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免直线思维,拓宽思维的丰度--看病的章法之七

 呼吸科的故事 2023-10-30 发布于浙江

看到病人发热就马上用消炎痛栓,看到病人心跳快就只会用控制心率的药物,看到COPD病人气急就马上用糖皮质激素,看到术后病人少尿就用利尿剂,看到D二聚体升高就用低分子肝素,每天我们临床工作上演无数这样的事情。

这种思维模式我称之为直线思维,也就是将问题简化成看到A就一定是B导致的,或者说用老百姓通俗的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只要患者发热就立即用退热药,甚至还用激素,但却忘记这样不分病人情况地退热可能干扰热型,影响我们诊断思路;也忽略了用退热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例如有些患者用了退热药有可能引起大量出汗导致血压下降,有些老年人或者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肾病的患者,有可能会引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对于有过消化性溃疡又接受抗凝药治疗的老年患者,频繁使用非甾体消炎药还有可能引发上消化道出血。

例1 ,一个80多岁的高龄患者,长期使用胃管,因为出现吸入性肺炎,反复发热,值班医生就反复给消炎痛栓退热,甚至有一天给了两次。但是这个患者因为冠心病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又因为长期卧床在使用抗凝药,结果就在连续使用2次消炎痛栓之后,患者出现了消化道出血。

只要患者有干罗音,就用激素;或者只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氧饱和度下降,就着急用激素,也是这样的直线思维。我在《不要产生激素依赖症》中第二案例,患者肺部的干罗音其实是颈部传导而来的,是喉部狭窄所导致的,应用激素不能解决病人的问题。

例2,一个COPD患者因为胸闷气短1周入院,既往没有诊断治疗过,在外院急诊不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只有82%,当地医生说患者是间质性肺病,有生命危险,要进行气管插管。家属于是转我院治疗,我仔细观察患者,并没有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以及使用辅助呼吸肌的表现,在鼻导管吸氧下,氧饱和度就能回升到98%,肺部CT显示是严重的肺气肿肺大泡,我给予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及吸氧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同样,对于肺栓塞的认识,我们不少医生还停留在D二聚体只要一增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上低分子肝素,但是却对低分子肝素的药物代谢不了解而患下大错。

例3,一位右肾癌行右肾全切术后患者,术中发现下腔静脉癌栓,予以下肢静脉离断取栓术,术后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一天两次。结果出现低血压休克,再次手术发现在肝脏后方有2L的渗血。原来患者术前已有肾功能不全,而低分子肝素是要经过肾脏排泄的,当肾功能不全时其血药浓度会明显增高,引起切口的持续渗血。

例4,一位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因为D二聚体轻度增高,伴有胸背部隐痛,怀疑肺栓塞,给予低分子肝素,但结果患者是主动脉夹层,结果由于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而死亡。

对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我们一定要保有高度的警惕,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我们用某个药,依据在哪里?能不能给患者带来获益?有没有可能存在风险?是什么的风险?如何预防和避免?如何监测或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有没有联合用药带来的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等等

看到患者心跳快,要尽可能找出藏在背后的诱因,是发热引起的?还是缺氧引起的?是补液过多还是补液不足?亦或是某些药物引起的?

对于患者少尿,除了分析有没有休克、补液不足、或者发热导致出汗多相对尿量少以外,千万不要忘记检查一下膀胱,有可能是患者排尿困难甚至是把导尿管关闭所导致的。千万不要一说少尿,就只是开出利尿剂。

克服直线思维,需要我们对于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生理生化、药理学、诊断学熟悉和掌握,继而进一步打通临床思维的任督二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