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茶记 | 帕沙有好茶(实拍帕沙古茶园和茶山沿途生态)

 风在香 2023-10-30 发布于云南

点击观看帕沙古茶园和茶山沿途生态

从勐海起床已是八点,匆匆洗漱好后和妹妹到酒店附近吃了早点,然后按照昨天约定的时间去浩宇大城接寒子、调调和小疯雨。她们三人准时出现在路边。

上车出发时已过九点半,调调给帕沙的茶农多妹打电话,让多妹发来具体位置。导航显示,从勐海县城到多妹家所在的帕沙新寨,全程32公里,开车需一个小时。

我们穿过不大的勐海县城,开始沿着格朗和公路往山上行去。路面平整且宽度足够,只是弯道多且急,车速一直较慢。还好沿途风景不错,五人一路说说笑笑,时间倒感觉比平时快了许多。

经过多个寨子后,我们进入了更窄的一条路,继续向前驶去。这段时间茶山疫情防控仍然紧张,几乎每个寨子门口都有人把守检查测量过往车辆。通过帕沙新寨寨门后,路况开始变差,多是狭窄的弹石路,坡度陡的地方,汽车多次打滑,费很大力气才爬上去。

还好此时已接近目的地,转过几个急弯后,总算顺利到达多妹家。车刚停稳,寒子、调调和小疯雨就迅速下车打开尾箱,提着为多妹的女儿准备的牛奶进屋。

多妹的女儿在不远处看到她们仨,就飞奔过来抱住寒子。寒子三人吃住在多妹家连续做了一周的春茶,多妹的女儿已把她们当做了最好的朋友。来之前就听寒子说起,当她们将要下山时,多妹的女儿很生气,说要把她们仨睡的床给拆了。此时再见,欣喜之情早把几日来的怒气淹没了。

多妹家是哈尼族的传统木房子,已有些年头。我们沿木质阶梯上到二楼,桌子上多妹已经准备好了午饭。水龙头安装在二楼阳台上,洗手时站在阳台眺望,视野极好。目光所及,远处是连绵的山脉,近处是高低错落的哈尼族传统阁楼。

我测量了海拔,显示1729米,勐海县城的海拔是1150米。32公里的盘山路,海拔上升了近600米,山上的气温也比县城凉爽许多。

多妹的丈夫四途从屋子里出来和我们一块儿吃午饭。哈尼族汉子,黝黑俊朗,我们开玩笑说完全可以去做个男模了。

茶山的饭菜和那儿的茶一样生态美味,从不让人失望。我们都吃了个大饱,接下来自然是饭后饮茶时间。

调调已经在茶室中烧好水,多妹拿来今年的帕沙头春古树,正是我们到勐海的第一晚在“寒调疯雨”茶室中喝的那一款,也正是这款茶吸引我来到帕沙。

润茶时有风从窗外吹进来,我就闻到阵阵花果香。调调温杯时将公道杯递给我们依次闻香,凑近细嗅,热气带着更加浓郁的香气袭来,对我而言是不曾有过的体验。

在山下第一次喝这款茶,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浓郁迷人的香气,此时竟又是这番体验。我私下里查了一下以往茶客们对于帕沙茶的评价,香气浓郁竟是大多数茶客的共识,甚至不少茶客将帕沙的香赞美为“勐海第一香”。

第一泡入口,香显、苦弱、水饱满细柔;轻度涩感,很快化开,口腔爽润。

第二、三泡,苦涩渐显,香气依旧浓郁;苦涩化得快,生津迅速,茶气充盈口腔。

第四、五泡,渐入佳境,苦、涩、香、甜协调平衡,滋味丰富有层次;回甘自下齿缝、舌底、上颚、两颊,深至喉部,令人愉悦。


山下喝时是小疯雨泡茶,其间分别进行了一分钟、三分钟的长时间闷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苦涩度明显增强了不少,但都能很快化开。尤其是苦味,化开速度较快,随后而来的是长久的回甘之感。

调调也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闷泡,饮后感受与之前相同。可见这款茶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茶人手中,都有不错的表现。

有个小缺点,茶汤中细小煳片稍多,不过手工杀青,煳片属于客观存在的正常情况,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来不及喝一泡完整的茶,我们启程前往四途家的茶园。茶山最吃香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和皮卡车,一个人时,骑摩托车最便捷;人数一多,还得选择皮卡。

这次连皮卡也坐不下那么多人了。四途开车,多妹、小疯雨、调调、妹妹坐在前面座位上,我和寒子以及多妹的女儿则坐在车厢里。车行不远,多妹的女儿经不住颠簸,只得停车把她抱在前排座位。车厢里只剩我和寒子。

路虽颠簸,还好沿途都是风景。我们扶着车栏站在车厢前面,从帕沙新寨出发,依次经过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山路上下星罗分布着茶农的房屋,同时也是一个个毛茶初制所。

古茶树更是随处可见,不少古茶树就生长在哈尼人居住的寨子里。尤其到了帕沙中寨,许多树龄很大的古茶树紧挨着茶农的房屋。但这些古茶树虽然树龄大,价格却起不来。受人为活动影响太多,吃够了汽车尾气和烟尘,与深山密林处的古树茶相比,茶叶品质已明显不在一个档次。就像我在芒景下寨路边看到的那棵桑葚,原想摘一颗尝尝,拿在手里才发现表面全是灰尘。

我和寒子谈起了这个问题。无论是茶客还是做茶的人,首要应该关注的是茶园和茶树所处的生态环境是否足够好、足够天然无污染,其次是制茶人的手艺是否扎实,第三才是树龄大小。若一味反过来,总是首先追求树龄,大概率会把茶喝偏了、做偏了。

穿过帕沙中寨,汽车驶入一片茶林间作地带。山路两边是树龄或大或小的茶园,各类高大的林木与茶树混生,生态已是另一番景象。

继续往前进入密林深处,两面都是高大茂密的森林,鸟语和花香交替袭来,一路颠簸也算不得什么。随后的路程,密林与茶园交替出现,记不得经过多少个岔路口,不知不觉已来到帕沙山顶。此时海拔显示1828米。

四途将车停在自家茶园边,我们纷纷下车向茶园走去。四途家的这片古茶园位于帕沙山顶一个斜坡上,一直延伸到下方的小山谷里。茶园四周林木茂密,山谷处有两方小池塘,水源充足,我们笑说这茶园背山面水,真是块风水宝地。

头春鲜叶已采制结束,新梢嫩枝上都是被采摘过后的痕迹。茶园土壤疏松,透气性和透水性都比较好,还分布有不少岩石,很多茶树就生长在石缝之间。

茶园也被管理得非常好,枝叶疏密得当,生长旺盛。新发鲜叶叶质厚实油亮,嫩茎壮实,嫩叶间距大,品质优异。

我一个人钻入茶园深处去记录眼中的每一棵茶树,不知不觉时间过去许久。待出来时,寒子和调调她们摘完山桃回来,都在等我。于是我们又坐上四途的皮卡车,前往下一片茶园······

风在香·转山

2021年4月1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