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正解确定!

 江夏心学 2023-10-31 发布于福建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正解确定!解释有意味

文/吴博启明

经多年的零零散散的学习和领悟,今汇聚一起,终于感觉悟通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分享到网络,供大家参考。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笔者正解的所有考据来自网络,因时间跨度大,就只列出部分考据。

歧义多的几个字的正解:

斯:厮:相互(相对);美:喜欢;恶:厌恶;善:赞成;音:声音;声:回声;辞:诉讼,治理(干涉/搅扰)。

笔者认为整章内容应正解如下:

“大家都知晓,喜欢之所以是喜欢,是相对于厌恶而已;都知晓,赞成之所以是赞成,是相对于不赞成而已。所以,有和无相互转化,难和易相互成全,长和短相互比形,高和下相互比势,声音与回声相互呼应,前和后相互接续,一直都这样,它们也都是两两相对的存在。因此,圣人尽力用无为的方式对待世事,尽力用无言的方式施行教化,世间万千事物兴起、成长时,不去随意搅扰,创生事业、事物也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并不倚仗权势,功成而不自居。正是由于功成不自居,才会功在人心而不失去”。

与此全盘相似度高的解释,笔者还未曾发现。

差别一是,美、恶、善、音、声、辞,几个字的解释的细节把握各有不同,无论网文还是专业出处的解释,会存在错解。前两句的美、恶、善之解的考据:美应对丑,为什么文中不是呢?实际上美取喜欢之义,与恶取厌恶之义相对很通。美的东西,谁不内心喜欢呢?王弼注本,“美恶”为“喜怒”,据网络考据一些地方方言至今还是用美来代喜欢。第二句,善不对应恶,是不是很奇怪?善应解为赞成,字面很通,“善哉!”啥意思?“好啊”,“赞许”,“赞成”,这样解没问题。其实这里善是什么意思,对于解释前两句的逻辑,也不是特别重要。

差别二是,前两句的逻辑有不同解。这更是关键,笔者认为是在说相对概念,而且这两对相对概念,是喜欢和厌恶,赞成和不赞成,有人解对了逻辑,没有解对字眼,有的解对字眼,放弃了对的逻辑。而专业出处和主流解释不认为是这样逻辑,是说物极必反的逻辑。是说,“大家都认为某事物都美了,丑恶就产生了……。这句话本身没错,本来啥事都有正反面。但按前后文的语境,后面是谈相对面,而不是转化问题,后面谈到的长短、高下、前后,也只是谈相对,并没有涉及转化之意。综合起来看,是讲相对面的。

之所以主流要解释成转化的逻辑,主要是文中后面有个转折,“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似乎是圣人都要选择跟大众不一样,语境有更顺的感觉,其实不能这样考虑,因为,圣人有时也是以百姓心为心的。依道而行才对,并不是要一直跟大众对着干,还可以看后面的详解。

另外,这里也没有必要一定去考虑事物的转化问题,老子在后面的章节中多处对此另有表述。比如,不尚贤,使民不争;福兮祸之所伏等。

笔者仔细揣摩老子的心思后,大胆想象以邀请老子穿越到今天给我们讲解第二章的方式作为详解:

(大家好!老夫我现在就讲解下道德经通行本的第二章,文字上,后半段和我原文差异较大,也没关系我按你们通行本文字来解,只是按我的观点来解,这章主要继续讲讲我的“有无之道”,再扩展下去,就是阴阳之道,也就差不多是你们当代都要学的老马的对立统一吧。)大家都知道,喜欢之所以是喜欢,是相对于厌恶而已;都知道,赞成之所以是赞成,是相对于不赞成而已。(这是你们最了解、最清晰、最常感受得到的两对的阴阳面或叫对立面的东西;我不想用美丑、善恶来说事,因为很多人对美丑、善恶傻傻分不清。你们对美、恶、善的解读问题,因古今字词意思的差异,导致误读,把我的良苦用心给耽误了,其实我就用想最简单的两对相对面开篇,为说后面众多的相对面打个基础而已,别想太多别的了。)

所以,有和无相互转化,难和易相互成全,长和短相互比形,高和下相互比势,声音与回声相互呼应,前和后相互接续,一直就那么回事,它们也都是两两相对的存在。(这种阴阳面/相对面能说的,多了去了,其实,任何事物里或事物间都包含了相对面/阴阳面,甚至很多种相对面,这就是老马说的对立统一,你们不是常把“一分为二”挂在嘴边,这也是佛家所说的分别心,分别心的存在,接着就有不可避免的选择问题。你是要减肥,还是要增胖;你要做多还是做空;你要站左边,还是站右边;你要在哪一边,选哪一边,是要好好考虑的;明智的人,圣人就要与道同在一边,大家认同我说的上善若水吧,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就是很多时候要选择低处。大家痛恨犯罪,你老大要怎么做,不能跟大众反着来支持犯罪者吧,但要“常有司杀者杀”,都懂吧。)

因此,圣人会尽力用无为的方式对待世事,会尽力用无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后面按你们的通行本来解,是说圣人的无为之为,)世间万千事物兴起成长时,不去随意搅扰,创生事业、事物也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并不倚仗权势,(而是依道而行,夫唯道,善贷且成,善始善成。)

功成而不自居。正是由于功成不自居,才会功在人心而不失去。(我其它章有讲,不自伐故有功,人性嘛,你懂的。任何时候,都要依道而行。其实,后面几句的解释我是勉为其难了,我原本的文字是你们出土的帛书甲乙本更为准确点,“万物昔而弗始也……”,只是说天地万物的德行,说的是,万物发展了就不会重新开始,也不据啥为己有,也不去靠什么,不想留住什么,发展了也不会呆着不动,不然就发展不下去了,跟你们老马说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一个意思。自然的东西更好被领悟 ,搬到人身上再来说道理,直接让人这样那样,比如上文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等,不免有说教之义,反而不易被领悟,我是会尽量少用这种方式的。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好了,这章就讲到这里。谢谢百度号的邀请!谢谢大家!)

详解完。如此通盘详细的解释,各个方面都说得通,从另一方面说明前面的正解的核心内容是成立的。不过,毕竟是简单的考据和悟得,没有很严格考据,文中一些细节可能有不对之处,欢迎指正,以期更好挖掘、领悟老子道德经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