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实践入考评倒逼学校德育创新

 昵称16939807 2014-04-23

  中小学[微博]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关于社会实践,学校有必要需要从高站位的理论视角进行课程规划。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如美国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被细分为社会服务、社会考察、社会公益等多种类型,学生可根据自身喜好进行自主选择。这种多样化的选择在我国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不少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停留在粗放层面,甚至落入“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误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需求各有不同。社会实践有必要课程化,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校外专家等支持方面得到系统规划。例如,在北京市京源学校,社会实践成为了学生必修的“第三学期”课程,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3次实践活动。通过与中科院、博物馆、企业单位的深度合作,学校汲取校外专家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了“菜单式课程”。这种将社会实践与基础学科并重而行的做法,正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http://image72.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4/2311/41001007_1.jpg

  除了学校的努力之外,教育行政部门更要拿出魄力为社会实践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前几日,海南一小学春游安全事件发生后,不少教育管理者成了惊弓之鸟。陕西教育厅发出通知,明确规定组织中学生外出原则上不得出省,组织小学生外出原则上不得出市。其实,在此次教育部发布的文件中,特别指明“要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活动”。这意味着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不可能待在校园的“笼子”里面做文章,需要走向广阔天地,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学生的大课堂。若是管理者一味以安全为由的“懒政思维”关上学生外出的大门,岂不是让社会实践考评“因噎废食”?正如教育部下发的紧急通知中要求,作为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的是审批把关,积极排查车辆、线路及驾驶人员的隐患问题,而非设卡取缔。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者曾提出“无边界的教育”,鼓励学生跳出时间、空间限制,突破学科界限,培养创造性思维。将社会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正是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此项政策发布之后,学校更要谋划如何从课程设置入手,融入德育创新,为孩子打造出多姿多彩的校外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