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琐事琐思录65

 光明老师 2023-10-29 发布于上海

01

当学校将高考、中考成绩作为唯一的尺度去衡量教师的专业水准时,学校也就不能称为学校了。这样的学校越多,未来就越没有未来。


02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谈,学校存在的目的都不可能是让更多的有心理疾患的年轻人进入大学。学校存在的普遍意义和朴素价值是让更多的受教育者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在这个基础上再努力让受教育者拥有可能的智慧。如果做到这些,就已经是理想的教育了。最最糟糕的事情是一些学校和人打着使命、责任和负责的旗号摧残年轻人的心智。


03

有人会说,没有理想的教育,那些理想的教育只能画在纸上。不能说他们说的不对,可是,理想的教育不存在或者只能当个目标也不等于我们可以不看朴素的教育要义,无论怎么说,最起码,教育不应该让人痛苦。


04

一个少年,假如从七八岁开始,他的生活就是由各种知识学习填满,从睁开睡不醒的眼到夜里困得睁不开眼,整整一天都在学习学习学习,天天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间还要日练周考月测不断被唠叨,他得有多沮丧?人最该快乐的十几年结果全被不快乐占了,每个成人,都该尝试着站在少年的位置望望他们如今每天的生活。


05

变态的校长能有几个呢?事实是只有痛苦的校长。尤其在一个只盼孩子能考入985的社会诉求时代。但是,即便如此,作为校长,还是应该有起码的教育情怀,尽量少为现实的功力使尽全力。


06

所有从事教育并有教育梦想的人也别怪社会的功利要求,社会只会是功利的,无数的家庭不得不操心子女未来的生活,他们不想让孩子过的比自己还辛苦,所以很多时候家长是着急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倾其所有,好心最终基本办了坏事。作为父母,我们的文化传统没有不操心选项,又总是常常操错心。这是没办法的事,从事教育的专业者要有足够的职业耐心和强大的抗压能力。现在的问题是,几乎所有的教育从业者都纷纷跳进内卷的坑塘里争先恐后地搏击,他们有时候比社会上那些焦虑的父母还焦虑。


07

早些天与一群语文老师聊天,聊着聊着就说语文教师还是要有职业身份意识,语文教师不能彻底沦为一个纯粹的功利诉求者和实际的刷题匠。一位老教师和一位年轻教师同时嘴角上扬,露出鄙视的眼神。我很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鄙视。


08

最近看到两例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一是“斯坦福监狱实验”,模拟实验的结论是,锁住人类自由的不是监狱的有形高墙,而是人对角色规范认定后形成的心灵枷锁。另一个是米尔格伦的“权威服从试验”,这个试验显示,在权威(权力)的诱导下,个人在不受任何胁迫的状态下也会自觉自愿地伤害他人。我纳闷的是,他们为何不接着试验呢?比如在角色认定后的人群里放进一个正常的人,结果会怎样?对不受胁迫地伤害他人的心理学实验,并不能用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的概念来对应,平庸之恶还是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米尔格伦的实验结果只能用“上帝的迷惑”来解释,用宗教的宽恕去对待。看是无解的内卷,是上述两种实验的结果在教育领域的复杂交织。


09

米尔格伦的实验和斯坦福监狱实验让人非常丧气。不过,因为这两个实验的结论,我原谅了三年疫情期间在各种场合做派的保安。同时意识到,用良知解决道德难题最终只是是一个幻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