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和广度

 阿布的书柜 2023-10-29 发布于广东

有的书里说精通很重要,强调做好什么事情,需要一万小时的训练,成为专才。

有的书里说现在的世界,比起专业化,通才更能胜任。

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都是牛人,达芬奇、亚里士多德、牛顿等等,但他们毕竟是极少数。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更多只能拥有一种,这又是一个「既要又要」中找重点的话题。

那么问题来了:两种说法都有能自圆其说的论据,你要信谁?是刻意练习成为专才,还是多加尝试成为通才?

在现实世界中,更常见的情况是,有深度但广度有欠缺的人,要比有广度但深度有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我以前写过:

通识教育是软技能,追求的是「广」,学它们是弥补性格和见识上的不足,面对复杂的世界,而不是成为专业人士、从事具体的工作。要解决温饱、融入社会分工、自我实现,终究需要「精、深」的硬技能,软技能要依附于硬技能,才能体现出它最大的价值。

当你是一个小兵的时候,需要负责的就是想办法把领导的指示,一板一眼、具体地执行下去,这靠的是专业技能。获取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敬佩和下属的尊重,干更多的事情,走更远的路,这都是专业素养说了算的。

很多时候明明跟别人差得不远,得到的机会却似乎比别人少,就是因为那一点点的深度差距。只比优秀的人做得差一点点,坚持的时间短一点点,付出得少一点点,但这一点点的差距,就足以辜负之前付出的努力。

此外,作为小兵,执行领导的命令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执行,出现特殊情况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小兵可以好奇、可以去了解,但不能耽误执行好命令。一个不听指挥、特立独行的小兵,对领导来说反倒是麻烦。

当你逐步走向高处,有更大的权力和责任的时候,你要解决的,更多是边界模糊的、规则不明确的问题。提升专业素养深度,目标清晰,训练方式固定,可以明确追踪进步,但面对规则不明确的问题,没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标准,就算投入大量时间,练会了一个单一技能,意义也不大。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的是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经验,这时候就要用到我在「人文社科有什么用系列:Liberal Arts」中写过的Liberal Arts(通识教育),它作为统治者的学问,正是决策者需要的。

有的听到了一万小时定律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就为自己简单低水平的重复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问起来,就抬出一万小时定律当借口。同样的道理,有的知道了成为通才的道理,就为自己不能在一条路上深入找到了借口。

成为专才还是成为通才,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选择一个方向重点发力。两者都不简单,都需要下苦功夫。就像我写文章一样,如果想写得深一点,就得查阅、梳理很多资料,反复筛选比较;如果只想泛泛而谈,也得能把从不同领域学到的东西关联起来才有意思。

相比于广度和深度,更多人欠缺的是毅力。面对两难问题,一方不应该是另一方半途而废的借口。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