路,不断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聚焦课堂转型。2015年起,学校开始实践“三思课堂”,即:勤思——着力培养思考习惯,发现与提出问题;善思——着眼掌握思维方法,认识与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奇思——着意形成思想风格,突破常规思维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分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三思课堂”实施流程图,形成了丰富的学科“三思案例”,有效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将这一系列成果编撰成著作《“三思课堂”的认识与实践》,辐射更多学校与教师。
今年,青浦高级中学被市教委指定为第四轮课程领导力项目种子校,学校以“'双新’视域下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为题,力图通过实践研究,以大概念为切入点,攻克单元整体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学校以部分教研组作为试点,先行探究“情境—体验—建构”这一教学模式,并不断丰富实践,将经验推广至全体学科,渗透核心素养,促进整体育人。
随着“双新”实施推进,学校在课程整体规划中,明确各部门、各教研组、各个层面的主体目标和职责,进一步细化改革任务和步骤。立足学校特色优势,按照能力分层、专业分类、志趣分群的原则,增强选修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资源支持,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在提升课程实施的规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取得较多经验与成果。在优化选课走班流程、完善选课指导制度、有序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探索学分制管理上也取得突出成效。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新高考改革,建立与磨炼教育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探索全面、全程、立体、个性化的多元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针对不同课程类型和内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以等级学分绩点评价推进学业测评,以过程性评价推进综合素质测评,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还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学校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效在全市、全国范围内的同类学校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宣传,起到积极辐射作用。


注重以德为先 五育融合育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长期以来,学校重视德育为先,以“磨其心志 炼成品质”为内核,推进德育活动课程化,建立“磨炼德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自主磨炼。同时,学校主动邀请社会各方力量,挖掘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共同育人,合力建设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以“认知、体验、探究、创新”为主线的“磨炼大平台”,探索多维立体的育人体系。
学校以军训为切入点,明晰德育常规;以课程实施为拓展点,拓展德育常规;以实践活动为连接点,细化德育常规。学校开设年级德育课程,各年级德育内容分别与课本文化、吴越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相链接,以身边的素材为对象,开展班会、校外考察、探究性课题研究等活动。同时,学校丰富校园主题文化,定期举行艺术节、歌咏会、读书节、体育节、戏剧节,借助艺术、体育等学科力量,为学生搭建发挥特长的舞台,以艺术滋养心灵。学校开展系列课外教育活动,借助青浦区及周边地区的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此外,以健康教育为辅助点,优化德育常规。在健康教育方面,采取“五结合”策略——以活动体验、心理课程、挫折教育、生命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与常规教育相结合,以教师率先垂范为支撑点,引领德育常规。
学校以德育活动为平台,以社团为载体,以磨炼教育为纽带,部门联动,点面结合,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不断做实做精做细嘉年华、春天诗会、班班有歌声、校园十大歌手、龙舟节、戏剧节等各类活动,发动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利用教师在社团中指导学生的契机,在活动中融入生涯发展规划、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养成。
学校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共建“磨炼认知平台”,开辟“磨炼体验平台”,助力生涯指导。基于“磨炼”理念,学校汇集高校、企业和家庭三方力量,引入高校教授、企业讲师和学生家长中的专业人才,特聘为专家教师,开设各类讲座,发挥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丰富的认知平台,促使学生打开视野,尽早做出生涯规划。运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建设体验基地,先后与青浦现代农业园区、青浦博物馆等单位签订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磨炼体验平台”,让学生走出学校,通过融入社区、贴近自然、感触生活,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挖掘校内资源,以特色项目建设体验平台,如设立学校“图书助理管理员”岗位,招募“小红帽”,组建志愿者服务站,依托“校园有机农场”培养“小小农夫”等。
学校梳理了“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学校办学理念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基于“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设计,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其中以学生生态素养和科学素养培育为出发点的“校园有机农场”课程得到更大发展。随着育人方式改革的推进,学校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将课程目标进一步拓展,形成“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五育融合跨学科课程,像家庭湿垃圾堆肥、鱼菜共生系统探究、芳香植物“趣”探究就是非常典型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课程负责人杨玲老师主动开展课题研究,跨年段辐射研究成果。为探索校园有机农场课程承载的育人效能,学校开展“校园有机农场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该课题研究成果成为展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窗口。为进一步发挥校园有机农场的辐射作用,学校进一步开展“校园有机农场特色课程的区域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青浦区学校为试点,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农场课程框架,其实施经验在青浦区以及外区多所学校得到推广应用。
学校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开展特色项目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龙舟课程特色成为其中一个典范。校园西临河流,2015年,体育组设想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建造水上码头,引入传统体育龙舟项目和现代水上运动赛艇项目。龙舟竞渡,代表着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也是全校师生创新体育特色项目的大胆探索。经过多年实践,龙舟项目的内涵逐步丰富。学校自编《龙舟课程读本》,全校以“人人划龙舟”为主题开展民俗体育活动。每年端午节,学校举办全校性的龙舟节“赛龙舟”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展示学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成果,使更多人了解龙舟、学划龙舟、爱上龙舟,实现课程蕴含的爱家乡、爱祖国的育德目标。学校充分利用龙舟课程的融合育人优势,以龙舟作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龙舟相关课题探究,如“青浦地区龙舟文化传承现状调查与建议”“有效去除救生衣霉斑的实验研究”“基于传感技术的龙舟竞技提升策略研究”等,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创设的龙舟专项,得到社会认可和高度评价。2018年,学校承办青浦区青少年龙舟比赛。学校与兄弟学校的舞龙项目联手,共推以展示和传承龙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如今,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的龙舟节已进入第五届,莘莘学子用蓬勃向上的青春风采传承传统文化,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为配合龙舟等水上项目的实施,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游泳学习,由此结成配套项目,将生命教育融入其中,不但使学生掌握一项生存技能,更领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理念,“人人学游泳、人人划龙舟”成为青浦高级中学推进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进程中的课程特色。


未来办学发展 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未来学校发展的方向。青浦高级中学坚持宏观视野和系统思维,以科普科创融合为主题,坚持“大学+中小学”一体化布局,造就面向世界和未来的高质量拔尖创新型人才。学校以教育集团项目为契机,通过推荐集团校初中及区域内初中有兴趣、有潜力的初二学生,与青浦高级中学创新班学生一起,组成初高衔接的“科学种子”培养。依托青浦高级中学的创客空间、创新实验室、校园有机农场、研究型课程和创新社团、磨炼书院及合作高校资源等硬件、课程及师资,组织开展科创夏令营、科技大讲堂、课题研究项目指导、“磨炼杯”科创评比等活动,让初中的“科学种子”提早体验和浸润高中创新学习,让高中学生在“一体化”的创新培养模式中发挥潜在的创新示范作用,共同培养初高中“科学种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适时为学生提供创新支持,学校重视创新资源开发,特别是创新课程、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师资建设。CAD与3D打印社团是校园里很受欢迎的学术科技社团。2004年9月,通用技术老师盛心怡建立了这个社团,将CAD软件与3D打印结合,强化训练设计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综合使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她开发了“Auto CAD平面制图”“三维实体设计”等多门微课程,通过学校嘉年华活动、科普集市、科技创新比赛,将CAD软件与3D打印、激光切割结合,在玩中让学生脑洞大开,从而爱上工程,爱上设计,培养对工程职业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选择使用各种技术,迭代改进原型,完成实物方案,创造了不少经典作品,像2021届学生刘一凡的“多自由度机械臂的仿生月球车建模及探究”、2022届学生沈珈陆的“折叠式四足登月着陆器”等。学生可以认识基本的工程学,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产品的合理性,从产品模型设计到最终产品的发展性思考,系统了解工程学的基本流程。为迎接建校百年,社团学生还利用3D打印技术创造了钥匙扣等多件文创作品。
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硬件资源建设方面,学校因需而建,积极支持。如最初的校园有机农场,仅是一片56平方米的校园有机种植基地,为了应对更多学生的需求,学校通过申请项目扩大面积,建立“注重科学素养培育的校园有机农场创新实验中心”,并建立了以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和数码显微实验室为主的上海市中小学首批生物创新实验室。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原有创新实验中心迭代为500平方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数字农场,满足学生进行远程自动管理的需要。之后,还建立了基于智慧农业的跨学科教育平台,在智慧给水、给肥、给药方面,为学生开展跨生物、化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多个项目研究提供了充分条件,同时结合农场产出的芳香植物,开展茶艺、插花等跨艺术学科实践。为了适应更多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还建设了数学建模实验室、化学数字化实验室、地理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硬件资源。
青浦高级中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在青浦区教育局的见证下,学校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签订“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成为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站实践点。目前,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合作意向,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课程、硬件和资源保障。


来源:上观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