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士懋】经期外阴及耻骨痛

 quzhangke 2023-10-2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接上期:经行头痛

经期外阴及耻骨痛
郎某,女,23岁,未婚,学生。2002年4月10日初诊。
经前1~2天及经期外阴、耻骨、肛门痛,坐时间长及劳累后加重,平时触及阴毛则耻骨处不适,已年余。月经正常,平素带多,色白质稀,疲乏无力。
舌胖大有齿痕。脉滑无力,尺脉尤甚。
证为肝肾寒凝,以致血瘀;素有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寒湿下注,以致带多。治以健脾渗湿,燥湿止带,方用完带汤加减。
苍术10g,白术10g,白芍10g,山药15g,柴胡8g,党参15g,甘草6g,芡实20g,薏苡仁20g,车前子10g(包煎),芥穗炭10g,薤白12g,焦榔片1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3剂。
4月17日二诊:药后带减,外阴、肛门、耻骨已不痛,月经昨日来潮,量少有块,色暗红,少腹两侧刺痛,大便溏,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滑无力。正值经期,证为寒凝血瘀,治以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当归10g,白芍10g,川芎8g,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元胡15g,炒白术10g,山药10g,蒲黄10g(包煎),乌药15g,小茴香6g,肉桂8g,五灵脂10g(包煎)
7剂。
5月1日三诊:现带不多,但少腹两侧仍痛,近日外阴及肛门下坠,肛门按之痛,大便正常,舌胖大,有齿痛,苔薄白,脉滑无力。肝肾阴寒,气血凝滞,治以温肝肾,活血止痛。
细辛3g,吴茱萸8g,狗脊20g,元胡15g,丹参15g,乌药15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5g,蒲黄10g(包煎),桂枝10g,姜黄10g,鸡血藤20g,五灵脂10g(包煎)
7剂。
5月15日四诊:药后外阴、肛门下坠及肛门按之痛均已愈,少腹两侧痛也减,舌淡,苔薄白,脉无力,上方再进7剂。
5月22日五诊:药后诸症均愈,舌正常,苔薄白,脉较前有力,上方再服7剂,巩固疗效。
【按】该病发病机理有两个方面:
①脾胃虚弱,表现为带多色白质稀,疲乏无力,舌胖有齿痕,脉无力。冲脉隶属阳明,冲任同起于胞中,任脉下出会阴,上行于阴毛的分布处,沿腹正中线上行;冲脉出会阴,从腹股沟中的气街与足少阴肾相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遇经前经期血聚于下,化为月水,以致气血更虚,冲任肝肾失养,故月经前及经期外阴、肛、耻骨痛。
②足厥阴肝经,沿大腿内侧,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少腹。肝肾阴寒,寒凝血滞,气血不畅,以致外阴、肛门、耻骨痛,月经量少,色暗有块,少腹刺痛。治疗先用完带汤加减,以健脾除湿止带,其肛门痛也与大肠气滞有关,故用薤白槟榔化大肠气滞,同时槟榔还有利水化湿、行气消积之功,薤白又有散阴寒凝结作用,善于调达凝滞,加薏苡仁、芡实健脾止带,煅龙骨、煅牡蛎固涩止带,3剂后诸症减轻。二诊正值经期,突出表现为寒凝血瘀,故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以温通血脉,补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少佐以白术、山药健脾固本。三诊为肝肾、冲任经络所行部位的疾病,肝肾阴寒,气血不畅,用丹参、桃红、鸡血藤、元胡、姜黄、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止痛;小茴香、桂枝、细辛、吴茱萸温经散寒,细辛入肾经,善散肾经寒邪,小茴香散厥阴肝经寒邪,补命门火,善治少腹冷痛;吴茱萸长于疏肝下气,助脾肾阳气,散厥阴寒邪而止痛;桂枝甘温助阳,温通一身阳气,温血脉调经;肾主骨,用狗脊、牛膝补肾强筋骨,以治耻骨痛,经治一个多月,诸病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